文字和畫面都可以被抗拒,
音樂卻不可以。
世界上最能表達生活情感體驗的,為什么是音樂,為什么不是詩歌?不是繪畫。
因為繪畫是靜止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畫作。
——查智群
1 |
音樂本身就是歷史和文化重要的符號
音樂是什么,有人說音樂是反映人類現(xiàn)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也有人說音樂就是任何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其實音樂就是一種語言,是音符在說話。
而且音樂自古有之,在可追溯的歷史證據(jù)中,距今7000年左右,發(fā)現(xiàn)于中國浙江河姆渡遺址中,就有一種樂器稱之為'骨哨',是截取鳥禽類中段肢骨加工而成的,可以吹出簡單的樂曲。
很多民族也把樂曲作為民族的傳統(tǒng)與特色,正如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在中國古代,先民很早就認識到藥物、音樂和治療的聯(lián)系,《黃帝內經》將五音納入五行系統(tǒng),其中共有11篇講述了音樂與臟腑的關系;
阮籍在《樂論》中亦寫道:“樂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氣不入,天地交泰,遠物來集,故謂之樂也”。
元代名醫(yī)朱丹溪更明確指出:“樂者,亦為藥也”。
明代張景岳在《類經附翼》中對音樂治病也有專篇《律原》闡述,提出音樂“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可見利用音樂來治病,我國古已有之。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字中,“樂”與“藥”的寫法也出奇的一致。
繁體字“藥”與“樂”
2 |
音樂治療與五行五音
“五音”一般是指古人對五聲階名的稱謂,即中國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5個音級。將每個音做為主音時,便可形成相應的5種不同的調式,例如以“宮”音作為主音時,就可稱為宮調式,以“商”音作為主音時,就可稱為商調式等。
五音與五行屬配,自有古人長期生活體驗的積累為客觀基礎。如《管子·地員》中說到:“凡聽徵,如負豬豕覺而駭。... ...音疾以清”。這里以5種禽獸的鳴叫聲作比喻,形象描述了徵音躁急動悸、羽音深廣激蕩、宮音渾和厚重、商音悲切嘶厲、角音清脆直揚等意象。躁急象火,深廣激蕩象水,渾和厚重象土,悲切嘶厲象金,清脆直揚象木。
所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講:“東方生風……在臟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北方生寒……在臟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這里便是運用五行系統(tǒng)將五方、五臟、五色、五音等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初步構建了中醫(yī)和音樂相關理論的框架。
通過音樂的調節(jié),使之達到人體與體外均能維持平衡發(fā)展的狀態(tài),這正是天人合一的一種表現(xiàn)。正如《靈樞·經別》中曰:“六律建陰陽諸經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jié)、十二經水、十二時、十二經脈者,此五臟六腑之所以應天道者也”??梢?,音樂治療如同中藥、針灸、導引一樣正好符合以“天人相應”為特點的自然觀念。
從現(xiàn)代科學角度而言,音樂治療的機制為——聯(lián)覺,所謂聯(lián)覺,刺激作用于一個感覺器官之后隨之其他的感覺系統(tǒng)產生相互融合的反應。音樂從聽覺開始,卻能夠充分調動人體的想象、體驗和其他更多的感官刺激,與中醫(yī)的“整體治療”不謀而合。
3 |
關于中醫(yī)與音樂治療的一些發(fā)展與思考
中醫(yī)的五行與五音相配歷來有之,但是在樂曲中存在主音和調式,也存在轉音與轉調。那如何將中醫(yī)的五行理論與音樂治療相結合。
查主任認為類似運氣學說中“不以數(shù)推,象之謂也”類似,不能教條地認為某一個音或者某一個調可以單純而片面地與臟腑的功能相結合產生作用。音樂給人的感受各不相同,結合到人體身上所表達出來的內容也大不相同,在治療時,把整個樂曲在人體上反應出來的效用進行歸納、總結,再使用五行的理論加以整理和再使用,用“比類抽象”的方式去理解或許更為科學。
而且,同樣的音樂在不同的人身上所反應出來不同的生理效應也可以作為辨證和中醫(yī)診斷的參考之一。
人類生活中或許可以缺少文字,但絕對能沒有音樂,音樂是語言難以觸及或者終止時從音符上流出的心靈律動。是心靈說向心靈的話語,既是靈魂痛苦時的避難所,更是溫暖情感的天堂。合理地將音樂治療與中醫(yī)理論相結合,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特別致謝:
無錫市中醫(yī)醫(yī)院心理科查智群主任
——參考文獻
靳 瑞, 劉 剛, 袁立霞.音樂治療在中醫(yī)臨床中的應用及前景新釋
陳羽柔.音樂治療與中醫(yī)五行理論
胡素敏.中醫(yī)音樂治療的理論基礎探討
龍砂之聲學術沙龍,關于中醫(yī)你想要的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