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的大眾線路是摩洛哥和突尼斯兩國游,性價比相當好。我看阿爾及利亞夾在摩洛哥和突尼斯兩國之間,而且還是好大一片國土,比摩洛哥和突尼斯大多了。所以,就選擇了性價比并不好的小眾線路北非三國游。事實證明,我這個選擇不值得推薦。
首先是航班的時間不好,早晨8點多的航班意味著凌晨5點多集合,這需要在寒冬中半夜就要爬起來,凌晨4點就要從家里出發(fā)。從北京飛到阿爾及利亞的首都阿爾及爾是12.5小時。
上了阿爾及利亞的飛機后發(fā)現(xiàn),在整個飛行過程中,乘務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差到令人驚愕的程度,衛(wèi)生間臟到慘不忍睹的地步。真是很難想象,在國際航班上會有如此難以忍受的衛(wèi)生條件。至于阿爾及利亞飛機上的空乘人員為何這么不作為,是因為飛機上的乘客主要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農(nóng)民工。這些農(nóng)民工是地道的農(nóng)村人,幾乎都是第一次乘坐飛機,他們連衛(wèi)生間的門都不知道如何開關??上攵?,阿爾及利亞的空乘人員之所以消極怠工,是因為他們不想為這些沒見過世面的中國土包子們服務。
中國自1970年代就一直大力援助阿爾及利亞,如今阿爾及利亞的建筑工程項目幾乎都是由中國承包,正在修建的高速路也是由中國承建。在阿爾及利亞飛機上見到的大量中國農(nóng)民工,就是中國派來的援建工人。
阿爾及利亞北部瀕臨地中海,西北角與摩洛哥相連,西南角與毛里塔尼亞相連,東鄰突尼斯和利比亞,南部則與尼日爾、馬里接壤。阿爾及利亞的國土面積居非洲各國、地中海各國和阿拉伯國家之冠,排全球第10位。
阿爾及利亞這片國土,早在公元前3世紀時就建立了柏柏爾王國,到公元前146年歸屬羅馬帝國,至公元702年被阿拉伯人征服,而16世紀時歸屬奧斯曼帝國,然后又經(jīng)歷了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國的先后入侵。自1830年法國占領阿爾及利亞,使阿爾及利亞成為法國的殖民地,直至1962年7月3日阿爾及利亞宣告獨立。
我們在阿爾及利亞的導游是當?shù)氐陌⒗琅?,叫根雅。她會說英語和法語,但不會說漢語,所以還需要一個翻譯。漢語翻譯姓丁,來自中國大陸的武漢,她在阿爾及利亞有4年多。小丁大學的專業(yè)是法語,當然她也會英語。出國前,她在國內的工作是留學中介。小丁告訴我,學語言的人找工作無非就是:教師、留學中介機構、翻譯和導游。小丁讓我們叫她“丁翻”而不要叫丁導,因為她在這里沒有導游資格。
導游根雅活潑健談,表情不僅豐富,而且還很夸張,加上不時地大笑,最終致使我徹底推翻了以前對穆斯林婦女形象的認識。根雅總是披著一個大披肩,但她不用頭巾包頭,還告訴我們,在可蘭經(jīng)里寫著,不能強迫婦女戴頭巾。我好奇地問,婦女進清真寺為何必須用頭巾包住頭?結果得知,所謂不能強迫婦女戴頭巾指的是在大街上而不是在清真寺里。
阿爾及利亞人97%是信伊斯蘭教,并多屬于遜尼派。阿爾及利亞人口約有3790多萬,其中大多數(shù)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爾人(約占總人口20%)。柏柏爾人是非洲較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北非。自從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北非后,柏柏爾人開始信伊斯蘭教,接受阿拉伯文化,并成為穆斯林民族之一。
阿爾及利亞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和法語。阿爾及利亞人上小學首先學的是阿拉伯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法語,到了中學開始學習英語。聽導游介紹,阿爾及利亞人歲數(shù)越大的反而會的語言越多,老年人幾乎都會阿拉伯語和法語,而年輕人卻往往只會阿拉伯語。
咱們別看不上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的每個家庭至少有一輛車,即使有3~4輛車也很常見。阿爾及利亞不僅教育免費,醫(yī)療也是免費。此外,咱們北京今年才剛開始實行公交車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而人家阿爾及利亞早就如此了。
阿爾及利亞的現(xiàn)任總統(tǒng)生于1937年,他自從1999年上任就一直連任,整整20年了。從側面證明,阿爾及利亞的政局比較穩(wěn)定。
我們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的旅游景點包括:公主墓、提巴薩古跡、卡斯巴古城、阿爾及爾大郵局、三葉塔、哈馬植物園、非洲圣母院。其中有三項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即公主墓、提巴薩古跡和卡斯巴古城。
提巴薩位于阿爾及爾西郊70公里處的地中海沿岸,這是一座古羅馬建筑群遺跡,1982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在提巴薩的殘垣斷壁古跡中,包含了當年的教堂、歌劇院、斗獸場、浴室、商店、廟宇等諸多建筑遺跡,據(jù)導游介紹,提巴薩的歌劇院當年能容納3千人。
按照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價:提帕薩位于地中海海濱,原是古羅馬統(tǒng)治下古迦太基人的貿易港,后成為征服毛利塔尼亞王國的戰(zhàn)略基地。該遺址不僅有一系列腓尼基人、羅馬人、古基督教和拜占庭時期的獨特建筑群遺跡,還有當?shù)氐墓袍E,如宏偉的毛里塔尼亞皇家陵墓——克博·埃爾·羅米亞(Kbor er Roumia)。
我們游覽的公主墓,就是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毛里塔尼亞皇家陵墓——克博·埃爾·羅米亞。這個公主墓的外觀在我眼里,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墳頭。據(jù)導游介紹,葬于此墓的公主是埃及艷后的女兒,當年曾經(jīng)是這一帶的王后。
卡斯巴是一座建在陡峭的斜坡上的古城,于1992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按照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的評價,卡斯巴是典型的阿拉伯(medina)或伊斯蘭建筑風格的古城,是地中海最美的海濱城市之一。城內不僅有要塞、古清真寺和土耳其風格宮殿遺址,還有傳統(tǒng)城市的蹤跡,體現(xiàn)了深厚的社區(qū)生活特色。
我們逛卡斯巴古城的時候已經(jīng)臨近傍晚,由于古城里沒有公共廁所,導游根雅帶著我們十幾個游客在古城入口處的一個派出所上廁所。這個派出所的工作人員都是男性,所以廁所就只有男廁,還只有一個坑位。于是中國游客在派出所里排隊上廁所成了一個令我們自己不勝感嘆的景象:在中國的派出所是不會讓游客進來上廁所的。
卡斯巴古城里住的都是窮人,估計有不安全因素,卡斯巴古城的派出所還專門派了一個民警跟著我們這一行人。古城里的小巷非常窄小,孩子們在狹小的空間玩耍。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卡斯巴古城內容很豐富,既有大街上堂皇的清真寺,也有小巷里簡陋的清真寺,更有沿著山勢而建的那些帶陽臺的民居。這些民居構成的畫面是擁擠不堪、破舊雜亂。
從卡斯巴古城的民居小巷里走出來就是鬧市,還有一座外觀像教堂的清真寺,這是當年法國人殖民時期的教堂,后被改成了清真寺。這座清真寺正對著一個大廣場,在廣場上有新建的地鐵,看上去挺不錯,至少是比美國紐約的地鐵好看。據(jù)導游介紹,地鐵是法國人幫助建的。我心說,這些非洲國家什么都不用愁,干什么都有人幫,中國人幫著蓋樓,法國人幫著建地鐵。離廣場不遠就是阿爾及爾大郵局,這郵局比我想象得大多了,既高大且漂亮。
三葉塔是阿爾及利亞獨立的象征,坐落在阿爾及爾馬達尼亞區(qū)哈馬山上。當年阿爾及利亞獨立革命的22 位先驅曾在此山開會,之后發(fā)動了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zhàn)爭。三葉塔高92米,呈三片由外向內斜立的棕櫚葉狀。
哈馬植物園始建于1832年,植物園所在的區(qū)域當時叫做哈馬。該植物園的面積約5公頃,里面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植物,是個不僅漂亮也相當有特色的植物園。哈馬植物園不只是供游人游覽的公園,也是阿爾及利亞國家農(nóng)業(yè)研究中心的所在地。
非洲圣母院建在山上,始建于1859年,建筑設計師是法國人,這座天主教堂的建筑風格據(jù)稱是當時非常流行的新拜占庭風格。站在教堂前,放眼望去是阿爾及爾海灣。
我們在阿爾及爾住的是當?shù)氐乃男羌壘频?,條件還不錯。至于吃,也說得過去。我感覺北非的當?shù)夭捅戎衼喴靡恍?,雖然同為伊斯蘭國家,北非的菜沒中亞的菜放那么多的怪味調料,比較清淡。讓我沒想到的是,餐后總是有水果,而阿爾及利亞的橙子和橘子都非常好吃。
12月底的阿爾及利亞,氣溫大概在7~20度。溫差很大,早晚需要多穿衣,而中午最熱的時候甚至可以穿夏裝,但有夏天感覺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個小時。當然,比起正值寒冬的北京那可是暖和多了。非洲的氣溫很奇妙,夏天到非洲可以避暑,冬天到非洲可以避寒。
阿爾及利亞的提巴薩古跡
從提巴薩眺望大海
公主墓
卡斯巴古城
阿爾及爾地鐵站
阿爾及爾大郵局
三葉塔
哈馬植物園
非洲圣母院
阿爾及爾街景
(注:此文圖首發(fā)上官子木新浪博客2019-01-22 00: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