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臺”的繁體有“臺”、“臺”、“檯”和“颱”四個,第一個用于“兄臺”、“臺鑒”;第二個用于“舞臺”、“高臺”、“平臺”、“臺灣”;第三個用于“檯面”、“燈檯”;第四個用于“颱風”。注意:“臺”一般是站人的,而“檯”則是放物品用的。
17、“斗”表示爭斗之意時寫作“鬥”,如“戰(zhàn)鬥”、“鬥爭”;其余寫作“斗”,如“北斗”、“刁斗”。
18、“復”的繁體有兩個:複和復。前者用于“複雜”;后者用于“光復”、“復出”、“復興”。
19、“欲”用作動詞時寫作“欲”,例如“己所不欲”;用作名詞時寫作“慾”,例如“慾望”、“貪慾”、“清心寡慾”。
20、“秋”用于“秋千”時寫作“鞦韆”,其余都寫作“秋”或“秌”。
21、“游”用在與水有關的詞匯中寫作“游”,例如“游泳”、“上游”;其余都寫作“遊”,例如“漫遊”、“旅遊”、“遊歷”。姓用“游”。南宋詩人“陸游”應寫作“陸游”。
22、“征”的繁體有兩個:“征”和“徵”,前者用于“長征”、“征程”;后者用于“特徵”、“徵求”、“徵集”。
23、“只”作為量詞時寫作“隻”,例如“一隻雞”、“形單影隻”;其余寫作“衹”和“只”均可,用“衹”更為正式,例如“衹是”、“衹有”。
24、“系”的繁體有三個:“系”、“係”和“繫”。注意組詞:“系統(tǒng)”、“中文系”,“干係”、“關係”,“聯繫”、“維繫”、“繫鞋帶”。
25、“郁”的繁體有兩個,“鬱”和“郁”。注意組詞:“憂鬱”、“鬱鬱寡歡”、“蔥鬱”;“文采郁郁”、“濃郁”、“馥郁”、“郁達夫”。
26、“幾”在表示小桌子時寫作“幾”,例如“茶幾”、“條幾”;其余寫作“幾”。
27、“借”在表示憑借、依靠之意時寫作“藉”,例如“藉口”、“慿藉”;表示借出之意時仍寫作“借”,例如“借錢”、“借用”。
28、“咸”在跟“淡”相對時寫作“鹹”,例如“鹹菜”、“鹹魚”;在表示“全,都”時仍寫作“咸”,例如“老少咸宜”、“少長咸集”。用作地名或年號等專有名詞時也寫作“咸”,例如“咸陽”、“咸豐”。
29、“松”用作樹名和人名時寫作“松”,例如“松樹”、“松柏”、“李如松”。其余寫作“鬆”,例如“鬆緊”、“鬆懈”、“放鬆”。
30、“谷”表示山谷及姓氏時仍寫作“谷”,表示谷物時寫作“穀”,例如“五穀豐登”。
31、“岳”在表示山時寫作“嶽”,例如“五嶽獨尊”;用于姓氏或者地名時一般寫作“岳”,例如“岳飛”、“岳陽樓”。
32、“奸”在某些詞中寫作“姦”,例如“姦淫”;其余仍寫作“奸”,例如“漢奸”、“奸細”、“奸雄”。
33、“豐”在表示豐富、豐盛之意時作寫“豐”,例如“豐富”、“豐年”;其余寫作“豐”,例如“豐韻”、“豐采”。
34、“出”在表示量詞時寫作“齣”,例如“一齣戲”;出入寫作“出”。
35、“布”用作名詞時仍寫作“布”,用作動詞時寫作“佈”,例如“布匹”、“抹布”、“發(fā)佈”、“佈局”。
36、“姜”的繁體有兩種寫法:“薑”和“姜”,前者表示植物“生薑”;后者用于姓氏,例如“姜尚”。
37、“采”作為動詞時寫作“採”,例如“採花”、“採摘”;作為名詞時寫作“采”,例如“神采奕奕”、“文采”。
38、“匯”的繁體有兩種寫法:“匯”和“彙”,前者用于“匯合”、“匯款”、“匯集”;后者用于“詞彙”、“彙編”。
39、“須”的繁體有兩種寫法:“須”和“鬚”,前者用于“必須”;后者用于“鬍鬚”。
40、“獲”在表示收成時寫作“穫”,例如“收穫”;其余寫作“獲”,例如“獲取”、“捕獲”。
41、“才”在表示副詞時寫作“纔”,例如“剛纔”、“現在纔來”;其余寫作“才”,如“人才”、“天才”。
42、“舍”作為動詞時寫作“捨”(現在讀第三聲),例如“捨棄”、“施捨”;作為名詞時寫作“舍”(現在讀第四聲),例如“宿舍”、“寒舍”。
43、“筑”在表示古代樂器時寫作“筑”,例如“擊筑”;其余寫作“築”,例如“建築”、“築造”。
●沖,衝:——古代是兩個字:空虛、謙虛、年幼之意用沖(沖),例詞:大盈若沖;謙沖節(jié)儉;方年沖貌。交通要道、沖擊、向著、對著之意用衝,例詞:天下之衝;衝撞;首衝南方,要衝,衝撃。
●仇、讎:地名、姓氏用仇;仇恨、仇敵可用讎,報讎,讎人。
●斗,鬥(鬦,鬭):古代盛酒器、容量單位、星宿名用斗,例字:北斗星、車載斗量、煙斗、斗膽、漏斗;爭斗、戰(zhàn)斗用鬥:鬥牛士、鬥智鬥勇。
●干,乾,幹,榦:“天干地支”用干;“冒犯”“干預”用干,例詞:干戈;“干濕”用乾 例詞:乾杯、乾旱,乾凈,乾燥;“樹干”用榦 例詞:樹榦 、骨榦、榦流;“才干”用幹 例詞:才幹、幹活、幹練、幹部、骨幹。
●歷、曆:歷:例字:歷史、經歷、閱歷、歷代、歷年、歷歷在目;曆:例字:曆法、曆書、日曆、曆象,慶曆四年春。
●志、誌:“志氣”之意時用志;“雜誌”、“墓誌”等用誌。
●余、餘:表示第一人稱用余;表示剩下的、業(yè)余等,用餘,業(yè)餘愛好、富餘、寬餘。
●溪、谿:為異體字,可互用。
●板、闆:木板;老闆。
●表、錶:外表,表現,表演;手錶。
●刮、颳:搜刮;颳風。
●胡、鬍:胡閙,胡亂;鬍鬚。
●回、迴:回頭,回報,回族;迴旋。
●克、剋:千克;克勤克儉;攻剋,剋敵制勝,剋期。
●困、睏:困苦,圍困;睏倦,睏覺。
●漓、灕:淋漓;灕江。
●簾、簾:酒簾[注:舊時酒家作店招的旗子];窗簾,垂簾聽政。
●蔑、衊:蔑視;竹篾;污衊。
●御、禦:御花園;御車;御下;抵禦,禦寒。
●蕓、蕓:蕓香(植物);蕓蕓眾生;蕓薹(油菜)。
●致、緻:致敬,,致力;細緻。
●朱、硃:朱紅色;硃砂。
●辟、闢:復辟;開闢,精闢。
●別、彆:告別,別人,差別;彆扭。
●卜、蔔:占卜,前程未卜;蘿蔔。
●種、種:種[注:姓];物種起源,種田。
●蟲、虺、蟲:昆蟲,毛蟲;長蟲[注: “虺”的本字,毒蛇]。
●黨、黨:黨項人;黨員,上黨。
●劃、劃:劃船,劃算;劃傷,劃分,計劃,劃撥。
●家、傢:家庭,家鄉(xiāng),科學家;傢具,傢什。
●據、據:拮據;占據,據點,慿據。
●卷、捲:讀書破萬卷,試卷;風捲殘雲,捲起千堆雪。
●了、瞭:了卻,受不了,了無生氣;瞭解、一目瞭然、不甚瞭瞭;瞭望。
●累、纍:連累;勞累;纍贅,罪行纍纍,纍計。
●樸、樸:樸刀,樸樹,厚樸,樸姓;樸素,樸實。
●仆、僕:“向前倒下”之pu意用仆,前仆後繼;“仆人、奴仆”之意用。僕,僕人,公僕;古官名仆射,用僕射。
●術、術:蒼術[注:中草藥],白術[注:中草藥];術業(yè)有専攻,技術。
●夫、伕:丈夫、姐夫、夫人;舊指用為夫役的專字,車伕、火伕、挑伕。
●苔、薹:苔蘚、青苔;蒜薹、抽薹;
●體、體:體(音同笨)夫[注:舊指抬靈柩的人伕];身體,體育,體諒。
●吁、籲:長吁短歎;呼籲,籲請。
●傭、傭:傭金;雇傭,傭人。
●癥、癥:癥候;癥[注:腹中結塊之病]結。
●壇、罎:天壇,花壇,設壇,論壇,體壇;罎罎罐罐,罎子。
●團、糰:團結,團體,師團,團員,團長;湯糰,飯糰。
2
國展參評作品中的文字問題
——以相似字為例
文/劉照劍
《字辯·補遺》字辯序所言:“六書音韻,既束之高閣而問津無人。訛字方言,復錯雜連篇而觸目皆是。管理訛為菅理,鄙人改為敝人,甚至誤嗟乎為嗟呼,姊妹為姐妹,屈服為屈伏,斡旋為幹旋等等謬誤。新聞報紙、小學課書,無不相沿成習不足奇。其尤者社教專家之藝術字,小學教室之標語字,五花八門,令人目倦。不識字之民眾,幼稚之兒童,一點一畫之正楷尚未認識,如何以此種不規(guī)則之變相字,能令其一一認識乎?吾輩識字,本愧不多,偶見此種所謂美術字者,形奇裝怪,直等諸字體中之嫫母無鹽也。”
相似字混用,在歷史上很常見。有些字是后起分化字,有些字是同音替代,有些字是通假,有些字是假借等。相似字字形相似,有的音義相近相同,有的則毫無關系。往往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因為歷史上一直混用,有時候我們要弄清楚一個字,頗費腦筋。本表就展覽中常見的相近字錯誤使用的問題,以音義相似、形聲相似、形體相似分類舉例,供廣大書友參考。
1音義相似 佳美好也。佳人、佳話嘉美善也。嘉猷、嘉禾
低低,高之反。高低、低淺。底下也。年底、底稿。
侮欺慢也。欺侮、侮辱負恃也。抱負、自負。
供供,奉也。供職、供給貢獻也、納也。貢獻、進貢。
係係,縛也,係累。關係、干係。繫縛也。繫臂、繫舟。
具具,置辦、完備也。具體、器具。俱皆也、同也、諧也。俱樂部、與生俱來
冤冤,屈也、枉曲也。冤枉、冤家。怨怨,深恨也。怨恨、怨氣
刊刊,刻也。刊板、刊石??毙R?。??薄⒖闭`
劃劃,舟用槳為劃。劃船。劃以刀破物也。劃條、劃款
制制,裁也,裁制。法制、制度。製裁成衣服也。製造
愿謹愨也。謹愿、鄉(xiāng)愿。願欲也、望也。本願、不願
玩弄也戲也。玩弄、玩物。頑愚無知也。頑童、頑劣
翊飛貌。輔翊、翊戴。翌明也。翌日
耶語詞又疑詞。是耶、非也。也起語助詞。也者。結語助詞。也已
需須用也。軍需、需要。須頤下毛也,鬚本字。須眉、必須、無須。
鍼《說文》:“鍼,所以縫也?!斌稹墩f文》:“箴,綴衣針也?!?div style="height:15px;">
“系”“係”“繫”不分,三字在古代用法不同,“系”主要用作嫡系、派系、世系、體系等,“係”主要只用于關系、干系、確系等;“繫”主要用于拘系、羈系、維系等;“擊”和“繋”,繋馬不能誤為擊馬。
“愿”和“願”,《說文》:“愿,謹也,從心,原聲。本義謹慎之意。” 《說文》:“願,大頭也。從頁,原聲。本義如此?!焙喕瘽h字以后以“愿”字代替了“願”字。作者把“愿”都寫為“願”。這類字已沒人視為錯,混用不別已久。“玩”和“頑”二字,雖意義各別,但古代“頑”同“玩”。
“翊”和“翌”、翋字屬于偏旁移位,義有相同處,但又各有表述,翊、翋、翌(左飛貌、古同翌,中飛翔,右明日)。所以有些字,我們在構造字形時,一定要考慮是否會變?yōu)榱硗庖粋€字。
“鍼”和“箴”在用作“針”時不分。段玉裁注:“竹部箴下曰:綴衣針也。以竹為之,僅可聯綴衣,以針為之乃可縫衣。”古人最初以竹為針,故字從竹,后以金屬為針,故字又從金,俗作針。古代一種刺穴位治病的用具似針,故稱之以“箴”。晉葛洪《抱樸子·勤求》:“箴砭為道之病痛?!币隇橐?guī)勸、告誡之義。而“鍼”不具此意。
“耶”和“也”字常見于作者的自作文中,《說文》:“耶,會意。字從耳,從邑?!北硎疽蓡柣蚍丛?。古通爺。耶,后世也表示“邪”?!墩f文》:“也,女陰也,象形?!北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也,是語已及助句之辭,文籍備有之矣?!庇梅▍^(qū)別明顯。2形聲相似
形聲相似字很多,列舉作品中常見字舉例。“仿”和“彷”,仿,作相似、比擬、摹仿義;彷,作彷徨、相對、相當講。彷彿同仿,仿佛別作髣髴,二字通用。但不要把彷彿寫為彷髴或髣彿。
“修”和“脩”,脩古同修,《說文》:“修,飾也。從彡,攸聲?!薄靶蕖钡谋咀譃椤柏?,甲骨文像人持物洗刷人之塵土。拂試去污垢、塵土為其本義?!墩f文》:“脩,脯也。從肉,攸聲?!薄抖Y記·昏義》:“棗栗段脩?!庇肿鳌笆憽?。《論語·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悔焉?!薄妒酚洝で厥蓟始o》載會稽刻石之文有“德惠脩長”,或作“修長”。二字后世混用,《為吏之道》5:“正行脩身?!薄懊憽眲t都假借為“修”。秦漢以后,除干肉義用“脩”外,脩與修皆通用。
“歷”、“暦”二字,歷,形聲字,從止,厤聲。金文作“厤”或“歷”。歷的本意是經過經歷。引申為行走、越過、歷代、歷年、屢次等義?!皶贰庇伞皻v”分化,專指日月星辰運轉之象。多用作歷象,日月星辰運轉之象,曆與歷在歷象、歷書、年歷、歷法可通用,但用于經歷、閱歷、歷史等寫作“歷”。慶歷四年春,《四庫全書》中,慶歷四年多為“慶歷”,也用“慶暦”,應屬避諱字。慶曆作為年號,除非避諱,一般不寫為“歷”。
“臘”和“蠟”字,很多作者區(qū)分不清。臘,形聲字。古代把干肉稱為“臘”字本從肉,昔聲,與“臘”字不同音。因“臘”與“臘肉”同義,故后來借用“臘”為“臘”的簡體。文字改革一后即采用“臘”字?!芭D”本義是歲末的一種祭祀。冬天或十二月腌制或熏干的肉成為臘肉?!芭D”形聲字。從蟲,昔聲。古讀qu,為“蛆”之古字,指蠅的幼蟲?!墩f文》:“蠟,蠅?也?!倍斡癫米ⅲ骸跋壣訛榍咚鬃?,?者正字,蠟者古字?!弊xzha,本義是古代年終合聚萬物,大祭宗廟。蠟,祭名。今為“臘”的簡化字。蠟燭、蠟黃不可用 “臘”,用作梅時二字通用,《現代漢語詞典》:“臘、蠟詞條下,臘梅同蠟梅?!?div id="fu8ihs5fyo3" class='img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