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道德經(jīng)》(四)
4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解: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大道沖和運動而生萬物,見或不見,已有或在路上。
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大道啊,如淵啊,好似萬物的先宗。湛?。ㄈ缟钏宄河稚願W),似無似存。我不知是誰的孩子,有象有形之前就有了,就先存在了。
這一章是對道的形容。道混沌,惚恍,虛無,如淵似湛。
-
或者說,單純的丹解,我心若大道,有物自然來沖用,我心似淵,萬物自由來去,我心清湛,似無似存。我不知我何來去,我不知我心是何,我心無有,無象之先。
-
文/遲程陽
-
-
-
一解《道德經(jīng)》(五)
5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解:
天地無情,圣人亦無情,若有必去,若美必惡,若善必不善,視萬物為芻狗,心不動,萬物來自然來去。
天地之間,圣人之心,猶如橐龠,虛而不屈,若有若無,沖動而愈出,沖而自然生萬物萬情。
多言數(shù)窮,多言數(shù)必窮,有利必有害,故不若守大道之虛無,虛無者若有若無,故中也。
-
文/遲程陽
-
-
-
一解《道德經(jīng)》(六)
6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解:
谷神即是我之虛無之心,因無故無,無因無果,不有不去,故不死。
玄牝亦是我之若谷神之心,虛懷若谷之心,谷神是萬物生息之地,故謂玄牝。
玄牝之門,眾妙之門,(是谷神),是天地的根?!段鲿N經(jīng)》:道生一,一生天地,天地生萬物。故天地之根是一也,一即是谷神也,一即若大道之虛無也,一近道之惚恍、虛無、混沌之性也。
綿綿兮,似或存,用之不竭矣。
-
簡言之,我心若谷,谷是眾妙之門,此門是天地根,天地根是一,一是門,我心若道,道生一,一生天地。道有門,門生天地。(道與一的區(qū)別,我只想到這點,道是虛無混沌,一是道之門,若谷神,我心虛無若道,雖我心空無,但身心確亦在如谷,故我空無之心在大道之中,若一谷門存于大道,大道沖而生萬物也。)
-
文/遲程陽
-
-
-
一解《道德經(jīng)》(七)
7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解: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因其不自生,因其不有,因其不自以為是,所以能長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是圣人者,后其身而身先,何為后其身?不有則必后之,不爭則必后之,不先則必后之,柔弱則必后之,因后其身,故身先,為何后而身卻先?因有者已去,而無者長存,如一種子入地而生,生榮枯也,去也。一種不入地則不生,則久存。
外其身而身存。
外其身者,不在天地間也,《西昇經(jīng)》:我與天地分道之一氣而治也?;虿挥形铮慌c物爭,亦是外其身,不去故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不就是因其無嘛?!不就是因其不私有嗎?!所以能長久而存,所以能成私長存。
-
文/遲程陽
-
-
-
一解《道德經(jīng)》(八)
8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解:
上善若水。
上等的善于如水一樣。再上等的善于如氣一樣,越微弱越善,越近無越善。這里只是舉例水,水更好比喻和形容。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善于利萬物而不爭,我心何不如此?!我心虛無,引萬物來居,我心有或無利萬物何來?《道德經(jīng)》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執(zhí)大象者,執(zhí)大道也,虛無也。水善利萬物者,若我心之虛無大象也,善利萬物也,不與萬物爭也,氣自來復,民自來充也。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因水柔弱,而萬物是有,以榮強為尚,故柔弱者,眾人惡之。因水不與人爭,柔弱,故幾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居善地,何為善地?善地者,大道虛無之地也。
心善淵,何為善淵?淵兮,萬物之生源之宗也。
與善仁,何為善仁?天地圣人不仁,善仁者,不仁也,善仁者,道也。
言善信,何以善信?不言之教也,多數(shù)數(shù)窮也,不如守中也,不如不言也,守柔弱也。
政善治,何以善治?無為則無不治也,自然而治也。
事善能,何以善能?事自然來去,能來能去,有來有去,無為而自然是能也。
動善時,何以善時?道沖而動,此善時也。非我動,非物來動,是道自然而沖也。
夫唯不爭,故無尤。
夫唯不爭,故無尤。不有則不爭,不爭則不去,故善始于無因,故無果。
-
文/遲程陽
-
-
-
一解《道德經(jīng)》(九)
9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把持著,維護著,欲讓其持續(xù)保持滿盈或一種狀態(tài),不如放手、放下。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持續(xù)要使其堅銳,那么不可長久。就像刀子,經(jīng)常磨當然快,但是用完的也快。人也是一樣,持續(xù)的消耗自己,要保持一個銳態(tài),不可長久啊。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金玉滿堂,不能守的住,富不過三代嘛。這是字面意思,金玉滿堂者,我之身也,養(yǎng)身者進養(yǎng)如進金玉也,山珍海味藥石來養(yǎng)我身,是金玉滿堂也,以有養(yǎng)有,必生于物死于物也。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因富貴故驕,因富貴故不能如水賤下,自遺其咎也,生于物死于物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天之道,若有若無,有易無,無易有,功遂必身退也,此天之道也,此自然也。
-
簡解之,此章看似言外物,實言身內。持而盈之者,進學也,欲美也。揣而銳之者,尚賢也,欲走捷徑也。金玉滿堂者,我之身心以物以有養(yǎng)也,以賢治也。
故,不可自遺其咎也,不可有也,不可尚也。要生而不有也,自然也。
-
文/遲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