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少陰病解——胡希恕老師1963年講課手稿

少陰病解——胡希恕老師1963年講課手稿 仲景著《傷寒論》示人以六經辨證之大法。奈其言精理奧索解較難,三陰篇最為難讀,而少陰病更易使人迷惑:如嘔吐下利與太陽病者無殊,腹脹不大便與陽明病者略同,始可發(fā)汗似太陽之在表,咽痛用和法似少陽之有熱上炎?!懊}微細,但欲寐”的提綱,亦只是氣血虛弱的病況,并不足以貫穿上述之復雜病情。歷來注家都附會于《內經》,只在征引上下工夫,力求條條有據而不管前后自相矛盾。余盡去諸注,抄讀原文,逐條細研,前后對照。茲不計粗拙,探討于下,希同道指正。

一、有關少陰病提綱的探討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之提綱只表明微細不足的脈象及虛憊欲寐的病情,這是三陰病俱可能有的沉衰現象。其實少陰病提綱是與太陽病提綱相對而言。即是說:若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者則為太陽??;若上證脈不浮而微細,并且其人有但欲寐之情況者即為少陰病,少陰病在表并非個人臆測,請看下面之論證。

二、有關少陰病在表的仲景論述

《傷寒論》第7條曰:“病有發(fā)熱惡寒者,發(fā)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fā)于陰也?!边@是說病之始正邪交爭于表,都有惡寒之癥,發(fā)熱惡寒者是發(fā)之太陽病,無熱惡寒者是發(fā)之少陰病。 又同書第131條曰:“病發(fā)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fā)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边@是說明病在表者禁用下法。若病發(fā)于太陽而反下之,則表邪內陷可致結胸;若病發(fā)于少陰而反下之,則表邪內陷可致虛痞。 從以上兩條可以看出,表有太陽少陰不同的見證,凡在表之病均宜汗法而禁下法。

《傷寒論》第301條曰:“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這是說少陰在表的病本以無熱為常,然始得之亦有發(fā)熱的,故謂“反發(fā)熱”。但脈沉而不浮,表證雖備而屬少陰,故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溫陽散寒解表。 又同書第302條曰:“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fā)汗。以二三日無里證,故微發(fā)汗也?!边@是說,在表的少陰病得之二三日時,常不能傳里而無里證,當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fā)汗以解表。 以上兩條是少陰病在表而用汗法之證明,視其方藥均屬溫陽散寒而解表。反之可以肯定,少陰病之表證的屬性是陰、虛、寒無疑。這是“麻黃湯”劑,以下再看“桂枝湯”劑。

《傷寒論》第20條曰:“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边@是說原為太陽病桂枝證,由于誤用麻黃湯發(fā)汗,遂致汗漏不止,其人惡風者為表猶未解,但無熱是病已轉少陰。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為津血大傷的結果,亦即病轉少陰的原因,故以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又同書第21條和22條:“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這是太陽病之誤下證,促為陽脈,胸滿是氣上沖,這里的氣上沖為表未罷,仍從太陽為治,用桂枝湯法(同書第15條也說:太陽病,下之后,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

因誤下傷里氣故去芍藥為妥。但上證若脈不促而微(微為陰脈),又加惡寒者,為表未罷已轉少陰(少陰脈微),應以桂枝去芍藥湯加附子,而從少陰為治。 汗后或下后表不解,桂枝證仍在者,當用桂枝湯法解肌,不得用麻黃湯法發(fā)汗,這是治表證的準則。但遇在表之少陰病必加附子,與前少陰病治以麻黃湯劑必用附子者同理。

綜上可以看出:少陰病是屬于陰、虛、寒(與陽、實、熱相對)之表證,治之以汗法,或用麻黃劑,或用桂枝劑,必用附子。但少陰篇中所示治法,相當復雜,并非發(fā)汗一法所能愈。解釋這一問題必須從傳經談起,仲景論傳經著眼在表里相傳,與《內經》之遞經相傳大有區(qū)別。即病常自表傳里,或自表傳半表半里,或自半表半里傳里,或自表傳半表半里再傳里。這一原則不僅適用于三陽篇,也同樣適用于三陰篇。故少陰篇也有表里不同的論治,試分別述于后。

三、有關少陰病嘔吐下利的探討

表證邪淺而病輕,里證邪深而病重。陽病常有余易治,陰病常不足難療。少陰為虛為陰,不同于太陽能久持于表,故僅二三日即傳于里。尤其表氣虛于外者常見臟氣虛于里,故少陰病傳經入里更易發(fā)為太陰病。

少陰篇有關嘔吐下利諸論,大都屬于內傳太陰之證。故《傷寒論》第277條曰:“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試觀少陰篇治下利諸方:如白通湯、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等均屬四逆輩。證同太陰,治亦同太陰是也,太陰病提綱有吐、利證候而少陰病提綱則無,為何?蓋太陰病者,邪至深而陰至極,生氣欲盡多在此時,少陰傳太陰既易且速,治之即可微汗而已,誤則病危。故于少陰篇中,多詳論太陰危篤證候。

四、有關少陰并病的探討

少陰并病是指少陰病未罷,又合并其他病者。少陰易傳太陰,當然亦有少陰與太陰并病?!秱摗返?04條曰:“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边@是說,少陰病得之一二日時,病當在表,然口中和是已有太陰臟寒不渴之機,而背惡寒正是里寒外見之候,此即少陰與太陰并病。法當溫里,以附子湯主之。

又第305條曰:“少陰病,身體疼,手足寒,骨節(jié)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贝笠馐钦f,少陰為病在表,故身體疼,骨節(jié)痛而脈沉,原宜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fā)汗,但其手足寒為陰寒內盛逆厥之象,是少陰已并太陰之征,故以附子湯主之。 綜上,表里并病,若里實熱者,須先解表而后攻里,若里虛寒者須先救里而后解表,此即仲景論治之定法。以上兩條均主以附子湯,即先救里而后解表之意,這是少陰太陰并病的治療原則。

五、有關少陰病急下的探討

大承氣湯原屬陽明里實證的攻下猛劑,而少陰病卻用其急下,確實費解。但此正足以說明少陰病是屬于在表之病。因表病傳里,是可以轉變?yōu)樘幉』蜣D變?yōu)殛柮鞑〉?。而少陰易傳太陰而少傳陽明,此和太陽易傳陽明而少傳太陰恰成對比。在太陽病,里臟實(臟氣不虛)而多濕者,則太陽易傳太陰;在少陰病,里臟虛而多滿者,則少陰亦有傳陽明之虛中夾實證。

《傷寒論》第322條所示“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明是陽明里實的證候而出自少陰篇,只不過說明它是由少陰傳變而來。唯此三條三急下所論,既無潮熱,又無譫語,是否有燥屎也不能確診,何得以用大承氣湯急下呢?須知少陰病之作,血氣已虛,病雖在表,亦宜微汗(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細辛湯中的麻黃用量均不過古制二兩);若少陰之邪傳至陽明,虛燥相搏,虛將因燥而竭,燥將因虛而結。正虛病實,將難措手,只有乘其初萌,急下可已。若循常規(guī)待其燥屎已成而后攻之,勢必病危不治。

試觀《傷寒論》第320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二三日為始可傳里之時,而口燥咽干亦不過胃有不和之象,竟宜大承氣湯猛攻,病機刻不容緩,是示人“始得之”“二三日”爭取解表。如其里傳太陰則須慮其陰極而亡陽,必須急溫;如其里傳陽明須慮其陽亢而亡陰,必須急下。察微知漸,方稱良工。

六、有關少陰病咽痛的探討

咽痛一證雖表里俱有,然多見于陽而甚少見于陰。今咽痛又出于少陰篇,令人迷惑。其實,亦為少陰內傳少陽之病變,所示甘草桔梗諸方,大都屬于和法,則可知已轉屬少陽。少陰之邪傳至少陽,熱循孔道上炎則咽痛,素體精血枯少者,勢必致為咽傷爛赤。

小結

少陰與太陽同是病邪在表之證,而其屬性則為陰、虛、寒(即少陰病為陰、虛、寒之表證),同樣有轉變之虞。依據病人體質,傳至太陰則嘔吐下利;傳至陽明則腹脹不大便;傳至少陽則咽痛。同樣有并病之成,即少陰與太陽并病。本病不但有其固定的特征,而且有傳變的規(guī)律。醫(yī)者須詳察之,觀其脈證,隨證治之。對少陰病的討論,勢必涉及其他五經病以及六經辨證基礎等問題的討論。由于篇幅所限,以后詳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發(fā)熱經方論治|太陽風寒表實證:麻黃湯
晨雨老師講《傷寒論》23,24條
太陽陽明并病表證未解的怎么治療?
《張仲景用方解析》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