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唐寅,字伯虎,自動聰明絕頂,能書善畫,被稱為“江南第 一才子“,”明代“四大畫家”之一。
據(jù)說唐面少年時,有一次家里來了一位客人,他早就聽說唐寅能詞善詩,便想試試他??腿艘娮雷由戏胖炊购吞鸸希阋猿炊篂轭},出了一上聯(lián),要他應對。上聯(lián)是:
炒豆拌開,拋下一雙金龜甲,
唐伯虎在旁邊笑笑說:
甜瓜切破,分成兩片玉玻璃。
客人稱贊他少年才華橫溢,若繼續(xù)勤學苦練,將來定有成就。果然,唐伯虎長大后功成名就,成為江南第一才子,名震四方。有一天,唐伯虎出去郊游,看到稻田里碧綠青翠,池水中鴨歡魚躍,便徑直向田埂走去,眼看就要走出稻田,恰巧對面走來 一個挑河泥的農(nóng)夫,田埂細窄,只能一人通過。唐伯虎央求說:“老夫后退三兩步,我即可過去。'農(nóng)夫見唐是書生模樣,便說:“我出個對子,你來對, 苦能對上我就讓你, 若對不上,你則讓我。”唐伯虎滿口答應,心想,一個農(nóng)夫我還能應付 不過嗎?農(nóng)夫出的上聯(lián)是:
一擔重泥攔子路;
唐伯虎一聽,暗暗吃驚,這一上聯(lián)非常奇巧運用諧音對法和嵌字法融合而成,“重泥”諧音為“仲尼',即孔子,子路是孔子的學生,意思是孔子攔住了他的學生子路的道路,音外之意是學生應該給老師讓路。唐們虎慌了,意一時不得對句,只好脫鞋下水給老農(nóng)讓路。這一下職,唐伯虎反復思索了好幾年,也毫無結(jié)果。
一日,唐伯虎漫步江邊、見一官船逆流而去,纖夫汗流浹背,船上官員指山觀水。忽見一官員要回頭觀景,便叫纖夫順流回船,纖夫松了口氣,個個笑逐顏開。看到此景,唐伯虎忽然想起以前的對句來,于是得一下聯(lián):
兩岸纖夫笑顏回。
唐伯虎以“兩岸”對“一擔”,以'纖夫'對“子路',真可謂是構(gòu)思精巧,成為文壇佳話。
唐伯虎得一佳句中,了卻幾年的心思,興致很高,便繼續(xù)往前走。來到一個鄉(xiāng)村,看見一中年婦女把亂放在地上的柴火打掃整理在一起后,便喊小叔子幫她捆起來搬走。唐伯虎隨口吟出句:
嫂掃亂柴呼叔束;
這是句異字同音對法,“嫂”與“掃”,“權(quán)”與“束”都屬同音外字,極有趣味。但欲對下聯(lián),卻一時沒有合適的句子。他邊走邊想,不覺來到村口,水井旁邊婦女挑水往回走, 沒走幾步小桶掉下來摔散了,忙喊小姑拿去箍桶。小姑邊跑邊喊“姨姨,我來了?!碧撇⒁幌?,對出了下聯(lián):
姨移破桶令姑箍。
下句的“姨移”、“姑箍”也是同音異字,而且內(nèi)容相關(guān),真是奇巧有趣。
唐伯虎與大詩人祝枝山是好友,交往甚密。一個盛夏,兩人相約外出漫游。來到河邊,農(nóng)夫正在腳踏水車,水車吱吱轉(zhuǎn)動,澆灌稻田。祝枝山即景作句: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唐伯虎手搖竹扇,略加思索,隨即對出: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這是一副頂針對法的對聯(lián),第一、二句的首尾詞相同,吟誦起來像是繞口令,瑯瑯上口,趣味橫生。兩人對罷后,樂得哈哈大笑。兩人邊走邊談,不覺日頭偏西,兩人口干舌燥,腹內(nèi)空空,正好前而有一小酒店,二人便去開懷暢飲,不一會兒已喝得酩酊大醉,祝枝山東倒西歪,借酒吟句:
賈島醉來非假倒:
唐伯虎一聽, 心里明白過來:這是嵌字諧音聯(lián),聯(lián)里嵌了以苦吟而聞名的唐末大詩人賈島的名字,而“賈島”的諧音為“假倒,祝枝山的意思是表明他已喝醉了。唐伯虎也借著酒興念道:
劉伶飲盡不留零。
這里也嵌了西晉“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據(jù)說劉伶非常嗜酒,喝酒點滴不剩?!皠⒘妗钡闹C音為“留零”,意思是祝枝山雖然已醉倒,咱們?nèi)匀灰葌€一干二凈, 上下兩句奇巧別致,意思連貫,真是高手妙對。
唐伯虎詩文滿腹,眾人管知。因此,經(jīng)常有人來請他寫對聯(lián),他總是有求心應。
一次,一家店鋪落成開業(yè), 店主特意 來請?zhí)撇憣β?lián), 為小店增色助興。唐伯虎毫不推辭,揮毫寫道:
生意如春意,
財源似水源。
誰如那店主不甚滿意,臉色不快。唐伯虎見狀,心想,看來須寫得通俗刺激一點, 也許符合店上的心意,于是又寫了一副:
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隊進隊出,
柜里銅錢,要象冬天虱子,越提越多。
店主接過,滿懷欣喜地拿走了。
唐伯虎詩文豪放浪漫,不向小節(jié),所以有“三笑點秋香”的傳說。當唐伯虎被請來給丞相家人當書童時,唐的好友祝枝山當著丞相的面與唐對對聯(lián),以顯其才,祝出的上聯(lián)是:
十口心思,思國思家思社稷;
唐伯虎隨即對出:
八目尚賞,賞風賞月賞秋香。
這是一副合字法和頂針法并用的對聯(lián),“十口心”構(gòu)成“思”,'八目尚”組成“賞',前后兩句的首尼同相同,吟誦如高山流水,一瀉千里。丞相與祝枝山聽罷,連連贊譽,隨即收下唐伯虎當書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