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一直流傳著“親上加親”的說法,也就是親戚之間,互相嫁娶,再結(jié)姻親,兩家人的關(guān)系自然愈發(fā)親密。但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近親結(jié)婚容易對胎兒造成惡劣影響,不過先人們并不知曉。
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對兄妹,哥哥因為太窮,娶不到妻,妹妹又太丑,嫁不出去,于是父親決定,讓他們兩人結(jié)婚,沒想到后來生下一個不得了的兒子,名揚四海。
故事還要從晚清時期說起,在安徽合肥,住著一戶姓李的人家,他們是明朝末年躲避戰(zhàn)亂搬來的這里,并從此扎根于此。李家雖然貧窮,但依然重視教育,故而李家乃耕讀世家,家庭氛圍相當不錯。
傳到李殿華這一代,李家已經(jīng)擁有幾十畝地,過著相對舒適的日子,但很可惜,李殿華不是個讀書的料,一直考,一直落榜,于是干脆放棄科舉這條路,安安心心在家里設館教孩子們讀書,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兒子們身上。
一次,李殿華從外面回來,路上突然聽見了孩子的哭聲,于是尋著哭聲找去,發(fā)現(xiàn)一個小女孩,啼哭不止,整張臉哭得通紅,李殿華仔細一看,女孩正在發(fā)天花,顯然是被父母遺棄的病孩。李殿華是個善良的人,便把女孩帶回家救治,雖然女孩病好了,卻因天花留下了一臉白麻,對女孩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由于女孩沒地方去,李殿華索性將她留在家里,將其收為義女,小女孩知恩圖報,從此盡心盡力在李家干活,報答李老太爺?shù)酿B(yǎng)育之恩。隨著年歲的增長,女孩愈發(fā)能干,甚至能獨自打理好李家所有事,大家對她贊不絕口。
然而在外人眼里,她卻是個“可笑”的存在,不但丑,還沒裹腳(因為是養(yǎng)女,且天天要干活,所以并沒人要求她裹腳),這樣的姑娘,注定嫁不出去,但她不在乎,一心只想著為李家做事。此時的女孩不知道,其實早就有一雙眼睛,默默看著她,此人便是李殿華的小兒子,李文安。
李文安是個非常善良的人,所以他對這個妹妹,一直關(guān)愛有加,平日里有點什么好吃好玩的,都會記著她。而李文安自幼身體不太好,所以妹妹對他更是照顧有加,兩個人的感情,也在柴米油鹽中慢慢滋生。后來,父親看出了他們的感情,便找機會詢問兩人的意思,他們紅了臉,點了頭,父親便樂呵呵地為二人舉行了婚禮。
殊不知這個姑娘,竟然相當“旺夫”,婚后不久,李文安去參加考試,便中了舉人,4年后又高中進士,成功走上仕途之路,成為這個家族中唯一一個走出安徽,走向京城的人,全家人無比高興。
但李文安的成就,絕對離不開站在他背后的妻子,無論是中間4年準備考試的日子,還是走馬上任后在外辦公的日子,妻子李氏都從未讓他操心過家里,李文安毫無后顧之憂。與此同時,李氏還為他生下6個兒子,2個女兒,并且在她的培育下,兒女皆成才,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李瀚章和李鴻章。
前者是湖廣總督,后者是直隸總督,晚清重臣,對于自己的母親,李鴻章向來十分尊敬,因為沒有她,就沒有后來的李鴻章。
參考資料:《李鴻章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