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的數(shù)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人們使用頻率最高、應用范圍最廣的文字。它雖然給人的感覺有些干巴與枯燥,可是在詩人筆下,數(shù)字卻顯得其妙無比,趣意盎然。最早的數(shù)字入詩當推《周髀算經(jīng)》和《九章算術》等古代算經(jīng)。作者把許多算題、定理和法則通過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以引起人們的學習興趣,如“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七子團圓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边@是采用詩歌的形式表述著名的孫子定理。又如“遠望巍巍塔七層,紅光點點倍加增,共燈三百八十一,試問尖頭幾盞燈?!边@不僅是一道對仗工整的好詩,又是一道妙趣橫生的數(shù)列算題。閱讀這類數(shù)字詩,既可激發(fā)學習與思考的濃厚興趣,又可得到文理兼顧的陶冶。
隨著詩歌的發(fā)展,歷代詩人以數(shù)字入詩的現(xiàn)象尤為普遍,其中不乏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韓愈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之喟嘆;柳宗元有“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之感慨;李白有“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之絕唱;陸游抒“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之壯懷,盧梅坡吟“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之雅致。詩人們恰到好處的數(shù)字運用,從不同側(cè)面表達了豐富的志趣和情懷,為歷代傳詠。
清代女詩人何佩玉寫有一首數(shù)字詩:“一花一柳一魚磯,一抹斜陽一鳥飛,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黃葉一僧歸。更為絕妙的是陳沆的十“一”詩,“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頓笑,一江明月一江秋?!鼻镆姑髟孪碌拇贯?,漁者喜悅歡樂的舉止,情景交融,栩栩如生。這兩首詩都是邊用十個“一”字,不但毫無單調(diào)重復之感。反讓人覺得妙趣橫生??梢娮髡叩墓αΨ峭话?。
宋代理學家邵康有一首七絕:“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樓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边@首詩短短二十個字,按順字鑲?cè)肓耸畟€數(shù)字,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恬靜、宜人的鄉(xiāng)村風景畫。這簡直是一首絕妙的數(shù)字游戲,把讀者帶入了一種目不暇接、流連忘返的藝術境地,給人以美的享受。
在上世紀初民間曾流傳一首數(shù)字詩:“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無食,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六神無主,七竊不通,八面威風,九(久)坐不動,十足無能”。此詩從一到十的數(shù)字,痛快淋漓地諷刺、譏笑了廟堂里的神象,批判了。
還有一首歌頌《工蜂之死》的新詩:“一蜂只有一雙小小的翅翼,可它敢于追逐高速的流光,因為要釀一公斤蜜,得采一百萬朵鮮花,得飛四十五萬公里,而它短暫的一生,只能見到二十幾次太陽”。這一系列的數(shù)字巧妙地入詩,把一位大公無私,犧牲自我,奮力拼搏,造福人類的創(chuàng)業(yè)者形象塑造得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