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日軍在完成平津地區(qū)作戰(zhàn)和平綏路東段的作戰(zhàn)行動后,為了進一步侵略我國同時策應在上海方面的作戰(zhàn),其大本營決定,成立華北方面軍,其相關文書的任務是:
占領平津附近之主要地區(qū)并確保其安定;迅速殲滅河北省中部之中國軍隊,摧毀其作戰(zhàn)意志,以獲得結束戰(zhàn)爭之機會。
但我們都知道,日本人的這一舉動,并不是為了結束戰(zhàn)爭,而是為了繼續(xù)擴大。
這個時候在華北地區(qū)的日本軍隊有:
中國駐屯步兵旅團(在天津北平一帶);獨立混成第1旅團(在張家口以西的柴溝堡);獨立混成第11旅團(在延慶懷來一帶);混成第2旅團(在張家口南邊);混成第15旅團(在多倫一帶);第5師團(在張家口下花園一帶);第6師團(在北平天津以下的黃村、馬廠一帶);第20師團(永定河以西房山長辛店一帶);第10師團(在南苑一帶),還有如野戰(zhàn)炮兵聯(lián)隊一樣的特別部隊。
但日本方面覺得這些部隊不夠下一步行動,因此,又調入4個師團到華北,它們是第14師團、第16師團、第108師團和第109師團。
這四個師團都算得上是日本的甲等師團,戰(zhàn)力雄厚。
為了便于指揮,日軍大本營在華北方面軍的建構下,成立了第1軍和第2軍。這樣,日本華北方面軍的基本建構為:
華北方面軍 司令官 寺內壽一 大將
參謀長 岡部直三郎 少將
副參謀長 河邊正三少將(由駐屯步兵旅團長提升)
第1軍的序列為:司令官 香月清司 中將 參謀長 橋本群 少將
第6師團 師團長 谷壽夫 中將
第14師團 師團長 土肥原賢二 中將
第20師團 師閉長 川岸文三郎 中將
野戰(zhàn)重炮兵第1旅團
野戰(zhàn)重炮兵第2旅團
獨立野戰(zhàn)重炮兵第8聯(lián)隊
獨立山炮兵第1聯(lián)隊、第3聯(lián)隊
戰(zhàn)車第1、第2大隊
軍通信隊
第2軍的序列為:司令官 西尾壽造 中將 參謀長 鈴木率道 少將
第10師團 師團長 磯谷廉介 中將
第16師團 師團長 中島今朝吾 中將
第108師團 師團長 下元熊彌 中將
野戰(zhàn)重炮兵第6旅團
此外,方面軍直轄:
第5師團 師團長 板垣征四郎 中將
第109師團 師團長 山岡重厚 中將
中國駐屯混成旅團 旅團長 山下奉文 少將
臨時航空兵團 兵團長 德川好敏 中將
獨立攻城重炮兵第1、第2大隊
直屬防空部隊
鐵道隊、兵站部隊
中國駐屯憲兵隊
通訊隊
而上面提到的幾個混成旅團,全是關東軍建制內的,沒有被編進華北方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