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寶寶出生24小時后,體內(nèi)會排出一些黑綠色、黏稠的焦油狀物質(zhì),我們叫做“胎糞”。
出生后,在他開始正常的消化之前,需要把這些物質(zhì)先排出體外。
寶寶進食后,他的消化系統(tǒng)慢慢適應他所吃的食物,大便也開始轉(zhuǎn)變顏色。
因此,不同的寶寶每天大便顏色、次數(shù)、量的多少是不同的。這些都可以不必太在意。
如果寶寶生長健康,體重不斷上升,吃得下、睡得香,你就沒有必要太在意他的大便顏色和性狀的變化。因為大便顏色的變深、變淺,并不意味著寶寶有什么問題。
但是,需引起注意的是寶寶大便的氣味、含水量的變化。這種改變可能與寶寶生病有關:
一、如果寶寶的大便呈水樣,伴有突然的顏色和氣味的變化及排便次數(shù)的增加,那么,一定要帶他去看醫(yī)生。特別是發(fā)現(xiàn)寶寶“精神不好”的情況下。
二、如果給寶寶喂食了某種食物后,他的大便變稀了,那么,你應該立即停止喂食這類食物,過一段時間后,重新給寶寶嘗試,但一定要用少量的此類食物去嘗試。
三、如果寶寶偶爾大便變稀,不能說明他有什么異常、或有什么感染。但是,經(jīng)常這樣就要引起注意了。
歡迎訂閱本號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