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作品中最偉大的篇章之一《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里面最傳神的人物,除了主角屈原之外,其實還有那不知名的漁父,雖然寥寥數(shù)筆,但一代高人風范盡顯。
那么,此人到底是誰呢?
先看歷史記載。
……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可見,若是沒有遇見這位漁父,似乎屈原胸中塊壘就難以一吐為快,他也就不一定去尋死了。然而,這位漁父是何方高人呢?為何偏偏于此時出現(xiàn)在屈原身旁?其實,這個漁父并不是所謂隱于民間的高人,他很可能不過是太史公虛構(gòu)的一個人物,也可以說是屈原隱藏于內(nèi)心深處的某種意識的擬人化。
活著,還是死去?是迎合這污世以換取人生的通達,還是堅持自己的信念。
在一番靈魂的拷問后,屈原最終選擇了赍志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