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間,我們讀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考一個好成績,所以老師教的做讀書筆記的方式是以記憶為主的。
但參加工作以后再讀書,目的就并不是為了記,而是為了應用。讀書有沒有效果,是以能否引發(fā)自己思考,能否把書中的方法用起來為準。
這樣還在用傳統(tǒng)做讀書筆記就行不通了,無法引起思考,所以還是用思維導圖來做讀書筆記比較好。
之前介紹過幾種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方式(可在精品文章中查看),今天咱們著重來介紹下如何通過思維導圖引起思考。主要是把自己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進行一個對比。
首先中心主題就是這本書的名字了,如果是你用軟件來畫圖,可以直接把這本書的封面放上去。
接著圍繞這個中心主題來列出書中的觀點,在閱讀過程中,有一個觀點就畫一個分支。這一步也可以按之前的方法,按照書中的目錄章節(jié)來進行劃分。
像《思維導圖》這本書里,有給出了使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會議,溝通,閱讀,學習等多方面好處的觀點,這些都可以單列個分支。
具體來看書中給出了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比傳統(tǒng)的好,針對這個觀念,先不管自己是否認可,先概括一下書中說的觀點,最好可以標明一下第幾頁,方便后續(xù)回過頭來查看。
列出了作者的觀點,接著就是列自己的觀點。針對書中的觀點,特別是自己不認可的地方來列一下。
書中說了用思維導圖做筆記,有整體性,可以用一張圖來概括整本書的內(nèi)容。但自己覺得這樣的筆記,不夠細致。因為思維導圖是只提取關鍵字,用一張圖去概括一本書,好多內(nèi)容是概括不出來的。這是自己的觀點,先列出來。
這里要提醒一下,針對作者和自己的觀點,不需要一定要誰能說服誰,關鍵是引出思考。
針對自己的思考,當下無法解決的,可以先做個標識,后續(xù)可以再多去看一些關于思維導圖方面的內(nèi)容,多去比較做筆記的方式,從而再次驗證作者和自己的觀點。
思維導圖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隨時擴展,特別是用軟件畫的,后續(xù)只要有想法,可以隨時增加一個分支出來。
后續(xù)在另外一本上讀到了快速閱讀的內(nèi)容,也是通過關鍵字來抓取書中內(nèi)容,并說明了這樣做的好處;同時還有一本書上說明了可以通過多張思維導圖的方法來概括全書的內(nèi)容。
這些都和自己一開始的觀點有關聯(lián),可以解決自己的疑問,那可以直接將這些添加上來。一來是解決了自己的疑問,二來是對書中的內(nèi)容進行了擴展。
別的觀點也一樣持續(xù)下去,最終完成的思維導圖,是完全圍繞這本書展開思考的過程。這樣的閱讀才能說有收獲,不只是接受新知識,還能擴展出更多的知識。
這就是今天通過思維導圖來引導思考的過程,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
螞蟻
《好好工作》《自控力》作者
成長導師,百萬人氣講師
自律達人,堅持4點起床四年多
效率達人,每天完成一篇文章;每周一次微課分享
實踐達人,兩年完成從普通員工到總監(jiān),三年實現(xiàn)面朝大海
理財達人,每月2000,兩年理財收益可達到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