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
一、足夠的氣血;
二、暢通的經(jīng)絡;
先看氣血:
要想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jié)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所以食物的數(shù)量必須得到控制。
人體中的食物越多,垃圾就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這也正是人衰老的機理。
所以,人要想老的慢點,就要減少自己的食欲。
人為什么必須保持一定的饑渴才是對養(yǎng)生有利呢?道家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后一樣,所以人必須經(jīng)常保持“虛靈”的狀態(tài),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而現(xiàn)代人生病, 大多數(shù)是飲食不節(jié)的緣故。
再看經(jīng)絡:
人病可分兩種:
一是經(jīng)絡基本暢通但氣不足。表現(xiàn)是經(jīng)常這疼那疼,這是因為他氣不足以氣化食物,而產(chǎn)生了相火(也叫虛火),隨著經(jīng)絡在體內亂穿,哪兒通走哪兒,遇到一個地方堵塞了,這個地方就疼了。
我們人體是一個充滿智能的機體,我們的身體有好多“哨兵”:牙齒、闌尾、扁條體等。一旦我們的身體有異常時(通常是“上火”),這些哨兵會立即做出反應通知大腦。
二是經(jīng)絡不通,氣也就無處存身。表現(xiàn)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發(fā)現(xiàn)就是大病,而且這種人經(jīng)常是吃什么藥都見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2
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
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yǎng)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就養(yǎng)生而言,下士養(yǎng)身,中士養(yǎng)氣,上士養(yǎng)心??匆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名為五欲之最難破者,色次之,財又次之,食與睡更次之。名心不死,無以入道。
一個人要想長壽健康,必須要修心。
人生最毒,乃貪嗔癡三毒。
欲化三毒,必學心戒。
欲求開慧,必先求定。
欲求得定,必學靜坐。
不要天天想著吃什么補陰,吃什么壯陽。記住了,運動就可以生陽;靜坐就可以生陰。陰為陽之母,陽為陰之用。
別貪那個小便宜,大便宜也別貪。一個貪字就含著禍。貪,患得患失會導致人得心臟病。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現(xiàn)。
水木然商城 千秋大業(yè)一壺茶!水木然推薦 Mini Program
現(xiàn)在的競爭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亂了,競爭就是把人們引入無限的貪欲世界。一方面提倡競爭,一方面又談和諧,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嗎。
一切修身修心法門,只有兩字訣:曰放下、曰回頭。只要一放下,一回頭,病者頓愈,迷者頓覺。此真無量壽者。
3
如何修心?
靜養(yǎng)法:安坐(臥)在床上,把身心一齊放下,自己渾身如融化,不許用一毫氣力,好像沒有這個身子相似。
呼吸順其自然,心也不許它用一點力,包括意念、呼吸、肢體,做到:眼不觀,耳不聞,鼻不嗅,舌不嘗,口不納,心不想。
此是唯一條件。若有所思所聞所覺,即是用氣力,甚至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氣力。
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內出納,而渾身八萬四千毛孔中有了動作,或張或翕,此時無我無身無氣無心,為治療百病之總訣。
現(xiàn)代的醫(yī)院和法院差不多,動不動就給病人下了死刑判決通知書。而好多情況下,是把不該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
就以“癌癥”為例,癌癥現(xiàn)在在人們的心里=死刑。其實如果我們不叫它癌癥,那么對于病人來講,就等于給病人留下了希望,等于留下了生機。
所以現(xiàn)在的癌癥病人有大半是被嚇死的,是被精神壓力折磨死的。同時也是被醫(yī)院折磨死的。因為你一旦被診斷成了癌癥,那么他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處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為你是癌癥。
事實上沒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從心生,一切病從心治。只要你還活著,你就有生機。找到了這個生機,對癥而治,你就會康復。
4
大病自救法:
一、不要怕死,決信我這個病,非但可以養(yǎng)好,并且身體可以格外健康,保證長壽。因為自己機體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
二、相信不用醫(yī)藥或靠何種營養(yǎng)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
三、從今日起,我決定不許再去打擾我那病體,不許想著我那個病是如何病的,好壞都不許去計較它,只做個無事人。
四、在這修理期內,不許想念工作,也不許悔恨喪失了時間和工作,專心一致,否則又遲誤了。
很多重病或絕癥,都只有一個理由:恨。
當這恨沒了,病也必一起消失。
微店+ 不變形、不縮水,極簡主義最愛! Mini Program
這世間最難解的是綿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開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養(yǎng)生有一條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
這就是道家所講的,修行者要有英雄的氣質。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因此,中醫(yī)其實不止是治病,更是在傳道。
改變百姓的生活觀念,才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