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天工開物》言:“凡玉,貴重者盡出和田”。今天看,這話也許過于絕對了。和田玉油潤的質(zhì)感、溫雅的色澤以及它所蘊含的悠久歷史文化,使和田成為當之無愧的“玉石之鄉(xiāng)”。然而,近年來需求和玉價的暴漲讓“玉石之鄉(xiāng)”失去了曾經(jīng)的安寧——喀什玉龍河兩岸,上千臺挖掘機在轟鳴,成千上萬的挖玉人在翻揀,在這條流淌著財富的河流中尋找改變命運的機會。濫采濫挖令干涸的河床千瘡百孔,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珍貴的籽玉已經(jīng)難覓蹤影——
挖掘機的轟鳴,打破了寧靜的河川。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這條河流的石頭非常圓,而且大多數(shù)是堅硬的花崗巖。堅硬的巖石被滾磨成了這樣的形態(tài),可見河流的水動力之大。有幾位俄羅斯探險家殞命玉龍喀什河,恐怕就是沒有預(yù)料到這條河流的力量。
在河邊和城市的玉石市場上,會有不少玉石小販子跟隨游人兜售玉石。最近這樣小塊的玉料比較多,可能是比較容易成交吧!這一把玉料中間最大的那塊白玉料,要價1200元,最后450成交。
這些滾圓的石頭,也許有一天會成為一種資源。有一位詩人寫道:
鏟車還在轟隆隆地工作,河流的沉積物主要是松散的砂石;玉農(nóng)在烈日下奮力翻動石頭,有不少人在這個過程中受傷。這些協(xié)助挖掘機工作的小伙子的工資是每月400元,獎金是找到玉石價值的10%。采到玉石的希望十分渺茫,一上午,我們同行的有60多人圍觀五輛挖掘機,他們均一無所獲,當?shù)厝苏f十臺機器有九臺是賠錢的。有人說和田維族人采玉是沒有成本的,真是無稽之談。
石頭是比玉更容易著色的,可是河里的石頭沒有什么皮色,這與市場上玉石多數(shù)有皮色的情況完全不相符。偶爾會撿到幾塊肉紅色的花崗巖一類的巖石,不要當什么“桃花玉”忽悠了。
采玉人住在“地窩子”和簡易帳篷里,生活相當?shù)钠D苦;困了累了,就席地而眠。
離開玉河,到玉石市場,先看看滿街的染色“玉石”。有人說和田玉染色只是在表面,看看這個,有四五毫米深了,其實染色的深或者淺只是時間和功夫的問題。注意,這種鉆眼“露點”給您看的玉石,絕對不要碰。染色比較重的料,一般質(zhì)地就不會好。
這是一塊染色的試驗品,估計是用硝酸錳做的,看來試驗并不成功。
這些都是一些流落街頭,無人問津的低檔的材料,染色以后滿足一些囊中羞澀的“好色之徒”。
這種染色顏色亮麗,使用了有機染料,可能就是常說的“甲基橙”或“堿性橙”染料,在強光照射下,顏色鮮亮耀眼。
什么“千年的紅皮,萬年的黑皮”,恐怕都是忽悠吧!不如說是“前年的紅皮,去年的黑皮”。這樣的大塊染色玉料,多數(shù)是不能利用的山料磨制后染色的,曾經(jīng)被介紹為墨玉縣的某個產(chǎn)地,欺騙了不少投資玉石的老板。染色的方法千奇百怪,84消毒液不是都管用的。
新疆產(chǎn)的蛇紋石玉,也叫新疆岫玉。過去叫“昆侖玉”,現(xiàn)在標準已經(jīng)規(guī)范,一般不這么稱呼了。
市場上有人在交易“玉石山料”,人們忙著討價還價、過磅,煞有介事的樣子,其實這也是一個“套”。其實他們交易的“玉石山料”壓根就不是玉石,而是一種叫“水鎂石”的礦物材料,不少人上當。
這是一塊作假的“戈壁料”,但是注意,它不僅僅外形是“人工”的,材料也不對路。這是一塊蛇紋石的玉料,表面經(jīng)過人工琢磨出類似戈壁料的紋理,是雙重的騙局。
這塊有巴掌大的白玉,肉質(zhì)很好。叫價20000元,給到9000不賣,有人說和田玉或子料就沒有水線,其實是沒有見識,看看這條“太明顯”的水線。
糖白玉人工滾磨后的“山流水”;糖白玉是新疆白玉的主要品種之一。
糖白玉的戈壁料,要價2000元,這應(yīng)該來自另外一個礦山。
這就是青花墨玉中傳說的“美人鬢”,像美女鬢角的美發(fā),很細膩的料子。
墨玉山料磨制的“子料”,“刀背”狀的棱線,是用砂輪磨光模仿子料的一般特征之一。
青花墨玉雖然是由于石墨的雜質(zhì)致色,顏色黑白斑駁,但是這種料給人的感覺并不是“臟”。
青花墨玉的山料也是很常見的。曾經(jīng)有人說墨玉沒有山料,似乎他沒有見過的東西一概不存在。這些東西網(wǎng)絡(luò)上比較少見,因為墨玉的子料已經(jīng)很多了,基本上夠大家用了。
一塊青玉子料,可以觀察一下什么是“指甲紋”?為什么有些玉料指甲紋多,有些沒有指甲紋呢? 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河流,或者玉河的不同支流。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看,玉龍喀什河上游至少還有幾十個沒有發(fā)現(xiàn)的玉礦,這樣才造成了我們看到的子料有這么多不同的質(zhì)地和結(jié)構(gòu),顏色豐富,形態(tài)各異。
這塊墨玉相當?shù)馁F。墨玉以這種黑白相間的,玉質(zhì)細膩的價格最高。這塊料有2 kg左右,要價15000千元,不還價。如果碰到做巧色的玉雕師傅,這塊是有錢賺的。
漂亮的羊脂白玉的戈壁料,有人說戈壁料便宜,那是沒有看到好的。下面這兩塊最低價1萬,同行朋友給到7千元,沒有成交。
這些純凈的小塊戈壁玉料價格是比較高的,一般幾百到一千多一塊。
街頭巷尾形形色色的炒玉人,很像當今的股市。他們對于來訪的游客似乎已經(jīng)沒有興趣,陶醉在炒作之中。
78歲的老大爺,真誠地推銷一塊20元的戈壁料。說到這里,要提醒大家,應(yīng)該尊重賣玉的老鄉(xiāng)。對于游客來說,也許討價還價只是一個玩笑,對于老鄉(xiāng)來說,那是生計。討價還價又不誠心交易可能會招致糾紛。一部分游客的素質(zhì)有待提高,到新疆旅游可能因為輕浮的舉止,不尊重風俗習慣和交易規(guī)則而惹禍上身。
玉石攤位上看攤的兒童,對玉石的了解,從小就開始了。
很多游客希望在和田的玉石市場上“檢漏”,面對這樣“老練”的小對手,這種“漏”能撿得到嗎?
和田玉外觀的美麗使其產(chǎn)地獲得顯赫名聲,幾百年、甚至數(shù)千年的歷史文化,又給這個特殊的玉石品種帶來了極高的知名度。和田玉的名稱包涵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使人聯(lián)想到冒險和浪漫,喚起人們對悠久的歷史文化、繁榮的鄉(xiāng)村、崇山峻嶺、戈壁沙漠和異域風情美妙的聯(lián)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