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杯”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大賽| 王有才:難忘興安嶺(散文)
難忘興安嶺(散文)
1968年12月,我應(yīng)征入伍。新兵專列是舊式悶罐車,行進較緩慢?;疖嚭髞硭餍宰咦咄M?,咔噠咔噠地好像在一節(jié)一節(jié)地數(shù)著腳下的鋼軌。后來方知曉,的確行進在施工地段。入夜誰推開小鐵窗驚呼,“樓房,哇,火車進城啦!”眾人精神為之一振,一窩蜂擠過去爭看。待我將頭探出窗外仰望,黑暗中難見樓房輪廓,只見遠方上上下下諸多窗口燈光閃爍,“呵,真?zhèn)€是好大的樓噯!”待天亮再看,大失所望,哪里是什么樓哇,原來是大山坡上分布的軍隊帳篷群。夜里所見的燈光,是帳篷的窗口?;疖嚥]開進城,而是鉆進了一望無際的大山溝,山坡上一片片綠色帳篷和褪色的白帳篷皆是軍營。這時,接兵首長才微笑著告訴我們,“咱們是光榮的鐵道兵,祖國需要同志們到這里來為人民修建鐵路,這是咱今后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wù)。這兒就是我國著名的、被稱為高寒禁區(qū)的大興安嶺。那支'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唱的就是這個美麗的地方?!?o:p>大興安嶺位于我國北部邊陲,東與小興安嶺毗鄰,西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接壤,南瀕松嫩平原,北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俄羅斯為鄰。它猶如一塊綠色的翡翠,鑲嵌在祖國北部邊疆。這里冬季奇寒料峭,白雪皚皚,每年冰凍期長達七個多月之久,最低氣溫零下57攝氏度,曾長期被認為是難以生存的高寒“禁區(qū)”。每當踏步戶外,寒流襲來,刮皮砭骨,頓時嘴巴發(fā)麻,萌生喪失知覺之感。面部或手脖裸露處,被刺骨的寒風(fēng)狂舔,針扎貓咬般疼痛。但來到工地,熱火朝天的勞動卻能迅速化解酷寒。戶外寒冷異常,營房內(nèi)卻春意融融。大家士氣高昂,情緒飽滿。部隊指戰(zhàn)員歡樂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連隊組織學(xué)習(xí),趁等待首長間隙,各班相互拉歌,場面非常熱烈。我們參加解放軍所學(xué)的第一支歌是《鐵道兵戰(zhàn)士志在四方》,陣陣歌聲掌聲飛出大廳,沖向云天,飄蕩在林海。那時我們與前蘇聯(lián)兄弟反目。對方沿邊境線部署了重兵,還接連挑釁。我方起先極力克制,同時也不含糊,及時做了相應(yīng)的布防。中蘇對壘,劍拔弩張。形勢非常嚴峻,戰(zhàn)爭呈一觸即發(fā)之勢。不久,蘇方已侵占我珍寶島,彼此由起初的棍棍棒棒逐步升級為硝煙彌漫。我所在的部隊緊張施工的同時,也積極備戰(zhàn),對指戰(zhàn)員進行憶苦思甜及革命傳統(tǒng)方面的教育,常搞軍事訓(xùn)練趁深夜或佛曉緊急集合。我們逐漸了解到,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約600萬公頃,木材蓄積量約7億立方米,松材資源久負盛名,馳名中外,被譽為亞洲綠寶庫。當年侵華日寇覬覦這里的財富,野心勃勃大舉進犯欲瘋狂掠奪,只因抵御不了酷冷奇寒,雖然不甘失敗七進七出,最終不得不拋棄貪欲狼狽撤出。國民黨也夢想開發(fā),曾三進三出,終因未通過冬季采暖這道關(guān),在奇寒面前敗下陣腳。惟獨我黨領(lǐng)導(dǎo)的舉世無雙的人民解放軍,不畏艱險,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浩浩蕩蕩地挺進特區(qū),竟一舉征服了酷寒,扎住營盤,猶如綠色的花朵遍布大興安嶺。這支軍隊就是鐵道兵,鐵道兵為降服寒魔,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首先研發(fā)成功了能抵御高寒的“地火龍”。地火龍含保溫、牢固、散熱、長效俱佳的優(yōu)點。床板距受熱面高度過尺,極安全。這項發(fā)明很快在部隊廣泛推廣。灶膛像巨龍之口,木墩可直接填入,晝夜不熄。外面凍得冰裂石碎,帳篷內(nèi)卻溫暖如春。龍口頂部鋪設(shè)厚鐵板,紅彤彤烤人。上面擺放著巨大的鐵制洗衣盆,用作融雪化冰。用麻袋從冰封的河套抬回冰塊,很快即轉(zhuǎn)化成十分純凈的熱水,大家用它洗臉洗腳洗衣裳洗澡。軍需被服廠制作的棉衣棉褲較為寬松輕薄,卻不適合興安嶺特區(qū)的奇寒特點。軍人在哨位,逢風(fēng)必透,須加穿皮襖。即或如此,仍很凍腳,如果穿毛皮大頭鞋,雖然鞋里均為特級優(yōu)質(zhì)羊毛皮制作,哪怕墊兩付厚氈墊,仍不濟事。走出戶外沒多會兒,雙腳即凍得貓抓狗咬般疼痛。除非穿上“太拖拉”方可達到保暖效果。太拖拉是廠家專為駐興安嶺部隊特制的超肥厚棉鞋,太拖拉是我指戰(zhàn)員對這種棉鞋的昵稱。鞋幫采用加厚氈制成,穿著時,還須再加穿一雙氈襪,方能保住體溫,抵御得住嚴寒侵襲。那時興安嶺難得見到女人,冬天,即或偶遇,那打扮與裝束也與男性別無二致。常見鄂倫春族獵手策馬揚鞭疾馳而去,亦是渾身捂巴得嚴緊,難辨雌雄與年齡。無論春夏秋冬,只要站在哨位,都會觀望到茫茫林海的樹冠跳舞般泛著波浪,傾聽松濤曲曲,使人陶醉,令人心曠神怡。大興安嶺冬長夏短,無霜期僅80至90天,不宜農(nóng)作物生長,部隊所需糧菜一律依賴外運。糧還好說,蔬菜在冬季卻難以保鮮。無論多鮮嫩的青菜,運進即變得面目皆非,部隊主要食用干菜。秋后,偶爾運進些胡蘿卜。事實上,部隊幾乎一年四季都在吃特制的脫水干菜,食用最多的是那種壓縮得四棱道格的南方干菜,紙包裝上蓋著藍色楷體字,叫作“雞毛菜”。炊事班將其泡發(fā)與泡發(fā)的黃豆燴炒,口感還可以。值得欣慰的是,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我們開始嘗試種馬鈴薯,并獲得了成功。部隊也能吃到雞蛋,是鮮蛋打碎冰凍成坨定量包裝的那種,但要經(jīng)過冷凍處理方能運進來。指戰(zhàn)員稱其為“冰蛋”。醬油是黑墨般板塊式固體醬油,花生油凝固得像豬油一樣??傊@里的一切都與外邊的世界不同。那會兒在部隊指戰(zhàn)員中樂觀地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興安嶺,四大怪,火車哪有馬車快;飲河水,用麻袋,五黃六月吃干菜;丫頭小子辨不來。
不久中蘇雙方關(guān)系趨于緩和,我們的施工逐漸地加快了進程。我們修建的這條嫩林鐵路,自嫩江經(jīng)過加格達奇、塔河、漠河、至古蓮,全長680公里。由鐵道部第三勘測設(shè)計院設(shè)計,鐵道兵第三、六、九師施工。我部進駐大興安嶺腹地之后,為解決工期緊和夏季施工季節(jié)短的矛盾,通過反復(fù)探索反復(fù)實踐,逐漸掌握了在高寒氣候條件下的施工方法。比方先橋涵,分別利用土壤凍結(jié)特點,采用逐凍逐剝的“凍結(jié)法”開挖基礎(chǔ)和一次爆裂成型的快速施工方法。我們部隊多數(shù)橋涵均于冬季建成。夏天,廣大指戰(zhàn)員在繁忙的施工中,還要承受蚊蟲的叮咬。耳邊嗡嗡響,舉頭一片黃。蚊蟲小咬之多,無法形容。白天是牛虻偷襲,晚上是蚊子肆虐,黃昏和凌晨是那種一團一團類似糠皮子似的小咬軟磨硬纏,小咬鉆進頭發(fā)里,咬得頭皮刺刺癢癢,有戰(zhàn)士詼諧地說,“興安嶺三件寶,牛虻、蚊子和小咬,分工合作三班倒。”部隊指戰(zhàn)員就是在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和緊張的施工中奉獻著青春,錘煉著堅強的革命意志。年復(fù)一年的施工中,鐵道兵部隊涌現(xiàn)了一批批先進集體和先進人物。有許多同志獻出了青春熱血甚至寶貴的生命。最為感人的是16連的副班長張春玉,在加(格達奇)嫩(江)段朝陽山1號隧道施工中,突遇意外塌方,戰(zhàn)友郭風(fēng)堂被砸昏,張春玉舍生忘死撲過去,將他推出險區(qū),自己卻被巨石砸成重傷。舍己為人的硬骨頭戰(zhàn)士的高貴品質(zhì),鼓舞著我們鐵道兵廣大指戰(zhàn)員。大興安嶺獐狍野鹿兔獾狐等有400多種野生動物活躍其中,長相怪異俗稱憨達猂或四不像的麋鹿,旁若無人地四處游蕩,甚至有時踱步軍營觀光。傳說還有八斤半的野雞千斤重的大黑熊出沒。它們都是這里的原始土著,是最早的“居民”,這里即是動物的樂園,也是人類的家園。溝溝嶺嶺還分布著1000余種野生植物,這里成了我國高緯度地區(qū)不可多得的野生動物、野生植物樂園。八月初,漫山遍野的野果子成熟了。最早闖入我們視域的是大溝塘里的都柿。都柿果實累累,晶瑩如珠。一顆顆胖鼓鼓,肉透透,黑瑩瑩,約指頂肚般大,油光閃亮的特別喜人。摘下一枚填入口中,甜香可口,味道相當鮮美。吃好了,吃足了。肚子撐得滾瓜圓仍不罷休,仍不忘采摘一些帶回軍營,給那些值班的戰(zhàn)友分享。如果還有剩余,就塞入軍用水壺儲存。幾天后再擰開壺蓋,醇香四溢,居然會飄出芬芳濃郁的美酒氣息。品嘗起來,別有一番風(fēng)味。都柿還沒吃夠呢,坡坡嶺嶺的北國紅豆在參天大樹庇蔭下也加快了成熟的步伐。北國紅豆,當?shù)厝怂追Q雅格達。雖然詩稱“紅豆生南國”,或許作者的論斷是局限了,片面了。祖國地大物博,先賢怎么也不會想到在北國人跡罕至的高寒禁區(qū)大興安嶺深處同樣會生長紅豆。而且紅堂堂一眼望不到邊,走出一片又遇一片,走也走不出去。翠綠的秧葉,紅豆點綴,紅裝綠裹?;ɑňG綠鮮嫣嫣宛若無邊的地毯一樣,看得人愣眼兒。不過,南國紅豆攀高枝頭俏,北國紅豆臥地秧上結(jié)。大片的紅豆果秧把坡坡嶺嶺裝飾得十分壯觀。紅豆秧莖葉鮮翠耀眼。紅豆果結(jié)的密密匝匝,成熟時紅彤彤嫣麗火爆。愈紅愈甜,紅得泛紫就愈加香甜。你盡可大快朵頤,怎么吃,往夠吃,也不會鬧心,更不會鬧肚子。這是一片纖塵未染的凈土,這兒的野果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八月中旬,雪花挾帶一縷寒涼撲面而來。過早眷顧這里的雪,在背坡居然能站住不再融化,一場一場的雪將在此集結(jié)度過漫長的冬季。算起來,從興安嶺冰雪消融春花開,到雪花飄飄寒流疾這段時間,也不過短短三個月。足見無霜期何等短暫,氣候是何等不同尋常。后來,嫩林鐵路全線竣工,車速很快提起來,軍隊便將鐵路正式移交國家,我們將轉(zhuǎn)戰(zhàn)盤錦墾區(qū),繼續(xù)去修建新的鐵路線了。告別大興安嶺前夕,戰(zhàn)友們成群結(jié)隊自發(fā)地去塔河烈士陵園,依次走過一塊塊青色的墓碑,向那些為建設(shè)這條嫩林鐵路英勇獻身而長眠在此的戰(zhàn)友和首長告別。然后再登興安之巔,登高遠眺,林海濤翻觸云天,浩瀚無邊。這里是大興安嶺北部,是興安落葉松的故鄉(xiāng),是中國最美的也是最著名的原始森林之一。這里的棵棵落葉松枝干參天,綠蔭蔽日,堪稱參天大樹。一株株一片片匯聚成森林,森林似海,松濤如歌。仿佛天籟之聲,激蕩心魄。大興安嶺地區(qū)的千山萬壑氤氳著濃濃郁郁的松脂芳香,沁人心脾,一直浸潤到我們的魂魄深處。有戰(zhàn)友提議,我們大家共同唱一支歌吧,讓林海松濤為咱們伴奏。是的,那首歌依然是《鐵道兵戰(zhàn)士志在四方》,大家平時都愛唱,經(jīng)常唱,唱不夠??扇缃癯?,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戰(zhàn)友們都很賣力,縱情高歌。松濤翩翩起舞,仿佛在為我們伴唱。大家懷著眷戀,也懷著牽掛,更懷著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有許多戰(zhàn)友唱著唱著居然淚流滿面:背上了那個行裝,扛起那個槍,雄壯的那個隊伍浩浩蕩蕩;同志呀,你要問我到哪里去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王有才。1968年12月參軍。曾發(fā)小小說、中短篇小說、散文、散文詩及新聞作品若干。分獲第七屆、第九屆黃河口文藝獎;多篇作品分別在省市和全國文學(xué)征文活動中獲獎。中篇小說《石匠的抗戰(zhàn)》獲山東省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全省原創(chuàng)文學(xué)大賽三等獎;短篇小說《幸福在哪里》獲第八屆“銀鷹杯”全國文學(xué)大賽三等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