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香蘋
透過大自然,可以啟發(fā)人生哲學,比如:森田理論中一句看似簡單的“花是紅,柳是綠”,我曾經(jīng)在森田理論學習講座中和學員們討論其中蘊涵的深意。踏上精神官能癥療愈之路,首要面對的就是自己的心,那千回百轉的心緒背后掛勾著種種個性特質:絕對性,完美性,理想性,依賴性,競爭性,主觀性,憂慮性,反省性,執(zhí)著性,掌控性……等等,我們目睹太多因性格創(chuàng)造命運和疾病的故事,總讓我們彼此提醒,再三省思。
記得多年前,有位年輕男孩得了憂郁癥,而且還執(zhí)迷瘋狂的尋求各種增高方法:增高器、增高偏方、激烈增高運動,甚至還企圖做增高手術?. 等等,他的沮喪、焦慮,都來自于他極度渴望成為籃球選手,參加校隊甄選屢敗屢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也因為過度聚焦在“ 理想我 ” 的達成, 而忽略了他所擁有的其他部分, 最后導致內心對給自己生命的父母,以及勸他放棄籃球夢的師長充滿了憤怒?,甚至于憎厭起自己,想毀滅掉自己。
另外有一位少婦,從小就和自己的姐姐競爭,姐姐長得美麗聰明,多才多藝,人見人愛,而她自己外表才氣都遠不及姐姐,有時想學姐姐的打扮和言行,反而成為東施效顰的笑柄,漸漸地她從羨慕轉為嫉妒,嫉妒變成怨恨。兩人各自結婚生子后也很少來往,姐姐和姐夫移民澳洲,還常常打電話給她,她總是冷漠以對,直到有一天,姐姐發(fā)生車禍意外過世,姐夫將骨灰?guī)Щ嘏_灣,無意中談起姐姐生前種種,姐夫告訴她:“妳姐姐??滟潑呑鍪录饶芨捎重撠煟M袏叺囊话刖秃昧?。 ”從此,她被深深的自責和悔恨所折磨,對姐姐的思念和愧疚讓她痛苦萬分。
兩個故事的共同點都在于:“對真實自我的不能認同 ”,理想和真實落差過大, 以致在現(xiàn)實世界中迷失自己。可謂:好勝的心像是欲望的戰(zhàn)場,沒有完局的競賽,人一旦掉入這場爭逐游戲,將會離內在的本質越來越遠。
“求不得苦 ” 是人間至苦之一,現(xiàn)代人往往是欲求多過需求,因此物質上或精神上的欲求不滿正是現(xiàn)代人的苦悶之一。人的欲望無關對錯,只是正常的欲望帶來向上的動力, 過度的欲望讓人不自量力,更進一步說,不斷追求滿足內在強烈欲望的過程,所形成的長期壓力,亦是精神官能癥的起源之一。
唯有認識“我”是誰,了然自己的真相,清楚自己的極限,接納自己的全貌,這是獨一無二的“我”,承認并容許這一個“我”不夠完美或不夠理想,欣賞別人所擁有的,努力做自己做得到的,做不到的要量力而為 求不得的就順其自然,最終才能夠和“真正的自己” 好好相處。
這就是:花是紅,柳是綠,我是我自己。
—本文摘自《愛心會會刊》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