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命的降生,TA可以擁有怎樣的能力?當我們看著襁褓中的嬰兒,內(nèi)心會有怎樣的預(yù)設(shè)?這樣的預(yù)設(shè)會不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fā)展?父母的內(nèi)心投射到底有多重要?這些,我都很想去求證。
我育有兩個孩子,現(xiàn)今,女兒五歲半,兒子二歲半。我想從自己的育兒經(jīng)歷出發(fā),聊一聊這兩個孩子在我不同的內(nèi)心投射下的生長狀態(tài),也算作是自我求證的過程。
1完美呵護是愛還是毒藥?
我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孩,作為新手媽媽,自懷孕初期至孩子出生,都是嚴格遵從現(xiàn)代科學(xué)飲食和育兒方法,不敢有絲毫差池。
還記得女兒生下來被包在襁褓里粉粉嫩嫩的樣子,一家人圍著這個小生命,輕手輕腳萬分小心,生怕這個小小的嬰兒如玻璃般易碎。
我的先生是獨子,父母受過高等教育,退休后,順理成章過來幫我們照看孩子,料理家務(wù)。兩位老人既貼心周到,也堅信科學(xué)。每天起床,他們已在歸整家務(wù),下班回家,飯菜立即上桌。對于唯一的孫女,老兩口進行了嚴格的分工,奶奶負責(zé)陪伴,爺爺負責(zé)準點供給輔食,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
不過,即便是在這樣周全的照顧下,女兒的成長卻不夠理想——進食困難,不能獨自待著,一歲半要牽著才能走,兩歲還不會說話,隔三差五發(fā)燒感冒。由于看起來弱小,一家人更是緊張,奶奶寸步不離竭力呵護,爺爺挖空心思研究輔食配方。
攝影師/Monique
女兒快兩歲時,吃飯更是艱難,每頓飯能喂進去兩三口就是奇跡。我常常擔(dān)憂地想,這個孩子是不是個神仙,不用吃飯都能活著?
有次討論孩子吃飯難時,爺爺突然自豪地說:今天趁她玩玩具時塞進去兩口包子,就這樣喂飯,差不多喂了半個包子呢!
聽完這句,我竟有些不舒服。后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并不是被仙氣供著,而是被零食供著。爺爺奶奶帶孩子出門,會提前準備好水果、小點心,孩子玩的時候,一邊逗孩子一邊喂些水果,緊接著會給些餅干零食。到了飯點,老兩口圍著孩子團團轉(zhuǎn),孩子就是不開口。
與此同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所說的一些毛病,也全是他們自己“喂養(yǎng)”出來的:孩子吞咽功能差,原是輔食都做成糊狀和流質(zhì),甚至將葡萄之類的小水果剝皮后切成兩半,生怕噎到孩子;孩子愛粘人,原是奶奶一直伴在左右,時刻提醒孩子要玩什么以及怎么玩,入侵過多;孩子不愛說話,原是爺爺奶奶特別懂孩子,只要孩子一個眼神,就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孩子走路晚,原是他們怕孩子摔跤,總是抱著背著或者牽著。
了解越多,內(nèi)心越難過,尤其是當看見孩子正在玩時,旁邊還不停地響著 “你要這樣玩,你要那樣玩”的聲音,仔細感受時,內(nèi)心隱隱憤怒。
跟先生討論了幾次,在女兒二歲半時,將老兩口請回了老家,我辭掉工作開始全職生活。
2在養(yǎng)育孩子過程中,沒有能偷的懶
在獨自面對女兒的現(xiàn)狀時,我基本是抓狂的。
那應(yīng)該是我們最艱難的時候,剛剛有了二胎,加上想把自己住的老房子重新裝修一下,生活瞬間變得相當忙亂。
而女兒并未懂事,也無法一下子從現(xiàn)有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不會說話;走路不穩(wěn);到哪里都是帶著哭腔叫喊著“媽媽背,媽媽抱”;大部分飯菜吞不下,一頓飯吃不了兩口;大小便經(jīng)常不能自理。
獨立吃飯,獨立玩玩具,對于一個被過度操辦和從未獨自待過的小孩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我一邊忙著家務(wù),一邊壓縮著自己的空間代勞著這些事情。我覺得累極了。作為一個孕婦,有時會忙到?jīng)]有時間吃飯,更別提水果和營養(yǎng)品的及時供給。那是一段怎樣艱難的歲月,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覺得無法想象。
直到所有的時間被繁雜占用殆盡,我已無力脫身時,她才逐漸脫離我的焦慮中心區(qū)。但事實是,當我不再圍著她轉(zhuǎn)時,她開始能夠一個人長時間的玩玩具甚至看電視,能夠自己去大小便,能夠穿脫鞋襪和吃飯,甚至自己倒水喝,沒有多少過渡。
攝影師/Monique
只不過,直到現(xiàn)在,她對食物不感興趣吃飯慢的情況一直未能得到改善,吞咽功能依然差。吃飯時常常走神,甚至去干別的事;做任何事都要尋求關(guān)注:“媽媽,你看我,你看看我,你覺得我棒不棒?”這些后遺癥一直是我未解的心病,或許,這依舊隱藏著我的某些投射。
當然,她的進步還是很大的,正慢慢追趕同齡孩子的步伐,開始學(xué)著規(guī)劃,有了自律意識和同理心,逐漸顯現(xiàn)出一個5歲孩子本該有的靈動與聰慧。
可以說,回憶與女兒的點點滴滴,我感受到的,多半是焦頭爛額、疲于應(yīng)付,甚至歇斯底里、狼狽不堪的糟糕情緒,很難有幸福和愉悅感。
但為了她在成長中有個伴兒,我還是選擇生二胎。或者說,是這個孩子的弱小讓我沒有了安全感。后來,我大概知道了,我選擇生二胎最大的原因是:我想從頭來過,想要完完整整的養(yǎng)育一個孩子。
3一個孩子,本該就有自由的生命
盡管奔波勞碌,沒有補充各種營養(yǎng)品,但我的第二個孩子依然足月出生。
他是一個男孩,一出生就有著烏黑的頭發(fā)和健康的皮膚。我的母親幫我料理了一段時間,未滿月,她便有事著急回了老家。
我的身體恢復(fù)得不錯,一邊料理家務(wù),一邊帶著兩個孩子。母親臨走前,包了足夠多的水餃和包子,并將各種肉分割成小塊放在冷凍室。吃完早餐,拿出一些排骨或者雞塊燉上,到了中午炒一個菜,中飯就解決了。晚上先生回來,幫忙帶孩子,我再做晚飯。孩子鮮少哭鬧,大部分時間都是吃了睡,醒了躺在床上玩,只有不開心時,我才會抱起來一會兒。
到了半歲,他睡得少了,活動范圍擴大。為了方便做家務(wù),我將客廳收拾了一番,把有尖角的家具挪走,鋪上軟的地墊,丟一些玩具,他一個人也能玩得很好。
沒有給他單獨做輔食。他著急得想要上來抓飯菜時,就把米飯裝在淺口杯子里給他。最初吞咽整粒米飯時,我很緊張,生怕他會卡住,前幾次,的確出現(xiàn)了諸如張大嘴巴嘔吐狀的現(xiàn)象,但很快,他就戰(zhàn)勝了米飯。
再大些時,加些淡淡的骨頭湯在米飯上,給他一個勺子。一開始他并不知道怎么把勺子送進嘴里,著急了,就會用手抓。不到一歲,他便熟練掌握了用勺方法,這個時候,他可以獨自吃完一碗蒸蛋或者一小碗湯泡飯。
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減少了鹽的添加,所做的任何一道菜,他都可以跟著我們一起吃。
從未扶他走過路。十個月時,他開始嘗試扶沙發(fā)或玩具推車站起來,隨后某天,站起來跌跌撞撞走了幾步。不到一歲,在沒有任何攙扶和牽引的情況下,他便走得穩(wěn)穩(wěn)當當了。
會走以后,他的活動空間就變得更大,常常會在我做飯時跑進廚房翻箱倒柜。于是,買幾只泥鰍,他不停地把泥鰍從盆里抓出來再抓回去,直到我做完飯,他都還沉浸在跟泥鰍的較量中。
動圖為作者兒子
快兩歲時,我覺得再繼續(xù)母乳就已經(jīng)影響到我的睡眠了,于是斷奶。他并沒有想象中的戀奶,稍稍哭了一會兒就入睡了,第二晚開始一夜睡到天亮。這以后,我每天的睡眠都得到了足夠的保證。
我覺得輕松無比,仿佛這個孩子天生就能完成大部分事情一樣,有時我會變得無事可做。于是趁著他午休讀了一段時間的書,考了心理咨詢師證。又看了一些書,搞清楚了一些東西,內(nèi)心更為平靜。
我開始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每天,他把家里翻騰得亂七八糟,然后屁顛屁顛跟著我收拾,中間一些舉動常常能逗得我哈哈大笑。
他像一個小天使,對食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吃得又快又好;彈跳能力強,從一米多高的書桌上跳下去毫無壓力;自己爬樓梯,搶著幫我提東西;自己穿脫鞋襪和大小便;自己洗手收拾碗勺;說話表達清晰;見人很有禮貌打招呼,主動說“謝謝”,能自然親近人;偶爾情緒不好跑過來要抱抱,一會兒便掙脫:“好了,好了,我要下來?!?div style="height:15px;">
兩歲半時,嘗試送他去幼兒園。老師反映很好,能獨自玩玩具很久,自理能力強,入睡快,游戲時參與度高,喜歡逞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自己來”,經(jīng)常替老師給其他小朋友倒水。有時做得好被表揚了,他會一本正經(jīng)地說:“我很厲害的!”
我理想中的孩子,就是當下正在擁有的孩子。他獨立自主,健康靈動,聰慧友善,他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甚至有自己的堅持,但同時也能聽從建議和指揮,這樣的孩子,一定是一個可以為他人帶來快樂和幸福的孩子。我是這樣期待的,他也是這樣表現(xiàn)的。
如今,我已然體會到什么才是一個幸福的媽媽,就是一睜眼直到晚上睡覺,內(nèi)心都充滿著愛和感恩,我既能擁有自己的時間和興趣愛好,也有力量和底氣給予他們自由,同時還能得到他們愛的饋贈,完成一個雙向的愛的滋養(yǎng)和流動。
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開始。自然,美好開始了,就會有希望。有人會說,未來的社會需要競爭型的孩子,我們要提早謀劃,為孩子牽線搭橋,提供助力。但實際上,對于未來,我并沒有期待,我不去預(yù)設(shè)和擔(dān)憂孩子們的未來,是因為我相信,他們既已在這樣的社會中,自然就會保持著與這個社會的高度鏈接,也自動會成長為這個社會需要的人。
而我能做的,不過是在他們需要我的時候,及時回應(yīng)他們,并一直堅定地站在他們身后做最有力的后盾,以便他們能夠心無旁騖的向前探索,向上生長。至于將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他們自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