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求助者遭遇了持續(xù)一年多的婚姻感情糾葛:
她在發(fā)現(xiàn)老公出軌后,經(jīng)常因此鬧得不可開交。隨著沖突不斷升級,最終要么是她將老公趕出家門,要么是老公不堪忍受奪門而出。
雖然最后老公在外面逛了一圈后都會回去,但每次看到他回來,她都不會給他好臉色看,沒好氣地問他還回來干嘛。
到最后,老公放出狠話,說從頭到尾都沒在乎過她,只是看兒女面上才回這個家,才和她繼續(xù)過日子的。
她以前一直幫老公打理生意,但在發(fā)現(xiàn)老公出軌后,她就離開店出來打工。之后老公也叫過她回去看店,但她因為覺得老公與小三沒斷,就不愿意回去。
后來,老公說生意需要錢周轉(zhuǎn),讓她去銀行貸款。但她不相信老公已經(jīng)和小三斷干凈了,如果老公不能證明她就堅決不同意。
老公十分惱火,動手打了她。當時她也毫不示弱,要老公第二天就去民政局簽離婚協(xié)議。
后來,即使老公同意債務由自己承擔,并且在離婚協(xié)議上簽了字。但最后關頭,她卻慫了,沒有簽字,理由是債務和朋友勸。
不久后他們又吵架了,吵完之后,他回到舊房子去住了。臨近過年了,老公又回來了,并且叫她去自己家過年,但她不同意。正月初一,老公又叫她跟自己去拜年,她也沒同意。
后來又因為她不肯貸款,老公又提出離婚,還限她三天之內(nèi)把婚離了,并揚言要打她。老公還說離了婚他一人更可以貸到款,不想簽字就算打官司也要離婚。
她沒有作出任何回應,過了十多天,老公又催她離婚,她要求老公把債務撇清她就會離,但他此時不同意了。
從出軌到現(xiàn)在,他把我說得一無是處,我們現(xiàn)在分居沒法溝通,隔閡越來越深。我想知道這樣的婚姻該怎么挽回?
當時,看到她所描述的情況,我感覺千頭萬緒,心中一直有一個很大的疑問:她用了半年的時間,做了這些事情,究竟是想干什么?
因為在我看來,如果她真的想挽回婚姻,那么她采取的很多行為,不但不能幫助她達到這一目的,反而只會加速婚姻的破滅。
首先,當她發(fā)現(xiàn)老公出軌,和很多女人一樣,采取了大鬧的方式,以獲得老公的關注和重視,達到挽回婚姻的目的。
雖然這種做法算不上正確,但如果老公對她還有感情,仍然留戀婚姻中的美好,那么他就會因為自己心中的愧疚,至少愿意對妻子做出補償。
其次,她似乎也選擇堅守底線、亮明態(tài)度、甚至已經(jīng)有了追求獨立的行動,斬釘截鐵離婚的勇氣。
這些做法是有效果的,她老公在一開始簽署離婚協(xié)議的時候,同意承擔所有債務,就是他愿意讓步和補償?shù)捏w現(xiàn)。
可實際上,她表面上張牙舞爪、不可侵犯只是希望丈夫服軟。所以強撐到最關鍵的時刻,她反而猶豫了,以那些無關痛癢的理由搪塞,不肯在離婚協(xié)議上簽名。
她的認知水平還處于混沌未開的狀態(tài),無法認識和估量到自己的做法可能帶來的后果。
雖然實際上她想挽回婚姻,但卻一次次因為賭氣忽視了老公示好的信號,錯過了修復感情的最佳時機。
現(xiàn)在,她在丈夫逼迫自己離婚最后的關頭,才將求助和咨詢當做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但面對如此糟糕的關系、緊迫的時間,以及一位陷入思維死角的求助者,她想挽回老公的訴求實現(xiàn)難度很高。
他們的婚姻是怎么走上絕路的呢?是從丈夫出軌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嗎?是因為丈夫一意孤行想要離婚嗎?
對現(xiàn)狀感到不滿,在婚姻中覺得不幸福的女人太多太多。很多婚姻不幸福的女人都這樣認為,自己無法擁有美好的婚姻,都是因為丈夫的問題,而自己則是無辜的受害者。
案例中的女人的認識方式,就是典型的受害者思維:
發(fā)現(xiàn)老公出軌了,作為受害者,她一定要鬧、要痛苦、要懲罰他。
和老公在一起,她就要表現(xiàn)出怨恨和仇視。受害者怎么能給加害者好臉色看呢?
老公想讓她貸款、和她一起過年,她當然不會同意。受害者又怎么能加害者和解呢?
一旦陷入這種思維模式,夫妻之間彼此付出、讓愛流動的循環(huán)模式就停止了。感情的源泉枯竭了,婚姻的河流很快就會干涸。
當妻子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丈夫的付出、善待的舉動、悔改的表現(xiàn),就變成了他對自己理所當然的補償。在得到的同時,女人不會有絲毫感恩,甚至還擔心他是逢場作戲、虛情假意。
但如果丈夫在態(tài)度上有一絲的不耐煩,在行為上有一毫的疏忽,她都能輕易地捕捉到,更加堅信了自己受害者的身份。
而她為什么不肯離婚?因為婚姻關系一旦宣告結束,除了生活失去了依托,如果她再過不好,就沒有人能為她的不幸福負責了。
獨自面對慘淡的人生,是她最懼怕看到的真相。
所有遭遇老公出軌的女人都渴望得到共情。在咨詢過程中,咨詢師會通過共情穩(wěn)定她的情緒,走進她的內(nèi)心,獲得她的信任,讓她感受到被支持的力量。
而共情絕對不是盲目的同情。女人當然可以繼續(xù)去怨恨,沉浸在情緒的漩渦,把婚姻不幸福的原因全部歸結于丈夫。
在共情的同時,咨詢師更需要保持中立的立場,用理性的思維幫助求助者理清混亂的局面,發(fā)現(xiàn)自己想要什么,該做什么。
所以從客觀上講,以上案例中的老公雖然犯下了出軌的過錯,在沖突中也有很多過激的言行,但至少他的行為和反應還是有規(guī)律的,目的和做法也是相對一致的:
他明白,雖然婚姻出現(xiàn)危機,但生活還要繼續(xù)。妻子責罵他,他不堪忍受就逃避。妻子提出離婚,他就同意承擔所有債務。看到妻子不想離婚,他也給出臺階下。
然而到最后,他發(fā)現(xiàn)妻子所有的威脅只是手段,所有的強硬只是偽裝,甚至不管自己怎么做,妻子都軟硬不吃。
當他親眼見到當前這段婚姻種種的可能性都被堵上,欠妻子的債永遠償還不清,自己再不可能收到善待,那么就只剩下離婚這一條路。
女人一旦把自己視為受害者,把丈夫當作加害者,夫妻就成為了彼此最大的敵人,婚姻就成為充滿沖突和流血的戰(zhàn)場。
如果跳不出受害者思維,女人就永遠是婚姻里的受害者。而受害者,又怎么可能會幸福呢?
受害者心態(tài)產(chǎn)生的來源,就是不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依賴于他人對自己負責。
因為沒有誰有義務給你造就一勞永逸的人生,也沒有完美的環(huán)境能容你一直安逸下去。
但具有受害者心態(tài)的人會始終抱有這樣的幻想,一旦生活出現(xiàn)了變故、發(fā)生了意外,就希望外界做出改變來拯救自己,指望有一個人會為自己的遭遇負責。
沉浸在受害者思維的人不會懂得,真正的寬容并不是因為軟弱,而是自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強大。
一個人自我是否強大的重要標志,是敢于直面現(xiàn)實,在認清現(xiàn)實、接受現(xiàn)實之后,為改變當前的局面,成為更好的自己,踏出堅實的每一步。
而如果一個人只會按照自己的意愿,企圖去左右他人和環(huán)境,他一定會發(fā)現(xiàn),客觀世界并不會因為自己的主觀意志而改變,從而產(chǎn)生無數(shù)怨氣。
但不管你滿意與否、態(tài)度如何,客觀的人和物還會是那樣。所有的不寬容,最終都會反過來指向自己,最終導致自己沒有容身之地。
表面上是寬容了別人,實際上是放過了自己。
以受害者自居的人,會覺得自己始終處于匱乏的狀態(tài),看不到自己已經(jīng)得到的部分,所以他們永遠都會不滿,永遠都在抱怨。
當他們的注意力停留在已缺失的部分,將抱怨當做排解情緒的良藥,在情緒消散后,他們付出的意愿、改變的行動也就無以為繼。
于是,他們無法建立認定目標、付出努力、得到滿足的良性循環(huán),而只會在看到失去、產(chǎn)生抱怨、無所作為的惡性循環(huán)中消沉下去。
如果一件事從來都不是我的錯,我就不需要為此負責;如果我不需要為此負責,我始終就是無能為力的受害者。
是的,當你在覺得命運不公、遇人不淑,從而憂傷落寞,顧影自憐,甚至認為這個世界沒救了,男人沒一個好東西的時候,請清醒地罵醒自己:
存有這種想法,其實只是慫的表現(xiàn)。既然感到不滿,那就去改變現(xiàn)實,抱怨本身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