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艾
1
從一位阿姨身上,我看到了老年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
我身邊的旁邊都知道,我深愛北歐,不僅僅愛北歐諸國的湖光山色,更是喜愛北歐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教育孩子的方式,以及北歐老人晚年生活怡然自得的狀態(tài)。
前段時間,高曉松自北歐歸來,寫了一篇文章 ---《在北歐,我覺得自己內心很丑陋》,文中,丹麥和瑞典人崇尚的極簡生活讓人神往,特別是這兩國的退休老人,在無后顧之憂的情況下,享受藍天白云,日出夕陽,釣魚賞花,一派與世無爭的寧靜生活,田園牧歌般詩意盎然。
當然,很多人會說,北歐諸國福利高,老人退休后生活有保障,不用擔心老無所養(yǎng),老無所依,所以,他們才能心無旁騖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這在中國,絕對做不到,因為我們沒有健全的醫(yī)療制度,沒有完備的養(yǎng)老機制,我們還需要幫忙照看孫子,孫女,幫孩子們操持家務等等,我們沒有物質也沒有時間去安度晚年。
2
的確,這是在目前的中國普遍存在的事實,我的父母每年也是像候鳥一樣南來北往去看望我和弟弟。我的父親已經到了退休年紀,為了晚年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接受單位返聘回去繼續(xù)工作,我的母親在遙遠的北方照顧她的孫女,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來享受晚年。
我們這一輩人的父母,大多數從物質艱苦的六七十年代走過來,年輕時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去打拼,付出一切,不舍得吃穿,不舍得給自己留下一點點自由的空間的時間,他們的付出既讓人感動也讓人心疼,他們過度的付出沒有換得應有的兒孫繞膝,頤養(yǎng)晚年,卻因為社會發(fā)展的影響,背井離鄉(xiāng),再度為下下一代操勞。
很多老年人,生活里除了孩子孫子,再也沒有自己的生活,他們將所有的一切奉獻給了子女,卻單單對自己苛刻至極。
他們肯為孩子買這買那,但單單不舍得給自己哪怕買一件保暖的衣服。
他們在過年過節(jié)時,給孩子們大紅包,卻不舍得為自己換一套舒適的寢具。
他們時刻秉承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念頭,犧牲自己的愛好,犧牲自己的時間,犧牲自己的夢想。殊不知,很多中國父母這種過于溢出的付出,帶著一種強烈的悲壯的犧牲精神,讓人唏噓。
3
我的父母是中國老年人舟車勞頓生活的縮影,但我以為,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只是中國老人無法安享晚年的一方面而已,更為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心態(tài),一個退休后的老年人對自己晚年生活的心態(tài)才是決定他們是否過得幸福的核心要素。
這種心態(tài),無關物質,無關時間,無關地點,是一個中國老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對生命的態(tài)度,對自我需求的認知,以及對人生后半程的規(guī)劃和理解。
昨天,我在逛街時,偶然遇到好友的媽媽,我們倆就一起逛,一起聊,年過六十的老阿姨,讓我欽佩贊嘆。
這位阿姨從遙遠的東北來到深圳照看兩個外孫,作為兩個小男孩的外婆,阿姨身上沒有一絲中老年女性的邋遢和局促,收拾得干凈利落,卡其色長款毛衣搭配踝靴,波浪長卷發(fā)搭配圓貝殼項鏈,氣質優(yōu)雅,在商場里閑庭信步??粗袃杉笠?,一個黑色,一個煙灰色,兩件都買,爽快地用手機支付,迅速得讓我瞠目,完全不像很多六十歲的人給自己買東西時一副咬牙心疼的模樣。
阿姨告訴我,之前照看孩子,穿不了多好的衣服,現在孩子們大一些了,可以適當捯飭自己,讓自己顯得精神體面。買大衣,不要追求花哨時尚,要買經典耐穿的顏色和款式,要買有生命力的衣服,符合自己的氣質,也不過時。
阿姨買東西的心態(tài)遠勝于同齡人,懂得追求更體面更優(yōu)雅的自己,不一味省錢,也不鋪張浪費,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也知道自己想要的。
阿姨告訴我,她時常帶孫子去周圍的公園逛逛,也偶爾去看看電影,去劇院看看話劇和歌舞劇,前段時間還花了一千多的門票去看到楊麗萍的歌舞劇,這是她年輕時的夢想,現在終于有機會實現了,覺得很滿足。
這是我最為欽佩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的家務之外,阿姨懂得為自己的精神愛好留下一絲空間,滿足自己的小小夢想。我深以為,這種對于生活的熱愛和追求,才是老年生活幸福與否的法寶。
逛街歸來,我感慨良多,覺得從這位阿姨身上我看到了我渴望的老年生活狀態(tài),也是我希望我的父母能達到的狀態(tài)。
4
我覺得,時代在變,環(huán)境在變,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狀況在變,老年人的生活狀態(tài)也會相應的發(fā)生變化,從鄉(xiāng)村到城市,從小城市到北上廣深,從親屬環(huán)繞到異國他鄉(xiāng),這一輩兒的老人所面臨的時代變遷帶來的生活改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劇烈。
在這種大變革面前,如何調整心態(tài),適應變化,如何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和安置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才是一個中國老人應該學會的生活技能之一。
即使老年人迫不得已身處異鄉(xiāng),也應學會以開放和接納的心態(tài)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即使身不由已給子女帶孩子,操持家務,也應在繁忙之余給自己留下時間,去逛逛公園,跳跳舞,唱唱歌,或者去參加一些老年人的聚會。
即使老年人物質條件不夠豐富,也應調整心態(tài),盡量將金錢分配給自己一點點,稍稍為自己付出一點點,買一兩樣喜歡的化妝品和首飾取悅自己,買一兩件自己喜歡的衣服,或者去嘗試一些想吃的美食,學會用少量的錢,去滿足自己一個小小愿望,去消弭天長日久的勞累。
即使他們的子女大齡未婚未育,也學會抱以理解和支持,因為如今現代人的婚姻觀與舊日也不同,子女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有些事情不能勉強,也不能將就。
有了這些心態(tài)的轉變,才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雖然比不上北歐的怡然自得,卻也能張弛有度。
而我們作為為人子女者,面對父母對我們一輩子的付出,我更希望他們能在這些時代變化面前,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能多愛自己一些,能將年輕時喜歡和渴望的事情一一嘗試,能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去滿足自己。
我希望父母跟我們說,我這周末要去逛街,不能給你們帶孩子,你們自己想辦法,我也希望他們跟我們說,我這周有跳舞表演,你們去現場觀看吧,我也希望他們跟我們說,我想學會用淘寶,你教我怎么用吧,我想用微信支付,你幫我看看,我也希望他們跟我們說,上次你買給我的保暖內衣很好,今年再給我們買一套吧。
諸如此類,有追求也有需求,有愛好也有節(jié)制,有幫襯也有理解,秉承舊日傳統(tǒng)也能接納新的事物,有自己的生活,也有對孩子們的期盼,這才是老年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