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我的叔叔于勒》之二
接上文:所以呀,我們?nèi)叶紵崆械嘏瓮貋?,成了我們家的唯一的希望。你看第十一段里面說:“這封信成了我們家里的福音書,( “福音”的意思是“好消息”)有機會就要拿出來念,見人就拿出來給他看?!卑ρ剑@個可以看出來菲利普夫婦啊,就是這個文章里面的我的父母。他們這種表現(xiàn)再一次讓我們感覺到,他們這個性格里面有著什么樣的成分吶,就是喜歡炫耀。對不對,你弟弟來了封信,你念給別人聽,干什么呢?拿出來炫耀什么的,所以看得出來呀,這個我的父母,也就是文章中稱為主人公里面的菲利普夫婦。的確是很愛面子,愛慕虛榮的,這里讓我們可以感覺到他們在這個方面的表現(xiàn)。面子:面子是根植于文化的社會心理建構,面子在人際交往中形成與表現(xiàn),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變性,面子是一個人自尊與尊嚴的體現(xiàn),面子是一個人的自我心像,面子是重道義輕功利倫理情趣的表征。面子是個體藉由行為或社會性資源展現(xiàn)其自我價值,尋求他人的確認且受到意外的認同時,凸現(xiàn)于個體內(nèi)心的自我價值與相應體驗。有個綽號“死要面子”的鄉(xiāng)下漢子,盡管家里窮的丁當響,但他卻仍要裝得很富有,生怕人家說他窮,被看不起。他常對老婆孩子說,肚里無食無人知,身上無衣受人欺。正是因為他的虛偽、不實,死要面子,加上不務正業(yè),愛講大話,所以家境非常寒酸。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一條褲子兩人穿。盡管如此,可他在外面還要擺闊氣,說大話。他家鍋臺后面常放著一塊肉皮,每次出門前,他都要用它來抹抹嘴,表示他家油水足,生活好,讓人看了好眼饞。面子值幾個錢?人若是過度追求面子,也就堵住了很多路子。好比鳥兒把自己關進了一個漂亮的籠子里,雖然小巧精致,但卻沒有多少行動的空間,永遠不能讓自己在藍天自由飛翔。得不到的最讓人留念,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果然,十年了,于勒叔叔沒有再來信,可是父親的希望卻與日俱增,對于叔叔回國這樁十拿九穩(wěn)的事,大家還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到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我不敢肯定父親對于這個計劃是不是進行了商談。【上千種計劃,作者讓一家人希望的肥皂泡吹得實在太大,十年3650天,大約三天多就有一個計劃對吧,弄這些計劃干嘛?至于計劃什么玩意文中沒有說明。指定計劃就是置一所別墅,如同禿子頭上的蒼蠅明擺著的。至于三天一個計劃啥的,屬于夸張寫作手法;例如:團團小朋友如果跌一跤,幾個舉重運動員都扶不動他,只能用起重機吊起來。】母親也常常說,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啦,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啊,所以這里面母親,對于勒還是稱之為好心人。有辦法的人??闯鰜砟赣H,對于勒叔叔抱有很大的希望。再就是對于勒不斷地進行贊美,說他好心的人吶,有良心的人,正直的人等等。一直到第十九段。后面呢?就是因為有于勒叔叔的書信,還讓我的那個二姐,她們兩個姐妹一個28歲,一個26歲,就因為家里窮啊,老找不著對象,終于有一個看中二姐的人上門來了。他是公務員,沒有什么錢,但是誠實可靠。我總認為這個青年之所以不再遲疑而下決心求婚,是因為有一天晚上我們給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這是什么樣的一種隱藏的含義在里面吶?就說明這個看上二姐的人,實際上呢?看上的是于勒叔叔的錢是不是的?所以這看得出來當時的人們吶,有著一種對金錢很執(zhí)著的欲望?!窘疱X可以滿足人的三個欲望。心理上的安全感:很多自卑的人,對金錢有特殊的執(zhí)著,這可能是某個成長階段,受傷的經(jīng)歷儲存在潛意識里,通過金錢,來滿足安全需要。心理上的優(yōu)越感:高質(zhì)量的生活:金錢可以換來想要的資源,每個人對高質(zhì)量的生活都有向往,趁年輕努力奮斗,通過金錢獲得物質(zhì)滿足。從大學到社會,大學生被上的第一課,便是社會如此現(xiàn)實?!伴T縫里看人”原來普遍存在,這就增強了賺錢的動機,通過金錢,來滿足人們對自己尊重需要。實際上也是一個有頭有臉的面子問題罷了?!靠刹豢梢栽倮斫饽??好的,真因為這個二姐的婚事,讓這個情節(jié)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啊,就決定了到哲爾賽島去旅游。到十九段應該是故事的發(fā)展。這一段里面主要是圍繞著大家對于勒的贊美,來寫的。所以我們把它
用三個字概括就是贊于勒,贊于勒的那些美好的詞如下:好心的人,有良心的人,正直的人,有辦法的人等等,這樣的詞都是對于勒的贊美。那么原因,贊美于勒的原因,是我們家都以為他發(fā)大財啦,并且財源滾滾而來。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廣進達三江,盆滿缽盈?!疽晃焕峡偝霾畹教m州,帶女秘書去吃牛肉拉我面。他要了一個大碗寬面,秘書要了一個小碗三細。票剛遞進步窗口,只聽那小伙計扯開嗓子朝里面喊:一個大款(寬),一個小三!老總聽罷,慌忙帶著秘書就跑了。事后老總感慨,甘肅人不得了??!吃個牛肉拉面都能看出人的身份來!】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是不是呀?那么這個哲爾賽島的旅行呢?繼續(xù)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我們來看一看。我們家趕忙答應了他的請求,并且決定在舉行婚禮之后全家到哲爾賽島去旅游一次。哲爾賽島是窮人們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這個小島是屬英國管的。路并不遠,乘小輪船渡過海,便到了。因此,一個法國人只要航行兩個小時,就可以到一個鄰國,看看這個國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這個不列顛國旗覆蓋著的島上的風俗習慣。哲爾賽的旅行成了我們的心事,成了我們時時刻刻的渴望和夢想。后來我們終于動身了。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們一樣,我們感到快活而驕傲。在哲爾賽島的旅行呢作者非常巧妙的。寫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情節(jié)。就是我們在那里游玩的時候啊遇到了一個人。再看看這個情節(jié)的推動啊,情節(jié)的發(fā)展。因為父母都非常的愛慕虛榮,所以他們就要去吃那個牡蠣,吃牡蠣啊,然后你就去買吧,買的時候就遇到了一個那個賣牡蠣,那個人就是一個衫襤褸的老水手,哎,結果父親發(fā)現(xiàn)那個人長得非常的像我的叔叔于勒。對不對?而且最后啊竟然是確認了,他真的就是于勒啊,所以這個故事繼續(xù)發(fā)展的,或者說應該是到了故事的高潮。就寫到了在那個輪船上巧遇于勒。這個故事的高潮,對不對?在這里面作者對于勒還進行了一些描寫,除了描寫于勒了,尤其是對我們家的那個父母啊,更生動地進行的刻畫,我們可以選幾處來略作分析,那么帶首先可以把寫于勒的那個外貌,把它找出來。打扮用什么詞呢?就是衣衫襤褸,衣衫襤褸這個詞在文章中出現(xiàn)的一兩次了啊,那就說明他過得很窮困潦倒。對不對?你穿的那么破不說了,還在這個地方給別人剝牡蠣,也就伺候別人,伺候那些貴族在那里享受啊,然后這個父親呢看出來了,他就是自己的弟弟于勒好,那么這個時候的表現(xiàn),就特別的令人感到意外,那么特別是我們的父親和母親的變化,你看母親她都感到非常的恐慌。要躲避他,特別是這個母親對他的稱呼,又有了改變。是吧?大家看第三十七段,她說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別叫這個小子又回來吃咱們。你看故事情節(jié)由那個好心的人,有辦法的人,能干的人變成了這小子,那么三十九段的里面吶。這個船長說他是個法國老流氓啊,又變成流氓了,并且流氓還多了一個字“老”是不是呀?流氓也老了,當然這是人的生理現(xiàn)象。人生不易,時光飛逝。文章到了三十八段,母親突然暴怒起來啦,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F(xiàn)在把錢交給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蠣錢付清,已經(jīng)夠倒霉啦。要是那個討飯的認出我們來,這船上可就熱鬧了,咱們到那頭去,別叫那人挨近我們。你看這里面整個稱呼全改了,把他稱為這個賊,還有那個討飯的。把這個那個人什么的,所以說啊,母親的態(tài)度急轉(zhuǎn)直下。這是在船上面的巧遇于勒,這個菲利普夫婦啊,好像對于勒的新仇舊恨,全部怨恨的都表現(xiàn)出來了啊,所以對他非常的痛恨。這里文章寫得非常生動。妙筆生花: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出自《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 以上呢?就是這個故事的高潮階段,巧遇于勒一直可以到故事第四十七段。后來大家都不再說話,這寫的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那么面對已經(jīng)淪為窮水手的弟弟,啊,菲利普夫婦的態(tài)度是怎么樣的呢?可以說是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我們覺得看得出來,菲利普夫婦的什么樣的內(nèi)在的本質(zhì)???可以看出來這里一個人。以為他弟弟發(fā)了財了,就覺得希望他回來。現(xiàn)在這個十年沒有見面的弟弟回來啦。但是他已經(jīng)變得窮困潦倒了,他們就馬上躲避,他不愿意認識他啊,還把它進行的一頓臭罵,貶斥。這說明這個菲利普夫婦的類型是怎么樣???肯定是很自私的,很虛偽的。在他們的心里呢?只認得錢的。當時那個社會人與人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啦。顯然是金錢關系,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心冷漠無情,只剩這被子還有點溫暖。當然自己溫暖自己。對于這個菲利普夫婦啊,自己頭上長瘌痢,還管他人屁股長痔瘡?顯然不現(xiàn)實。從反面角色于勒來說,對于兄弟之情又那里有什么實際的惠顧行動呢?至于那個從美洲寄回來的信。也沒有真正發(fā)財?shù)膶嵨镒C據(jù)。也許于勒根本沒有變,就是一個混的如此不濟一個人物。變化的只能是菲利普夫婦。我們總喜歡視錯過為美麗,把得不到的當珍寶,忽略了原來擁有的才是最簡單的幸福。幸福:是一個人自我滿足后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來源于目標達成后的喜悅,也可以是和別人(或事)的不幸對比后,對自身處境產(chǎn)生的滿足感。幸福不分階級也不分貧富,取決于人對生活是否滿足產(chǎn)生的情緒。 恩格斯指出:“資產(chǎn)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 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xiàn)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lián)系了。這個結局我們看一下哈,寫了一段環(huán)境在我們的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回來我們回來的時候改成是圣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就他們回來時候換了一只船。換了船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為了躲避于勒。想一想他們的舉動是合乎正常人的那個表現(xiàn)嗎?一個十年沒有回家的弟弟是應該躲著他,還是應該去迎接他,盡管他已經(jīng)窮困潦倒了嘞。而這個故事呢?他是發(fā)生在資本主義社會。
我們要通過這篇文章,通過莫泊桑的文筆,就了解這個文章到底要揭露什么樣的一種現(xiàn)象。
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誰呢?有的人馬上就說應該是于勒吧。再仔細再想一想呢?可不可以是別人呢?比如說,菲利普夫婦可不可以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呢?其實這個問題歷來都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于勒就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因為標題嘛,寫的就是《我的叔叔于勒》。通過于勒的這個前后的變化和人們對他的態(tài)度??梢苑从吵霎敃r社會的基本狀況,就是以金錢為根本,反映了人與人之間金錢的本質(zhì)關系。那么另外也有人認為是菲利普夫婦。也就是這個于勒的哥哥和嫂子。為什么認為他們是主人公呢?因為他們這個兩個人物是從開頭到結尾始終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兩個人。從開頭就是寫他們兩個吧,寫他們兩個財迷天天盼于勒回家,然后跟別人贊美他的于勒多么好,把信給別人看。然后呢去船上遇到于勒的時候了,他們兩個的表現(xiàn)作者也寫得很多,用了很多的筆墨去刻畫他們兩個,一直到最后結尾,他們繞道而行躲避于勒。都是在文章中出現(xiàn)的比較多的兩個人。關于這個于勒的描述均是別人道聽途說,于勒也沒有正式出場,也沒有什么語言,只是結尾以一個糟糕的形象出現(xiàn)。哈佛爾
至哲爾賽島的輪渡船航線跑來跑去。于勒沒有距離遠的問題,卻從不去哥嫂家看望一下,個中原委耐人尋味。文章中的“我”若瑟夫與于勒唯一對話:“我”給了他10個銅子的小費。他趕緊謝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輕的先生!” 這于勒起碼知道客氣吧!反觀菲利普夫婦“流氓、這個人、討飯的、賊…”明顯粗魯,虛偽,冷酷…如此言語。相比之下于勒與菲利普夫婦永遠形同路人。對于于勒來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我卻不認識你!文章中交待于勒寫了兩封信給菲利普夫婦??墒欠评辗驄D是否回
過一封信呢?卻永遠做怪誕夢:總要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寫封信不會嗎?文中的船長說:“據(jù)說他在哈佛爾還有親屬,不過他不愿回到他們身邊,因為他欠了他們的錢。聽說他在那邊闊綽過一個時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經(jīng)落到什么田地!”于勒是一個失敗者,闖蕩美洲的受害者。早期:浮塵浪子糟蹋錢。中期:正直,有道德。晚期:自立門庭,不去找哥嫂的麻煩。菲利普是靠低廉的薪水度日,由于檔次較低的生活消費水平,使得他們不得不逃避親戚朋友的宴請,還要在女兒婚事上大傷腦筋。但菲利普一般會在辦公室工作到很晚,顯然工作勤奮。菲利普的妻子的節(jié)省能夠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上體現(xiàn),顯示生活的節(jié)儉。就算如此的節(jié)衣縮食、臨深履薄的生活,可這對夫婦還是在社會最底層生活。就是因為這樣的窘迫家境,在游船上與窮困潦倒的于勒相遇時,逃避成為他們的唯一選擇。確實,這是冷酷無情的做法,但是若不這樣選擇,就不能保住女兒的終生大事,由此能夠顯現(xiàn)出資本主義社會中權勢的重要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樣都是淪落世間的人,既然相逢,無論先前是否認識,都會同病相憐,同聲相應,那又何必在意是否曾相識呢?都是屌絲,別裝了。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寫于1882年。小說的故事背景無疑是十九世紀末期的資本主義社會法國。有法郎哈哈笑,無法郎雙腳跳!莫泊桑的名篇《項鏈》里,女主人公丟的項鏈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一開始借到的是假的,最后賠給別人的是真的。什么親情、友情,愛情都不如法郎更有情。人生像一道山坡,當你向上爬的時候,望著山頂興致勃勃,但一旦到了山頂,你就會突然發(fā)現(xiàn)前面只是下坡和終點,而終點就是死亡。在攀登的時候時間很慢,但往下走的時候,時間就很快了。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瓷!堆蛑颉贰H?,不安于現(xiàn)狀、不固步自封。每個人都是矛盾體,不斷作自我完善。大自然里有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會欲說還休(欲言又止),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思前想后,左右為難往往是一個真實的人的反映。
待敘
段春林寫於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