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咨詢個案里,心理咨詢師需要保持中立態(tài)度,才能更好的協(xié)助于來訪者,而今天我為一個小女孩的經(jīng)歷而動容,一位和我兒子同樣12歲的女生,卻經(jīng)歷著家庭中父母的家暴,如此痛苦的童年,勢必會用一生來修復。
這個瘦弱敏感的女孩面無表情的講述她被父親長達幾個小時家暴的經(jīng)過,語言如此平淡,仿佛這是發(fā)生在其他人的故事,我輕輕說:“那時候你真的很疼吧!”
她卻說:“打多了后面就不疼了,可是我真的不明白我為什么被打,我為什么需要一次次承認錯誤…”
我們會看見一個長期被家暴的孩子,或者長期生活在父母爭吵沖突的家庭中成長,他們的心里隱藏著你無法想象的創(chuàng)傷。
父母認為對于孩子的嚴厲教育是“愛”的表達方式,但愛里面如果帶有自己的人格模式的缺陷,一味的控制,占有,把意愿強加于身邊的弱者,一旦對方達不到自己的標準,就會焦慮抓狂,通過控制,暴力對方達到自己內(nèi)心的平衡,細思極恐,這才是人性最可怕的。
經(jīng)歷家暴的孩子難以建立人際關(guān)系,因為他們無法信任任何人,也很難表達自己的情感,感情淡漠,性格壓抑封閉,這也是內(nèi)在保護自我的一種防御方式,就如同女孩說的一句話:“我有時外表看上去好像很開心,可我內(nèi)心卻是沒有任何感覺的,我也看不到任何希望,未來是黑暗的…”
每個不幸的孩子必定有一個痛苦的原生家庭,只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作者/黃秋揚(溫州海之蓮心理咨詢中心專家、樂清市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會長)
編輯/徐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