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滄州地名淵源及由來

滄州位于河北省東南部,東西長181公里,南北約165公里,總面積13735.2平方公里。在這塊土地上,分布著13401條地名,其中行政區(qū)劃地名6134條,聚落地名6290條,點狀要素地名535條,鐵路、公路、河流干渠等線狀地名345條,湖泊、洼淀、水庫、場、海灣等面狀地名73條。滄州的地名主要來自地理和歷史兩方面。

鎮(zhèn)海吼

一、地理環(huán)境與地名的由來

滄州屬于河北平原的一部分,包括京滬鐵路以西的沖積平原和以東的濱海平原。京滬鐵路以東的濱海平原,大約在一萬年前,地球氣候由冷轉(zhuǎn)暖,陸地冰川消融,大量陸地水涌入海洋,海面迅速上升,海平面高于現(xiàn)代海平面近3米,現(xiàn)在的黃驊、海興沿海一帶皆為汪洋一片,成為渤海灣的一部分。這片土地被淹沒了近3000年,才在海面回降中露出水面,成為現(xiàn)今的濱海平原。滄州當時處于如《呂氏春秋》所記載的:“河出孟門,大溢逆流,無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盡皆滅之,名曰鴻水”的史前洪荒時代。京滬鐵路以西屬于河北平原東部地區(qū)黑龍港流域的一部分。它主要是由古代的黃河、滏陽河、子牙河、滹沱河等許多河流沖積而成的泛濫平原。當時,這些河流進入滄州一帶平原后,由于流速驟緩,往往分支漫流。如禹大河(古黃河稱謂)下游“播為九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九河下梢”之地。到了漢代時,滹沱河下游還分為三支,這些河流幾經(jīng)改道,后來被淹沒在地下。有的半掩半露,就是現(xiàn)在遺存的河道。這就是滄州在一望無垠的大平原上,形成微波起伏地貌特征的主要原因。滄州地形的總趨勢仍是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總坡度為1/10000左右,西南部約為1/5000,東北濱海平原為1/15000,西部海拔最高處為15.7米,東部僅為1-3米。地勢低洼是本地區(qū)特點之一。聚落地名,基本以河流的走向,地勢傾斜方向,呈西南東北,由密到疏的分布著,運河以西分布著滄州65%以上的聚落,運河以東占35%,其中20%的地名由地理環(huán)境衍變和派生而來,與當?shù)氐暮恿?、洼地、湖淀、橋涵以及部分地貌特征有關(guān),如:河間、交河、海興、吳橋、任丘、小山、運河、西河頭、東河頭、劉碼頭、張洼東、牛洼東、李三橋、西龐河、東龐河、云河堤、大流口、小流口等等,其中,河間之名始于戰(zhàn)國,為燕國諸侯之食邑,西漢高帝始置河間郡,文帝建河間國,據(jù)《讀史方輿紀要》稱:“郡在滹沱、高河之間,故曰河間。”《水經(jīng)注》、《禹貢》也指,原系九河流域之間的自然區(qū)域的泛稱;交河一名始見于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因境內(nèi)有滹沱河、高河二水交流故名交河縣;吳橋一名始見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該名的來歷:一曰“邑人傳為古大姓吳氏所族居處,城外大河南岸,相傳有吳家橋”,二曰“城內(nèi)南大街西,范公祠東,有古堤斷岸之勢”,此為東晉十六國時期“后燕吳王慕容垂曾引兵經(jīng)過之橋,故稱吳橋之故址也”。象這樣的地名舉不勝舉。

滄州古貝殼堤

二、滄州歷史與地名的由來

滄州地處渤海之濱,歷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在這塊土地上勤勞耕作,繁衍生息,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原始社會時期,象征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大致沿今滏陽河、子牙河流經(jīng)本地區(qū)西部至天津入海。故曾有“九河下稍,鬲津最南,徒駭為北”的說法。據(jù)傳說,當時滄州的西北部為陶唐氏(帝堯)部落所據(jù),東南部為黎部落所據(jù),東部、東北部為九夷部落所據(jù)。相傳,開天辟地之人“盤古”曾定居青縣。據(jù)《嘉靖河間府志》載“盤古墓、盤古廟、盤古溝、盤古港、盤古潭俱在青縣南15里處?!苯袂嗫h仍有大、小盤古二村和盤古廟的遺址。這些傳說,因無文字記載,不能判其真?zhèn)?。隨著人類活動、定居,部落與部落之間,氏族與氏族之間以示區(qū)別,必然也就產(chǎn)生了聚落地名。當時這些地名多為符號、標記、地物。

盤古廟

隨著人類社會活動和生產(chǎn)發(fā)展的需要,由符號、標記、地物衍變成文字地名。以文字記載出現(xiàn)的滄州地區(qū)較早的聚落地名有:西周時期的鄚(今任丘鄚州),春秋時期的虢(今任丘城西北24公里處),戰(zhàn)國時期的河間(今獻縣城關(guān)東南河城街)、饒安(今鹽山縣舊縣)、武垣(今肅寧縣東南垣城南村北)等。精于醫(yī)術(shù)的扁鵲,就是戰(zhàn)國時的鄚人。

鹽山千童祠

黃河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改道東徙,自德州大致沿今南運河北上至滄州轉(zhuǎn)東北,于黃驊歧口入海。人類活動也隨之遷徙。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全國,實行郡縣制,在這一帶置南皮縣(治所今南皮縣東北古皮遺址)、浮陽縣(治所今滄縣東南仵龍?zhí)茫?、章武縣(治所今黃驊西南故縣)、柳縣(治所今黃驊董莊子南)等。這一時期產(chǎn)生的較有影響的地名有,千童、南皮和燕留城等。

南皮金剛亭(石金剛)

南皮和燕留城形成于春秋時期,滄州自古就是一個戰(zhàn)爭之地,也因此這里遺留下很多古代戰(zhàn)場和一些古城垣。但至今有一個古代的城垣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消失,成為千古之謎。這座有著齊、燕多重文化并存的古代城池名叫燕留城。直到現(xiàn)在,人們對它的具體位置仍爭論不一。齊桓公二十二年冬,為了援救燕國齊桓公率軍北伐山戎,在齊國北部邊境(今南皮縣境)做了一次停留。齊軍駐下來筑城,修繕皮革,縫制革甲,其遺址被后世稱作古皮城。古皮城遺址有兩處,曰南皮城、北皮城?!兜乩盹L俗記》載:“南皮城北五十里有北皮城。”北皮城今已荒廢無痕,具體位置大約在今滄縣肖家樓村附近。齊桓公完成了北伐,振旅南歸。燕莊公一路送齊桓公,不知不覺進入齊國境內(nèi)?;腹f:“非天子,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無禮于燕?!庇谑前l(fā)揚風格,把燕莊公進入齊境的那部分地盤劃給燕國。燕國在那里筑了一座城,名叫燕留城。遺憾的是,那座城沒有像古皮城那樣留下遺跡,以至它的具體位置成了千古之謎。

丱兮城遺址

千童形成于秦,據(jù)載,秦始皇遣徐福率千名童男童女東渡求長生不老之藥,成為中日關(guān)系發(fā)展史上的第一位友好使者。漢高帝5年(前202年),為紀念徐福,遂將饒安改置千童縣。近年來,關(guān)于徐福的研究引起了國內(nèi)外的廣泛關(guān)注。日本民間組織曾幾次派團來滄訪問。國內(nèi)有關(guān)專家、學者為揭開除福東渡之迷,也翻閱大量歷史資料,進行實地考察。滄州鹽山成立了千童文化研究會,每年舉辦一次學術(shù)活動。最近,鹽山以千童、丱(音同冠)兮、徐福命名了三條街道,滄州市區(qū)的十條街路征名中也將“東外環(huán)”命名為“千童大道”。所以說,千童一名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這里提到的“丱兮”也有一定的來歷,“丱兮”說白了就是古代小孩頭上長著的兩個髽(音同抓)髻,相傳,秦始皇想延年益壽,便命方士去東海求長生不老藥,有個名叫徐福的方士上書說,海上有蓬萊仙島,上面有三座神山,到那里可以取得長生不老之藥,需帶500童男、500童女才能求來,秦始皇便命徐福挑選童男童女1000人入東海求藥。徐福率領(lǐng)眾人來到現(xiàn)在的黃驊東北20余里處,修城建房,制造船只,籌備衣食,為出海作準備。據(jù)《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丱兮城,在今直隸鹽山縣。相傳,秦始皇遣徐福發(fā)童男女千人,入海求仙,筑城僑居童男女,故名。” 《辭源》載:“丱兮城,相傳秦始皇派徐福帶童女數(shù)千人入海求仙,渡前給童男女居住,人稱之為‘丱兮城’?!?《鹽山縣志》云:“高城縣東北嶺,舊有丱兮城”。秦始皇在九河入海處,導航標識碣石附近,連筑兩座城,作為方士訓練童男童女的場所等等。關(guān)于“丱兮”的記載很多,對我們探討研究“丱兮”一名的由來均提供了歷史依據(jù)。

東光鐵佛寺

西漢政權(quán)實行郡、縣、國并制。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渤???,郡治浮陽,今滄州地區(qū)大部屬其地。當時在今轄區(qū)境內(nèi)的王國、侯國不下十幾個。如黃驊境內(nèi)的章武國、柳侯國、宛鄉(xiāng)侯國;鹽山縣境內(nèi)的平津侯國、高成侯國,千童侯國;南皮縣境內(nèi)的高樂侯國,南皮侯國;東光縣境內(nèi)的臨樂侯國;青縣境內(nèi)的參戶侯國,獻縣境內(nèi)的河間國;另外還有中水、阿武、阿陵等侯國和束州、浮陽、東光等縣。由此可以窺見,當時這一帶,人煙稠密,土地肥沃,相當富饒,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都是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東漢時,撤銷了參戶、阿武、川鄉(xiāng)、建成、高樂、柳城、高郭七縣,千童縣改為饒安縣。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人類繁衍和活動范圍的擴展,逐漸使滄州地區(qū)的聚落地名增加和密集,并向沿海地區(qū)發(fā)展。王莽新朝,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黃河決魏郡,沿濟水,經(jīng)千乘入海,加上渤海海溢致使南運河以東地區(qū),地下咸水位上升、造成土地鹽堿化。東漢末年,袁紹、公孫璜、曹操在這一帶連年混戰(zhàn),百姓受盡戰(zhàn)亂之苦,這里成了一片人煙稀少的荒涼地帶,聚落地名也隨之減少。

滄縣捷地御牌苑

這一時期,出現(xiàn)較有影響的地名為渤海、浮陽、黃河。渤海,舊又名勃海,指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的內(nèi)海。滄州東臨渤海,以渤海作為行政區(qū)劃地名歷代常有,以渤??ぷ顬橹?。漢高祖初定天下,分全國為十三個刺史部,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于浮陽縣治(今滄縣舊州)置渤???,屬幽州刺史部,轄東光、千童、南皮等26個縣,直到明洪武七年省渤??h入濱州止,歷達1576年之久。

浮陽,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于滄縣舊州置浮陽縣,因浮水在其南而得名。所謂浮水,據(jù)《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浮水,在直隸滄縣東南,又東入鹽山縣界?!端?jīng)注》載,浮水故瀆首受清河于浮陽縣界,東北經(jīng)高城縣之宛鄉(xiāng)城北,又東經(jīng)章武縣故城,又東經(jīng)策山北,又東北經(jīng)柳縣故城南,又東北經(jīng)漢武帝望海臺,東注于海。應劭曰:浮陽,浮水所出,今無水矣?!彼彘_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浮陽縣為清池縣。

2005年,滄州市區(qū)十條街路征名將“北外環(huán)”更名為“渤海路”,“西環(huán)”更名為“浮陽大道”,“南環(huán)”更名為“黃河路”。

京杭大運河畔清風樓

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滄州全境屬魏國領(lǐng)土,分屬于河間郡、渤???。西晉統(tǒng)一后,建立了許多同姓王國,滄州轄境分屬于河間國、渤海郡和樂陵國。后來東晉滅亡,我國北方被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shù)民族先后占領(lǐng),歷史上稱為“五胡亂華”。自公元316年西晉滅亡至公元420年東晉滅亡這段時間,歷史上稱為“東晉十六國”,滄州轄境先后屬于后趙、冉魏、前秦、前燕、后燕、南燕等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

這一時期,雖然產(chǎn)生了很多地名,但頗有影響的不多。

南北朝時期(420-589),鮮卑人拓跋氏建立北魏,統(tǒng)一中國北部以后,和南方漢族政權(quán)相對立。滄州全境,先是屬北魏領(lǐng)土,分屬瀛州、冀州地。北魏熙平二年( 517年) ,析瀛州、冀州各一部分設置滄州。據(jù)《魏書·地形志》載:“滄州,熙平二年,分瀛、冀二州置。治饒安城”?!稄V韻下平十一唐》載:“滄,亦州名。后魏所置,蓋取滄海為名?!薄侗笔肺哼|西公意烈傳》載:“玄孫洪超,大乘賊亂之后,詔洪超綏慰冀部。還上言:‘冀土寬廣,界去州六七百里,負海險遠,宜分置一州,鎮(zhèn)遏海曲’。朝議從之。后遂立滄州”。由此可見,滄州的名稱是取“滄?!敝?,建州目的是為了“鎮(zhèn)遏海曲”。滄州一名的出現(xiàn),結(jié)束了滄州史無定所的歷史,滄州一名并一直沿用至今,歷時1490年之久,被國務院辟為“千年古縣”。

滄州舊城

北周時,滄州轄二郡七縣,即浮陽郡轄浮陽、饒安、高城、章武四縣,渤??ぽ爾|光、南皮、安陵三縣。此外,在北周時增設了長蘆縣,這就是現(xiàn)在滄州市區(qū)的前身。據(jù)載,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在今滄州市區(qū)運河以西置長蘆縣,“長”為水名(即長水),以水旁多蘆葦而得名。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大雨將治所淹沒,十六年(公元728年)移治永濟河(今南運河)東一里,即今滄州市。

隋統(tǒng)一中國后,開始,隋朝有兩級政權(quán),撤銷了州一級的建制。滄州亦一度被撤銷,滄州全境分屬于河間郡、渤??ぁ⑵皆?,并新建魯城(黃驊)、浮水(孟村)、束城(在河間境內(nèi))三縣。并將浮陽縣更名清池縣(滄縣境內(nèi)),成平縣更名景城縣(滄縣境內(nèi)),高城縣更名鹽山縣,撤銷武垣縣并入河間?!扒宄亍笔菧嬷菖f城名稱,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于現(xiàn)在的滄縣舊州鎮(zhèn)改“浮陽縣”為“清池縣”,因縣內(nèi)有仵清池而得名。滄州市區(qū)的原“南北大街”在2005年十條街道征名中更名為“清池大道”。

唐代初,改隋郡為州、府,州是一級政區(qū),但其轄區(qū)比東漢時已大為縮小。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滄州,州治在清池,轄清池、饒安、無棣。同年,州治徙饒安。武德六年(623年),徙滄州治胡蘇。貞觀元年(627年)滄州復治清池,轄清池、鹽山(廢東鹽州仍稱鹽山縣)、長蘆、魯城(乾符)、饒安(洋水縣撤銷并入饒安)、樂陵六縣。在貞觀元年(627年) ,開始設道,置采訪使,相當于漢朝刺使之職,是州以上的組織,滄州全境屬河北道。河北道駐所元城(今河北大名),有十八州。其中瀛州、滄州、莫州在今滄州境內(nèi)。

滄縣崔爾莊紀曉嵐文化園

這一時期,值得一提的是,滄州出現(xiàn)了幾位名人巨匠,著名自然科學家賈耽、著名詩人高適、劉長卿。賈耽(730-835)字敦詩,唐宰相,地理學家,南皮人,賈耽學識淵博,經(jīng)、史、子、集、陰陽雜數(shù)無不通曉,著作有《備急單方》、《翰林內(nèi)志》,撰有地理書籍《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繪有《海內(nèi)華夷圖》、《大唐國要圖》等,世推其為方志名家。高適(706-765)字達夫,一字仲武,唐渤海饒安(今鹽山縣)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一生著有許多詩歌,其詩集名《高常侍集》或《高渤海集》,他在著作中揭露了一些社會弊端,反映了人民疾苦,其詩歌語言樸實精練,氣勢雄健高昂,感情真摯爽朗,粗廣豪放,遒勁有力,杜甫曾贊美他的詩如“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塵”。劉長卿(709-780)字文房,河間市城關(guān)人,唐朝著名詩人,其詩文雅舒暢,通俗易懂,著有《劉隨州集》十卷,存詩400余首,流傳后世,被人稱為“五言長城”。

京杭大運河

另外,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是這一時期形成的,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隋代的大運河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邗溝、鴻溝,秦漢時期的江南運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北方運河基礎(chǔ)上,以汴渠、白溝為骨干形成的。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jīng)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上,為發(fā)展南北交通,溝通南北之間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聯(lián)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它和萬里長城并稱為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運河夜景

2005年滄州市區(qū)十條街路征名中,由大運河派生,將“北環(huán)”更名為“永濟路”,原“迎賓路”更名為“御河路”。

“永濟”和“御河”一名,據(jù)載,永濟渠開鑿于隋大業(yè)四年(公元608年),南引沁水通黃河,北通涿郡,唐宋以來謂為永濟渠,因乾隆皇帝幾次南巡經(jīng)過這里,又稱御河。

“五代十國”時期,中國出現(xiàn)了戰(zhàn)亂割據(jù)局面。滄州先后屬梁、唐、晉、漢、周各朝,有的縣被契丹占領(lǐng)。境內(nèi)行政區(qū)劃無大變更,只是后周時撤銷乾符(黃驊境內(nèi))和弓高二縣。滄州至獻縣一線以北地區(qū),曾被后晉石敬塘這個“兒皇帝”割讓給契丹。在這一時期,滄州在文化事業(yè)上有件令人自豪的事情。聞名中外的滄州鐵獅子,是北周廣順三年(953年)鑄造的。滄州鐵獅子,又名鎮(zhèn)海吼,身長6.10米,高5.48米,寬約3米,重29.6噸,身披障泥,背負巨盆,昂首怒目,巨口大張,好像在仰天長吼。鐵獅子是用泥范明澆法鑄造的,從小腿至頭頂共21層,外范457塊,蓮盆共4層,外范52塊,合計外范509塊,獅頭、蓮盆為一次澆鑄。相傳,有一條東海惡龍想占據(jù)滄州作為龍宮,便興妖作怪,眼看船翻桅折房倒屋塌,這時,只聽一聲怒吼,一頭紅色巨獅一躍而起,直取惡龍,惡龍招架不住,掉頭就跑。人們?yōu)榱烁兄x為民除害的雄獅,請了一位叫李云的鐵匠鑄成了這尊鐵獅。滄州鐵獅子可以說是中國鑄造史上的一個奇跡,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滄州被命名為“獅城”,滄州市的市徽也以鐵獅子的圖案形成的,可以說,滄州鐵獅子成為滄州市的代言人。

宋朝,趙匡胤取代北周建立政權(quán)以后,滄州便成了宋和契丹交兵的前沿陣地。滄州地區(qū)屬河北東路河間府,轄清池、無棣、鹽山、樂陵、南皮等縣及吳橋鎮(zhèn)。

1125年,東北女真人崛起,滅了遼國,建國號金。1127年又滅了北宋,滄州全部歸金管轄,仍屬河北東路河間府。這其間肅寧、交河和吳橋縣是此時新增設的。這一時期,滄州出現(xiàn)的著名人物有醫(yī)學家劉完素。

河間府署

元統(tǒng)一中國后,施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設置中書省。滄州全境屬中書省河間路。各府、州、縣隸屬關(guān)系同金朝不變。

明朝時期,遷都順天府(今北京),改北京為京師。滄州地方屬京師河間府,這時河間轄滄州,滄州州治由清池移至長蘆,領(lǐng)南皮、鹽山、慶云三縣。

在明朝初期滄州發(fā)生的最大事情就是“燕王掃北”。滄州一帶民間長期流傳著那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靖難之役”,民間稱作“燕王掃北”。實際上那是一場皇位爭奪戰(zhàn)。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 朱元璋病逝,朱允炆即位后,翌年改元建文,史稱建文帝。建文帝即位接受近臣的建議,謀劃削藩。明太祖的第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駐北平。建文帝削藩,引起燕王不滿。當建文帝試圖觸動燕王時,早有準備的朱棣制服了朝廷使臣,起兵反叛。燕王以誅殺建文帝身邊奸臣為名,揮軍南下,號稱“靖難”之師。朱允炆立即派大軍北伐,于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zhàn)在北平以南廣大地區(qū)展開。當時滄州正處在“鋸口”上,難以計數(shù)的廝殺格斗,無休止的大兵過境,使這里成為重災區(qū)。人民幾乎被斬盡殺絕,因而滄州人把那場戰(zhàn)爭叫做“燕王掃北”。戰(zhàn)事一起,兵荒馬亂,動輒百十萬大兵,進退縱橫,踐踏土地,蹂躪人民。燕軍攻城掠地,殺俘虜,坑降卒,無論軍民,凡不順者皆殺之。南軍也難免禍害人民。戰(zhàn)禍綿延了三年多,老百姓即使不被殺死,也得餓死、、凍死、病死。更為悲慘的是,當燕王決定長驅(qū)直奔南京之后,因兵力不足,就大量強征青壯年百姓,男子十六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嚴令從軍。并將老幼婦孺殺死,燒毀房屋,填平水井。有的地方整個縣都沒了人煙。正因如此,人民對那場戰(zhàn)爭深惡痛絕。六百年來“燕王掃北”一詞在滄州民間流傳不絕。就是這一場十分慘烈的戰(zhàn)爭,滄州六萬多軍民慘遭殺戮。古老的城池被徹底摧毀了,周邊百姓也死的死逃的逃,人煙全無。后來不得向此地移民,州治遷往運河岸邊。

在這場戰(zhàn)爭中,村落多數(shù)被毀,聚落地名也隨之大部消失,僅剩471條。戰(zhàn)火中余生的人們在重建家園時,以斷壁殘垣取村名“障壁”,以僅剩幾間房取村名“留舍”等,給人們留下世代不忘的印象。明永樂初,朝廷曾先后三次下詔遷山西洪洞縣,北直隸永平府灤州、江蘇南京、安徽鳳陽、山東即墨以及浙江、陜西、蘭州等地數(shù)十萬人充實京畿地區(qū)。滄州一帶移民,多系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前后遷此占產(chǎn)立莊。今滄州地區(qū)的聚落地名6290條中,有4297條是在這段時期形成的,占總數(shù)的68.3% ,基本上形成了滄州地區(qū)聚落地名的現(xiàn)狀。

三、滄州地名由來的幾個顯著特點

聚落地名的由來方式很多,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區(qū)域范圍內(nèi)有不同的特征。綜上分析,滄州聚落地名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形成,有著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滄州文廟

1、在封建社會里,以姓氏、宗族為單位,所以聚落地名多以姓氏或姓名來命名,即以姓氏加村、莊、家莊等,共3421條,占全部聚落地名的54.4%。

2、移民多在城鎮(zhèn)、集市周圍建村,便以方位或距離作為聚落地名的名稱,如七里莊、八里屯等。

獻縣單橋善人橋

3、沿河流、道路兩旁的聚落地名,多以渡口,碼頭、閘口、橋、驛(站)、(急遞) 鋪、店、道口等命名,如:劉碼頭、馬閘口、磚河驛、大王鋪、辛店等。

4、有的以歷史遺跡或寺觀、廟宇來命名,如:垣城南、故縣、大盤古、百尺桿、長豐、景城、古州村、燈明寺、焦山寺、觀音寺,三皇廟、大麻姑等;

5、以地形、地物、地勢作為聚落地名的如: 施家堤,何堤口,李長堤、南臺、單橋、石麻灣、棗林莊、桃園、桑園、荷花村、蓮花魏、洼里、流洼寨等;

滄州清真北大寺

6、以職業(yè)為聚落地名的如:簸箕李家,油坊、糖坊、紙坊、王木、鐵匠張、燒盆張、菠菜魏、茄子劉等;

7、官莊、軍屯的聚落地名多以所有者的姓氏加屯、官屯、營等命名,它們零星地分布在滄州地區(qū)的北部和中部;

8、以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和美好的愿望命名的聚落地名也為數(shù)不少。如:冷飯店, 君子館,大白頭、燕臺、卦甲林、卡老橋、仵龍?zhí)谩⒂琅d莊、隆兒莊、八義莊、和里高、采吉科等。

9、在城鎮(zhèn)中還有以行業(yè)市場為聚落地名的如:缸市街、雞市街、書鋪街等。

10、有一類密集型聚落地名,以相同含義命名,或以一名派生,多集中于一個區(qū)域,或連成一線。如鹽山縣的9“?!保杂幸慌A羲碌妹?,冠以姓氏,現(xiàn)稱馬牛、劉牛等;海興縣有9“常豐”、河間市有5 “雅峨”,泊頭市有7“泊洛”等。

黃驊媽祖廟

除上述命名種類和其他種類的復合命名以外,在本區(qū)的聚落地名命名中,還留下了封建統(tǒng)治者欺騙百姓的鐵證。如南皮縣有近40 條聚落地名,均為姓氏加數(shù)詞再加“撥”,即葉三撥、馬四撥、于十撥等,唯獨沒有一、二撥。其來歷為因村民移民時不愿離開故土、遷往他鄉(xiāng),統(tǒng)治者在開始遷民時講,前面已有兩撥已去,你們是第三撥移民到此,事實并非如此,為記此事,自“三撥”起,加姓氏為村名。

四、地名的演變

滄州的聚落地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變更,時代的變遷,聚落地名也在不斷地演變著。它必然有一部分保留下來,體現(xiàn)著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特征。從這個意義上講,聚落地名可謂之“活化石”。聚落地名的演變有以下幾種情況:

有些地名,因郡、州、縣治遷徙而演變。如鹽山縣的舊縣和孟村回族自治縣的新縣,系古饒安縣治的遷徙而由舊饒安和新饒安演變而來的;黃驊的舊城,因為鹽山縣治所故址;滄縣的舊州,曾為滄州治所等。

以皇帝年號而演變的地名:如黃驊縣的乾符即為隋魯城縣,于唐乾符年間,地生野稻二千余頃,燕魏饑民就食獲生,而改魯城縣為乾符縣,后廢縣稱乾符。

以避皇帝諱而演變的地名,如:隋時,避楊廣諱改廣城縣為樂壽縣;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 ,避金章宗顏璟諱,改景州為觀州;明時,為避燕王朱棣諱改西無棣縣為慶云縣等。

以封建綱常禮教演變的地名,如鹽山縣的韓莊,有一韓氏女子從十九歲守寡,與其嫂共撐其門,撫養(yǎng)后代至死。知縣為其掛貞節(jié)匾,為紀此事,將村名改稱志門韓,還有秀女莊,孝子墓等。

以功名而演變的地名,如:韓將軍莊、趙監(jiān)生、張拔貢、北司徒、相國莊等。

以諧音而演變的地名。這種變化在很長的時間內(nèi)才能形成, 而且是在不斷地變化。如任丘的惠伯口,該村位于古趙王河的西岸,建村時稱西排村,日久演變成喜伯,后此村設有渡口,船只多泊于此,又改村名為匯伯口,后演稱惠伯口;鹽山縣的年宜王,從鲇魚王演變而來。

黃驊岐口炮臺

以紀念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革命先烈而演變的地名,如河間的龍華店,興龍店等為清乾隆皇帝南巡所經(jīng)而改稱今名;獻縣由獻州得名,獻州由壽州演變而來,因該地原為河間獻王劉德的封邑;黃驊為紀念革命烈士黃驊,由新青縣演變而來,還有本齋,三杰村等。

以人口的遷徒,民族的興衰而演變的地名,這樣的情況在滄州是不勝枚舉的。如:王長堤由付長堤演變而來,因村中王氏替代付氏而演變;陳家邊村由魏家灣演變而來,魏氏建村,后經(jīng)瘟疫僅存趙民一家,改稱趙家灣,陳氏遷入,人丁興旺,以地處三縣邊界處,改稱為陳家邊村;南皮縣劉八里,原稱刁八里,刁氏無嗣,劉氏遂將村名改稱劉八里等。

鹽山泰山行宮

通過對滄州地名的現(xiàn)狀、歷史、形成和演變的分析,可以看出,地名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地名的形成和演變與當?shù)氐淖匀粭l件、社會條件、經(jīng)濟特征、民族、宗教、文化、軍事,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反映著時代的特征,地名的形成、演變及狀況無不留下歷史的印記。

滄州地名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滄縣秦屬鉅鹿郡。西漢置浮陽縣,(治所今在舊州鎮(zhèn)東關(guān)村),屬幽州渤海郡。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分瀛、冀二州之地置滄州,治饒安(今鹽山縣舊縣)。

《北周地理志》載:“北魏所置,蓋取滄海為名,故名滄州”。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浮陽縣為清池縣,屬渤???。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渤海郡為滄州,治所仍在清池。武德四年(621年)于長蘆(今滄州)置景城郡,領(lǐng)清池縣。五代十國時,清池縣屬滄州景城郡。北宋,清池縣屬河北東路滄州景城郡。元代清池縣屬中書省河間路滄州景城郡,初為州、郡治所。延佑元年(1314年)5月,徙州治于長蘆。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州治還清池。明初,滄州屬北平行中書省,后改為北平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年),徙州治于長蘆鎮(zhèn)(今滄州市)。清初;滄州直屬京師。雍正二年(1724年),設河間布政使司,滄州屬之。1913年改滄州為滄縣,屬直隸省渤海道。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滄縣屬之。1936年,滄縣劃屬河北省第七督察區(qū)。1938年九月,建立滄縣抗日民主政府,南運河以東地區(qū)屬山東省冀魯邊區(qū)。1944年滄縣南運河西部地區(qū)與青縣,交河縣連壤地區(qū)組成青滄交縣,屬冀中地區(qū)八專區(qū)。

青縣盤古公園

1945年5月,由滄縣、青縣、新海縣(今黃驊市)、靜??h四縣邊緣地區(qū)建四邊縣,10月撤銷。1946年1月,青滄交縣撤銷,南運河西部地區(qū)設滄縣縣佐。同年6月,重建青滄交縣,仍屬冀中區(qū)八專區(qū)。1947年6月15日,城區(qū)設滄市。1948年,滄縣和青滄交縣均屬冀中區(qū)八專區(qū)。1949年8月,滄縣劃歸河北省滄縣專區(qū)。同時,滄市改為滄鎮(zhèn)。1953年12月,滄鎮(zhèn)劃歸滄縣轄。1958年6月,滄縣專區(qū)與天津?qū)^(qū)合并為天津?qū)^(qū)(駐滄縣),轄滄縣。同

年9月5日,滄鎮(zhèn)復改稱滄市,12月20日,撤銷滄市并入滄縣。1959年1月,撤銷天津?qū)^(qū),滄縣改由天津市轄。1961年5月,滄縣改由滄州專區(qū)轄。

同年6月,滄縣城關(guān)建立滄州市。1970年滄州專區(qū)改稱滄州地區(qū),仍轄滄縣。1984年1月改由滄州市轄。

河北滄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 滄州 】鐵獅子 DM
河北省的區(qū)劃變動,11個地級市之一,滄州市為何有16個區(qū)縣?
河北省的區(qū)劃調(diào)整,11個地級市之一,滄州市為何有16個區(qū)縣?
新中國成立后滄州的區(qū)劃變革
滄州市的轄區(qū)調(diào)整,河北省的第三大城市,為何有16個區(qū)縣?
滄州歷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