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夜半鐘聲到客船
歷來的唐詩選本幾乎都不會放過這首《楓橋夜泊》,甚至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和張繼本人也因此而享有盛名??墒窃诮忉屵@首詩的時候,歷來的注家卻往往有不盡精當?shù)牡胤健K?還是有必要在這里嚕蘇一番。
“月落烏啼霜滿天”——一般都解作:月亮落下去了,烏鴉叫起來,這時嚴霜滿天?!鞍茁稙樗?這大概是一個秋天的夜晚。不過,烏鴉怎么會在月亮落下去的時候叫呢?曹孟德有詩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可見月亮要照得如同白晝,才會驚動樹上的烏鴉?!懊髟聞e枝驚鵲”,烏鴉恐怕也是如此。后來,偶檢舊藉,才知道“烏啼”乃是一地名,在楓橋西面?!霸侣錇跆洹睉摻忉尀椤霸铝琳蛑鵀跆涞姆较蚵湎氯ァ?而不是“烏鵲看見月亮落下去而叫喚起來。”這個解釋是比較合情合理的。
“江楓漁火對愁眠”——一般解釋“江楓”為江邊的楓樹,“漁火”指夜晚捕魚時用以照明之火?!皩Τ蠲摺笔钦f愁人對著江邊的楓樹和漁火而眠。其實,在黑乎乎的夜色之中,即使江邊楓樹成林,也很難辨別清楚,何況楓橋下面的水面很窄,是很難稱之為“江”的。正確的解釋是,“江楓”是兩座橋的名稱,即“江村橋”和“楓橋”;“江楓漁火”是指“江村橋和楓橋之間河面上的漁火”,而不是“江邊的楓樹和江中的漁火?!?/p>
“姑蘇城外寒山寺”——這一句沒有什么可解釋的,主要點明了楓橋邊上有寒山寺。寒山寺,現(xiàn)在是蘇州的名勝古跡之一。
《楓橋夜泊》詩
“夜半鐘聲到客船”——在寂靜的夜晚,顫動的鐘聲之中,行客之船又到了楓橋的橋面堍。宋代歐陽修曾對“夜半鐘聲”有疑問,以為夜半不該打鐘??墒翘茣r寺院里確有半夜敲鐘的習慣,這是可以引很多的唐詩為證的,這里就不多說了。不過“夜半鐘聲”確實是這首詩里少不得的神來之筆,如果夜半這鐘聲不敲,那的確是會使這首詩遜色不少的。
在粗粗地對這首詩有了理解之后,我們再來簡單地剖析一下?!稐鳂蛞共础?關(guān)鍵地個“夜”字。詩人是在舟中,夜晚船兒停泊在楓橋下面,由于月亮的漸漸下落,周圍開始變得暗黑起來。要描寫黑黑一片里的景物,就沒有描寫大白天的景物那么容易了。而作者在這里,卻通過開頭兩句,讓滿天的嚴霜襯托著水上的漁火來體現(xiàn)這一場面。而讀者通過聯(lián)想,可以想象著水面的微漪和水中漁火倒影的飄動,雖然沒有白天的波光粼粼,卻也頗有詩意,而楓橋和寒山寺的輪廓,由于嚴霜微白的襯托,或深或淺地依稀可辨。周圍的一切,是多么地靜啊!這樣,寒山寺周圍夜色朦朧中的景物,不就層次分明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嗎?面對著這一切,我們的詩人竟是怎樣的呢?“對愁眠”,把他的心理狀態(tài)極細致地刻劃了出來。對著這夜色朦朧,他躺在船艙里,卻長久地不能入睡。為什么?羈旅之“愁”縈繞在他的心頭。盡管周圍的景色是如此地和諧和靜謐,卻始終無法排遣他的“愁”思。正在這時,從寒山寺里傳出了“當一當—”的鐘聲,這鐘聲在夜空中回旋,蕩漾,音波漸漸地擴向遠方。它給遠行無眠的人兒的心靈以一聲聲的敲擊,使得靜謐、和諧的氣氛更顯出死一般的寂靜。而接下去“到客船”三個字,雖然只是對于客觀事物的忠實描寫,雖然并不是描寫什么聲響,可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古剎鐘聲的伴奏。這話怎么講呢?我們透過“到客船”三個字,不是可以想象到船棹擊水的嘩嘩聲嗎?不是仿佛聽到船夫們的吆喝聲和纜繩系住柱兒的索索聲嗎?這些聲響,配合上鐘聲裊裊不斷的余音,給這幅夜色圖平添了生機,使得“對愁眠”的詩人心事繚繞,徹夜不眠……。
一首好詩,必須講求“聲”和“色”,換句話說,既要有音樂美,又要有畫面美,才能打動人心。在這首詩里,夜半古剎雄渾的鐘聲配合著槳聲燈影,無疑可以配成首優(yōu)美的歌曲。(如果把“烏啼”解釋成“烏鴉叫”,那便是十分煞風景的事。)而嚴霜,屋影,加上水面上閃爍的漁火,又無疑是一幅色彩濃淡不等的水墨畫。無怪平這首詩具有極強的生命力,至今還傳頌不息呢!
楓橋夜泊
月亮向著烏啼落下,
滿天盡是寒霜,
我這個愁苦的人兒喲,
對著橋畔點點漁火難入夢鄉(xiāng)。
那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呀,
靜悄悄地立在楓橋邊上,
在這沉寂的夜晚,那悠長的鐘聲喲,
一聲,一聲,在我的耳畔回旋 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