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睡眠,或許你會有這樣的疑問:“我越睡越晚,一上床就變精神,睡著還做夢,我的睡眠質(zhì)量是不是很不好?”
朋友,可能還真不是! 睡眠對于我們來說如此重要,但我們對睡眠的了解卻并不全面。今天小編想給大家說說睡眠的那些事,幫助大家更科學地認識睡眠。
我的睡眠質(zhì)量好不好?
常見的誤區(qū)和睡眠標準,了解一下
誤解一:我做不到一下子就睡著,是睡眠不好嗎?
當然不是啦!一般情況下,入睡時間在 30 分鐘之內(nèi)都算正常。
相反,如果你一躺下就睡著,意味著你真的很疲勞了。在缺乏睡眠的情況下,入睡時間確實會大大縮短。
誤解二:半夜總會醒來,我的睡眠質(zhì)量差嗎?
不一定呢!睡眠是有周期性節(jié)律的:「快速眼動期(REM) → 淺度睡眠 → 深度睡眠 → 淺度睡眠 → REM」為一個周期。每個睡眠周期結束時,常常伴有短暫的清醒,這個清醒可能會短暫到大多數(shù)人都意識不到,然后又進入下一個周期,一夜之間會有4-5個循環(huán)。因此,半夜醒來不超過 5 分鐘都是正?,F(xiàn)象。誤解三:我睡得晚,是睡眠不好嗎?
不一定哦,這主要還是看大家的生理時鐘!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性,叫做「生理時鐘」,它決定了我們在一天的不同階段內(nèi),精力狀態(tài)的波動起伏。而生理時鐘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睡眠偏好。
早在 1976 年,心理學家就已經(jīng)開發(fā)出了一套問卷評估法(MEQ),用來評估不同的睡眠偏好。根據(jù)研究結果,至少存在三種偏好類型:
●晨型人,又稱「云雀」(lark),傾向于早睡早起;
●夜型人,又稱「貓頭鷹」(owl),傾向于晚睡晚起;
●正常人,又稱「蜂鳥」(hummingbird),沒有特別的傾向。
而且三者的比例意外的均衡!1976 年,首次 MEQ 調(diào)查顯示:在人群中,晨型人約占 24.7%,夜型人約占 26.4%,而正常人則占了剛好一半。40年來,針對 MEQ 有過相當多的研究和補充,比例有所波動,但大體上變化都不大。
所以,如果你非常努力,仍舊很難在12點前入睡,不必懷疑你的毅力,很可能只是因為,你剛好屬于「夜型人」而已。
誤解四:我晚上總是做夢,我的睡眠質(zhì)量差嗎?
親愛的,每個人都會做夢!
在上文睡眠周期中有提及到快速眼動期,夢就發(fā)生在這個階段。我們每晚都會做3-5個夢(甚至更多),但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很快忘記夢過什么(以至于我們以為沒有做夢)。當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被叫醒,我們就更容易記住夢境。
因此,做夢本身是不影響睡眠質(zhì)量的!
那么,判斷睡眠質(zhì)量的標準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小編給出5條標準,大家不妨代入實際情況看看:
1、睡眠公式:睡眠效率 = 睡眠時間/在床上的時間
如果您的結果大于 85% 就算正常,超過90% ,那就說明很好了。
2、入睡快,在 30 分鐘內(nèi)入睡;
3、無起夜或很少起夜,醒來時間較短;
4、睡醒后精力充沛,無疲勞感,工作效率高;
5、夜間睡眠無驚夢,做夢醒后很快忘記。
這么看來,好的睡眠質(zhì)量也并沒有很難達到嘛!
提高睡眠質(zhì)量,有什么好法子
睡眠是人類重要部分,如果一直陷在“垃圾睡眠”中,人的狀態(tài)會變得非常差,生活質(zhì)量也會大打折扣。
在此,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些值得借鑒的方法,希望能幫助大家提高睡眠質(zhì)量。
Tip①:改變你的入睡方式
睡前大家總喜歡躺在床上玩手機,嘴上說著“看完這一集/打完這一局王者我就睡”的你,一而再再而三,最后一看時間“哦,凌晨兩點了”。這不僅縮短了睡眠時間,還導致心情無法平靜,更難以入睡。
大家在睡前不妨放下手機,做一些能平復心情的事情:
· 寫日記上文提及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理時鐘。無論你幾點睡覺,只要盡量做到每天的睡覺、起床時間固定,并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都能睡得很好很健康。
Tips④:早睡代替補覺
如果起床后覺得精神不濟,很多人會選擇補覺,但更好的處理方式是提前上床睡覺。兩者的區(qū)別在于,補覺時間不長,我們的深度睡眠時間不夠,很多時候會越睡越累。而早睡則能保證我們的睡眠能循環(huán)好幾個周期,深度睡眠時間足夠。
Tips⑤:營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
睡眠的環(huán)境非常影響睡眠質(zhì)量,這個是不言而喻。
· 區(qū)分睡眠的空間與工作、娛樂的空間;這些tips看上去很基礎,大家也知道。
但值得深思的是,這些基礎的東西大家又是否能堅持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