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
2010-9-5。 在孔雀博客上看她提到塔莎·杜朵, 后來在新浪推薦文章中也看到塔莎·杜朵的名字, 隔天上qq,又看到馬兒有一篇轉(zhuǎn)載文章,一樣提到這位老人。 而懶馬第一次知道有這么一位畫家,選擇了這樣一種生活方式。 看她單薄的身體。 看她平靜的面容。 看她動人的故事。 贊嘆。感嘆。驚嘆。
塔沙·杜朵,一生故事。
塔莎·杜朵┊Tasha·Tudor┊1915-8-28~2008-6-18,享年93歲。
美國兒童繪本女作家,插畫家,造園家。
簡單版:
1915年8月28日。
出生于美國波士頓,父親是飛行機設(shè)計家,母親是肖像畫家。
9歲。
雙親離異,被寄養(yǎng)在母親朋友家。
15歲。
自己選擇從波士頓工藝美術(shù)藝術(shù)學(xué)校退學(xué)。
23歲。
結(jié)婚。并開始繪本創(chuàng)作。
同年兒童繪本《PUMPKIN MOONSHINE》【《南瓜月光》】得獎。
30歲。
把家搬到了康涅狄克州的家傳農(nóng)場過起了田園生活,育有四個孩子,其間作品《1 is One》得獎。
43歲。
由于丈夫不滿鄉(xiāng)村生活而離婚。
塔莎一人帶著四個孩子靠自己的繪畫出版和手做的各種玩具銷售生活;
56歲。
在佛蒙特州的深山里,由木工專業(yè)的大兒子花費2年時間,
建造了一棟1830年風格的鄉(xiāng)間別墅,開始了一個人真正的田園生活。
柯基犬、山羊、作畫、園藝……成為了她生活的一切。
87歲。
創(chuàng)作最后一本插圖書《corgiville christmas》。
塔莎一生創(chuàng)作了100本以上的著作,
作品曾多次獲獎,并獲得過美國專門頒發(fā)給優(yōu)秀繪本作家的凱迪克榮譽獎。
89~91歲。
陸續(xù)在日本推出:
《Tasha Tudor感言》、
《Tasha的花園》、
《Tasha的家》、
《Tasha的素描本》、
《享受活著的日子——Tasha Tudor 感言特別集》、
《跟著感覺走,就對了》、
《創(chuàng)造你的生活樂趣》等。
2008年6月18日。
93歲塔莎奶奶在美國佛蒙特州山區(qū)的家中去世,
她的朋友和她的孩子們圍繞在她身邊,
看著她安詳?shù)亻]上眼睛,離開她以最自由的心靈盡情擁抱過的這個世界。
詳細版:
塔莎·杜朵1915年8月28日出生于美國的波士頓,
父親是著名的游艇和飛機設(shè)計師W. Starling Burgess,
母親是肖像畫家Rosamond Tudor。
她本隨父姓,小時候因父親非常欣賞托爾斯泰的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娜塔莎,
遂為她取名為塔莎,以后她繼承了畫家母親的姓Tudor,
自此Tasha Tudor成為她在畫作上的正式名字。
父母均為名人,涉足高雅的波士頓文化圈,與他們相來往的都是著名人士,
如愛默生、梭羅、貝爾、馬克·吐溫等。
她從父親那里繼承了豐富的想象力和獨創(chuàng)性,從工于繪事的母親那里學(xué)會了繪畫。
父親在她幼年時經(jīng)常給她讀故事和詩歌,奠定了她寫作圖畫書的基礎(chǔ)。
九歲時父母因為各自忙于工作而離婚,
母親為了專注于繪畫,帶她到文人藝術(shù)家麋集的紐約格林威治村生活,
她自小就見識了波西米亞的藝術(shù)家生活方式,
但母親認為這種生活不利于孩子成長,
將她寄養(yǎng)于康涅狄克州有著鄉(xiāng)村田園的朋友家里,塔莎每逢周末到紐約探訪母親。
名流圈的童年背景和康州的田園生活塑造了她的生活及藝術(shù)走向。
她自小就開始喜歡古老鄉(xiāng)村的生活,夢想在自己的庭園里進行繪畫,繪本創(chuàng)作。
甚至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問她要什么生日禮物時,她回答的是一頭牛。
在她個人的豐富想象中,覺得自己是19世紀30年代的人轉(zhuǎn)世,
因此熱衷搜集古代的工藝品和紡織品,
一直憧憬?jīng)]有機器文明的昔日鄉(xiāng)間生活,如梭羅一樣追求寧靜與自足。
塔莎深受個性獨立的雙親影響,從小意志堅定,
15歲毅然從波士頓工藝美術(shù)藝術(shù)學(xué)校退學(xué),開始一個人的田園生活,
她養(yǎng)雞,養(yǎng)牛,熱衷給童書畫插圖自娛。
當時她在學(xué)校里繪畫成績并不好,本來對自己的才能沒有自信,
后來在母親和哥哥的勸說下,致力于童書插圖,
并在23歲出版了自己的插圖作品《南瓜月光》,一舉成名。
之后塔莎與藝術(shù)家托馬斯·雷滕·麥克瑞地結(jié)婚,
丈夫雖然熱愛紐約的城市生活,但為了取悅妻子,幫助她實現(xiàn)田園生活的夢想,
他們定居在康涅狄克州的家傳農(nóng)場。
夫妻倆養(yǎng)了數(shù)量眾多的牛、鵝、鴨和雞。
丈夫制作銷售奶酪和黃油,
塔莎則每日早起,負責擠奶,照顧家禽和龐大的花園。
農(nóng)場沒有自來水和電,一切全靠人力。
在此期間,塔莎生了兩男兩女,也同樣筆耕不輟。
1944年,塔莎的《鵝媽媽童謠集》出版并獲獎,
夫妻倆用這筆錢在新罕布什爾買下了一處巨大的古舊農(nóng)場,著力改造,
那里同樣缺乏自來水和電力,
就在這種環(huán)境下,塔莎養(yǎng)育了四個孩子,
直到最小的孩子五歲,他們才開始過上了與現(xiàn)代文明設(shè)施接軌的生活。
塔莎的諸多插圖以及圣誕節(jié)卡片都取材于這個被森林和原野包圍的農(nóng)場,
她和孩子們與自然密切接觸的生活。
主題是田園生活的場景:
鮮花環(huán)繞的村舍;
母親在充滿雜物的起居室照料孩子;
小動物和孩子們嬉戲;
男孩和女孩在花園游戲。
在她的畫里,孩子們充滿活力和野性,小動物們都聰明自得,畫面色調(diào)和場景溫暖動人。
塔莎對大家庭的團圓、節(jié)日、禮物非常重視,
主題都來自這種充滿家庭歡樂、鮮花和愛的場景。
塔莎也從旅行里吸取養(yǎng)分和靈感。
40歲時,她隨朋友一道去日本奈良古都旅行。
奈良的樹木繁多的庭園、神社、寺廟和日本的食物都給她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之后她又去英國呆了一年,
特意拜訪了英國著名的插圖童話作家、創(chuàng)作了《彼得兔》系列作品的畢翠克絲·波特曾經(jīng)居住的湖區(qū)。
英國特有的美麗風光、城堡與庭園,觸發(fā)了她藝術(shù)上的感性,
也讓她的繪藝更為精進,以后她又多次重訪故地。
70歲上,她又在法國普羅旺斯的莊園里住了一年。
綠色的農(nóng)莊,浩瀚的花田,法國南部的風景也時時涌現(xiàn)在她的筆下,
永不懈怠于學(xué)習新東西的她在那時學(xué)會了法語。
塔莎43歲時離婚,作為單身母親養(yǎng)大了四個孩子。
孩子們長大成人后,她賣掉了新罕布什爾的農(nóng)場,
1971年,她56歲時遷居到了她夢牽魂繞的美國東北部的佛蒙特州的荒野上。
那時她的兒子Seth在那里定居,她也非常好運地買下了一塊與兒子相鄰的田地。
在兒子的協(xié)助下,
近10平方公里的荒野中,她建起19世紀風格的農(nóng)家和谷倉,修整了庭院,
在茂密幽深的樹林里逐步規(guī)劃和建造了花園、果林、菜地、池塘。
此后的三十年間,她成為了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大師。
她在那里養(yǎng)殖羊和雞群,還有自己鐘愛的寵物柯基犬,
種植果蔬,密植各類花卉,如百合、芍藥、玫瑰、薔薇、鳶尾花、羽扇豆等。
她以農(nóng)場的動物、花卉、鳥類和自己的鄉(xiāng)村生活為藍本,
前后為100余本書做了插圖,
在圖書界尤其是兒童圖書界樹立了自己的卓越聲名。
其中最負盛名的是英國兒童作家貝內(nèi)特的:
《秘mi花園》、《鵝媽媽童謠集》、《小王子》、《小婦人》、《楊柳風》等。
她在87歲時出版了最后一本插圖書。
塔莎對花朵的喜愛,
在她的自述里如是:
“我三四歲的時候,去雙親的友人、發(fā)明電話的貝爾家拜訪,
看到一種單層的黃色玫瑰,心里就決定了將來要養(yǎng)花,一定要過與花相伴的生活。”
因此她的插圖,全是植物學(xué)家眼光一般的細致精密的描繪,
無處不用植物花朵圖案裝飾畫面,如此生意盎然,華美甜蜜。
在她的木制房屋里,無處不裝飾自己手植的鮮花。
每天她還對著花卉寫生,繼續(xù)著自己的創(chuàng)造和夢想。
然而,這個佛蒙特州山間的荒野中的花園是從一個水仙球莖開始的。
她說:
“要實現(xiàn)夢想,必須要學(xué)會忍耐。”
“要完全做到是很困難,但我們可以一直不停地做下去。”
她不停勞作,翻地,種植,澆水,灌肥,經(jīng)年累月,終于一點點地完成了童年時代的夢想。
塔莎的藝術(shù)花園漸享盛名,
她在80歲上成為生活大師偶像——
在一個追求無盡物質(zhì)欲望的商品社會里,一切尋求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里,
她樸素而節(jié)儉,緩慢而耐心地生活,一切自給自足。
繪圖為生,編織毛衣,紡織棉布,裁剪十九世紀的碎花長裙。
赤腳在田間栽種蔬菜,挖掘土豆,
用園中的蘋果自榨果汁,擠羊奶,養(yǎng)雞,制作蠟燭,
用老式的木薪灶臺做飯,出版樸素的菜譜。
在春花秋葉間漫步,傾聽鳥鳴,獨自沉思。
她的作品和關(guān)聯(lián)書籍在日本、韓國、法國、德國、丹麥和瑞典均有出版,
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有眾多擁戴者。
2008年6月18日,塔莎在這座美麗的花園里,在朋友親人的圍繞下,到達了永恒的盡頭。
這是豐富的靈性的一生,滿溢著花朵、生靈、藝術(shù)、愛和創(chuàng)造。
前半生的繪圖生涯碩果累累,
56歲時獨自隱居,
在樸素優(yōu)雅、精心經(jīng)營的庭院里從事農(nóng)業(yè)、園藝、繪圖、寫作、沉思,傾聽自然天籟,
在四季的輪回中體悟人生與藝術(shù),在心靈的寧靜中收獲幸福和真知。
她給予我們啟示:與大地、田園、花卉、創(chuàng)造相伴的生活何其美妙,
而意志堅定的人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懶馬喜歡詳細版的塔莎生平,感謝萬能的網(wǎng)絡(luò),感謝那些愿意分享的人們。
在這樣詳盡的介紹下,塔莎的點點滴滴仿佛畫卷慢慢展現(xiàn)在眼前,
那些她夢想的,她堅持的,以及她付出的,
我一一看見。
心動。
感動。
震動。
世上真有人能夠如此單純的生活,
能夠?qū)Ω∈婪比A如此看開,
當看到【農(nóng)場沒有自來水和電,一切全靠人力】這句,
我想更多人對塔莎奶奶油然而生的是敬佩之情吧。
也不由自主的想,相比中國,外國人不管什么樣的夢想,只要肯堅持總是更容易實現(xiàn)些。
她們可以買下一片土地,而我們國家一樣資歷的畫家,根本不可能買的起。
也去網(wǎng)上搜了搜,可惜網(wǎng)上能見到的塔莎杜朵畫作不是太多,大多介紹她的花園以及生活態(tài)度。
幾乎立刻就去卓越網(wǎng)上訂了一本《塔沙奶奶的美好生活1:跟著感覺走,就對了》
我對這位奶奶充滿好奇,很想進一步了解她。
9月7日,收到塔莎奶奶的書,摘錄給大家分享:
作者→塔沙·杜朵
攝影→理查德·布朗
隨書還送了一包種子,極香羅勒,是我沒見過的植物,等我有空,一定要栽來試試:
其實很想看看塔莎奶奶年輕時的照片,可惜不管網(wǎng)上還是這本書里,都沒有看到。
書里這張,塔莎奶奶平靜、幸福的微笑:
一、庭院勞作篇:
塔莎奶奶應(yīng)該是先在日本被熱烈關(guān)注,再由日本延伸到中國的吧。
她晚年出版的一系列書都是日本人食野雅子推進發(fā)行并且翻譯的,
她的獨特生活風格,她那片經(jīng)過幾十年的精心勞作慢慢變成的美麗大花園,
她為了自己的夢想,堅定不移奮斗終生的精神與生活態(tài)度,
讓日本成千上萬的家庭主婦們?yōu)橹鄯?/font>
可以說,在日本塔莎奶奶被大家所熟識的不是繪本,而是她的生活方式和美麗庭院。
從56歲一直到93歲去世,她花了近40年的時間來整理庭院,
才有了現(xiàn)在的花團錦簇,世外桃源。
現(xiàn)在她的住所已經(jīng)對外公開,
全世界的人,只要你想來看,你能來看,你都可以來觀賞塔莎奶奶的夢想之家。
看起來完成這個夢想塔莎奶奶是用了37年,
其實這個夢想在塔莎奶奶心里,已經(jīng)耕耘了一輩子。
懶馬開始相信,這世上真的有人為了心中的夢想,不怕一切艱難。
因為不怕,那些世人眼里的艱難,在塔莎奶奶眼里卻常常會變成樂事。
以前懶馬一直以為水仙花只能養(yǎng)在水里,
少年時母親曾養(yǎng)過一盆水仙,那時候老家的房子前后門通透,風從前門串到后門,
而我坐在屋子中間,坐在水仙花旁,記得是趴在桌上寫作業(yè)的,
可寫著寫著,我的視線總被一股清幽的花香纏繞,
心思早已不在作業(yè)上,而是惡狠狠的撲過去使勁嗅那線兒若有若無的清香。。。
來上海也水養(yǎng)過水仙,可惜花開的少,
而且總覺得現(xiàn)在的花香幾乎無法聞出,哪怕我依然是惡狼一樣的撲上前去。。。
而塔莎奶奶的水仙是種在土里的,
其實后來我在國外的風景圖片里見過漫山遍野的水仙花,那時才猛然發(fā)覺,原來水仙居然可以種在土里,
這次看見塔莎奶奶也把水仙土培,居所四周,一叢一叢,
當水仙花盛開的時候,塔莎奶奶一定被這清風送來的花香深深陶醉了吧。。。
真喜歡塔莎奶奶這種石頭與木頭砌造的鄉(xiāng)村別墅,簡單、古樸,卻舒適無比。
上天似乎賜予了塔莎奶奶成為造園家的天賦,塔莎奶奶說:
在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下,
她把勞作視為快樂之源,
她的庭院成為上帝也想來逛逛的地方:
除了天賦,我想更重要的是塔莎奶奶的勤勞吧,
如果她像我一樣成天懶散著拖拖拉拉的生活,她的院子怕是100年也建不成。
這所房子,這個她摯愛的家,雖然有著塔莎奶奶無邊的快樂,
但同樣,也有她數(shù)不盡的付出與汗水:
二、作畫篇:
塔莎奶奶成為造園家之前,她已經(jīng)是一位畫者。
生在藝術(shù)世家又算一件上天賜予的恩惠吧,她可以選擇普通人的生活,也可以藝術(shù)的生活,
塔莎奶奶卻比這兩種都更升華了,
她擁有藝術(shù)天分,她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藝術(shù),她把生活也變成了藝術(shù),
她還用她的一生完成了一個流芳百世的傳奇。
可惜這本《塔沙奶奶的美好生活1:跟著感覺走,就對了》,
是介紹塔莎奶奶的生活態(tài)度與生活方式,
畫作只是一帶而過,只是關(guān)于畫作的照片幾乎沒有,而網(wǎng)上也很難找到,
只發(fā)現(xiàn)一張比較清晰的:
塔莎奶奶畫畫的對象就是自己的生活、親朋好友,她庭院里的花花草草,她的寵物狗狗。。。
總之,她只畫自己熟悉的。
書里唯一一張畫作:
很喜歡塔莎奶奶對于繪畫,說的這幾段話:
塔莎奶奶還說:
真想看看塔莎奶奶認可的這五幅得意之作啊。。。
還有這段,塔莎奶奶說的可真坦率?。?/span>
不知道在塔莎奶奶心里,繪畫被排在第幾位?
她幾乎花了大半生的時間用在庭院上,而畫畫好像真的只是她生活的點綴,她謀生的工具而已。。。
看塔莎奶奶作畫總是很隨意,她仿佛只是為了享受庭院享受家的溫暖而拿了畫夾出來畫畫的:
孔雀好像跟塔莎奶奶一樣,也沒把畫畫放在最愛的位置,她甚至說我對繪畫的癡迷比她還強烈。。。
可是上蒼把繪畫的天分賜予于了她們,
她們可以隨心所欲的畫,可以畫出令我們贊嘆不已而又終生無法超越的作品,
人生總是這樣充滿缺憾。
不過,我相信,不管是塔莎奶奶還是孔雀她們一定是喜歡畫畫的,
她們也一定感謝上蒼贈予她們能讓生活得更好的天分,或者說,一種技能。
這遠比另一些普通的只能坐在辦公室里消耗終生的技能要精彩、自由、美好、幸運的多。。。
三、塔莎奶奶語錄篇:
從這些語錄里,能夠了解光環(huán)背面的塔莎奶奶:
喜歡這句:【我喜歡與自己相處的時間】
而這句:【人生并不長久。若是漫不經(jīng)心的蹉跎下去,什么事都未完成,人生就已到達終點了啊】
這句簡直就是一針見血的狠戳了我一下,
懶馬可不就是什么事都漫不經(jīng)心,
今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的蹉跎著,已經(jīng)把半輩子都快耗光了。。。
塔莎奶奶下面這句很有趣,她執(zhí)拗的認為她的前世必然生在19世紀。。。
我倒從未想過自己的前世,唔,若是改成穿越的話,我對宋朝還有點興趣。。。
塔莎奶奶對家庭無比看重:
塔莎奶奶熱愛柯基犬:
塔莎奶奶的人生體驗:
四、庭院之外的塔莎奶奶:
享受下午茶:
塔莎奶奶的手工玩偶逼真到讓人驚嘆:
還有手工做的貓頭鷹,一樣無比逼真:
塔莎奶奶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她還喜歡親手做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對于食物,塔莎奶奶一樣親歷親為:
能在長輩身邊學(xué)習廚藝,其實是件很幸福的事。
可惜的是,當我們少年時,我們無知,當我們懂得時,我們沒空。
所以那些少年時就懂得孝敬長輩的孩子,是上蒼送來的天使,
誰家有這樣的孩子,誰家的父母就有了一輩子的福氣。。。
五、塔莎奶奶,37年,用夢想造現(xiàn)實:
我們讀塔莎奶奶的故事,大多為她的精神所嘆服,也深深羨慕著她的庭院,
而事實上,全世界也不過就出了一個塔莎奶奶,
誰能忍受那些孤單寂寞的歲月,
誰愿意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去等待經(jīng)過漫長歲月才能全然盛開的庭院,
現(xiàn)代人,有幾個能夠不受外界誘惑單純的生活,
我們也許渴望的只是擁有那樣一座庭院,偶爾過過田園生活,
那些愜意背后的辛苦堅持一年兩年也許可以,塔莎奶奶用了37年才換來如今的滿庭芬芳,
我們可以嗎?
看看塔莎奶奶的手:
你完全看不出這是一雙畫家的手,
我們看到的,差不多算是一雙農(nóng)民的手。
這雙手告訴你,夢想,不是那么容易就實現(xiàn)的。。。
大多數(shù)人走到半道就歇菜了,還有人一直賴在夢想里裝死的呢,那家伙好像叫懶馬。。。
懶馬。2010-9-21~9-30。從未完待續(xù)到終于寫完。。。
---------------------------------------------------------┊我喜歡┊卷首
順其自然
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