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年長的人一般經(jīng)驗比較豐富,看事情也比較透徹,所以提出的建議也比較有價值。明朝的時候,建文帝朱允炆就因為不聽人勸,結(jié)果吃了大虧。朱允炆是明朝第二個皇帝,他的父親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朱元璋本想著讓朱標繼承皇位,可惜朱標后來因為一場重病英年早逝。朱元璋悲痛之余,把朱允炆冊封為皇太孫,打算讓他繼承皇位。事實上朱元璋當時還有很多成年子嗣,比如燕王朱棣就是一個能征善戰(zhàn)的人。
朱元璋的兒子們本以為大哥去世,自己有機會繼承皇位,沒想到讓侄子搶占了先機,燕王朱棣等人對此都非常的不滿,甚至產(chǎn)生了一些怨恨的情緒,只不過不敢當著朱元璋的面表現(xiàn)出來而已。朱元璋從社會底層崛起,本身就經(jīng)歷了很多風風雨雨,也是一個手腕非常強硬的人。朱元璋很清楚兒子們的想法,為了避免骨肉相殘的情況出現(xiàn),可以說是想盡了辦法,甚至還下令不讓皇子們進京祭拜自己的墳墓,可惜這并沒有阻止戰(zhàn)爭的出現(xiàn)。
公元1938年,朱元璋駕崩,朱允炆以皇太孫的身份證是繼承大統(tǒng)。后來,朱元璋祭日的時候,朱棣派了三個兒子到南京前去哀悼。當時大臣其大建議說,應該直接把朱棣的三個兒子扣下來作為人質(zhì),以此來牽制朱棣,讓他不敢輕舉妄動。另一個臣子黃子澄卻認為,如果這樣做的話很容易就會打草驚蛇,對他們以后的謀劃非常不利。徐輝祖聽說這件事后,秘密上報說,我這三個外甥里面,朱高煦看似勇猛彪悍,實際卻是個無賴之徒。他不僅不會忠于陛下,將來還會背叛他的父親,肯定會成為一個禍患。
徐輝祖這些話相當直白,古人一直推崇忠孝仁義。終是忠于皇帝,孝是孝敬父母。朱高煦兩邊兒都不占,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不忠不孝之人。與其留著這樣一個后患,不如直接把危險扼殺在搖籃之中,將其扣押在南京城中,找個合適的機會誅殺。從血緣關系上來說,朱高煦的母親徐氏,是徐輝祖一母同胞的姐姐。徐輝祖能夠間接的提議建文帝,讓他誅殺自己的親外甥,可以說是下了很大的決心。
可惜徐輝祖這個近乎大義滅親的提議,卻沒有得到建文帝的特別重視。建文帝隨后又問了其他人的意見,思來想去,最后還是把朱棣的三個兒子安全的送了回去。不久之后,朱棣那邊就舉起了清君側(cè)的大旗,公然跟朝廷對抗。戰(zhàn)斗期間,朱高煦經(jīng)常以前鋒的身份,在戰(zhàn)場上肆意沖殺,打敗了很多朝廷的將領。不僅如此,朱高煦還多次救下了朱棣,給整個戰(zhàn)場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結(jié)果建文帝聽說朱高煦在戰(zhàn)場上的所作所為之后,非常無奈的說:“吾悔不用輝祖之言!”可惜這個世界上并沒有后悔藥這種東西,原本占據(jù)巨大優(yōu)勢的建文帝,經(jīng)過一系列戰(zhàn)斗之后實力越來越弱,被朱棣等人一路攻到了京城。其他臣子都知道國家已經(jīng)變天,紛紛跑到朱弟面前獻媚邀寵,兒媳回族卻留在父親的祠堂里,不肯去拜見朱棣。
過了一段時間,朱棣下令召見徐輝祖詢問,兩人見面之后一言不發(fā),氣氛相當尷尬。朱棣氣得都直接想要殺了徐輝祖,最后因為他國舅爺?shù)纳矸荩銖妷鹤×诵睦锏幕饸?,下令把他軟禁在家里,并且剝奪了他的爵位。公元1407年,徐輝祖因病去世。不過《罪惟錄》卻說,徐輝祖可能是被朱棣逼迫自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