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什么和怎么說同樣重要 |
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有內(nèi)向的有外向的,有善良的有狡詐的,有自私的有樂于助人的。究竟什么樣的人最容易過上好日子呢?我曾經(jīng)讀過一本書,其中有一個細節(jié),描寫一個美國母親在臨終之前對未成年的兒子的最后囑托,她把兒子叫到自己床前,對兒子說:“從今以后,無論是誰問你什么事情,你都要高高地昂昂頭,直截了當?shù)卣f出你心中的看法。”我來牽強附會一下,母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上好日子,所以她對孩子的叮囑一定是為著孩子將來的幸福著想。她愿意自己的孩子驕傲地活著,頂天立地,忠于自己心中的想法,做一個誠實的人,大概在美國,這樣的人是最容易過上好日子的吧?我不太清楚,我沒有在美國生活的經(jīng)驗。但是我有在國內(nèi)生活的經(jīng)驗,以我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我覺得我們是很重視“做人”的,我記得我剛工作的時候,一個老前輩曾經(jīng)很善意地提醒我:“要做事先要做人。”當時我很驚訝,難道我做人做得不好嗎?后來我慢慢地明白,什么叫“做人”,“做人”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zhì),一個會“做人”的人,并不是老好人,誰也不敢得罪,對所有的人和事都唯唯諾諾,老實巴交點頭哈腰,做人做得好的,一定有自己的個性,獨立的人格,但是他們懂得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在我們國家,一個做人很差的人,很難長久地過著好日子。他們的生活總是會被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打斷。 當然,我覺得年輕的時候,做什么樣的人都好。叛逆的、乖巧的、張揚的、憂郁的,因為退一萬步講,即使一失足,也不會就直接奔著“千古恨”的終極目標而去,只要歲數(shù)還小,有的是機會“金不換”。問題是,青春總是短暫的,韶華漸去,流水無情,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做人”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做什么樣的人;其二,通過什么樣的手段。 打小老師就教導(dǎo)我要做個“平凡”的人,并且還要過“不平凡”的一生。我曾經(jīng)仔細研究過學(xué)校教科書上提供的“經(jīng)典案例”,后來發(fā)現(xiàn)要做一個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其難度系數(shù)不僅大于做一個絕對平凡的人,而且大于做一個根本不平凡的人。道理很簡單,如果干脆下定決心做一個平凡的人,那么就把自己一股腦投入到瑣碎而平庸的生活中去,結(jié)婚生子養(yǎng)老送終,這么忍辱負重地過一輩子,到死的時候就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過了平凡的一生;如果舉行葬禮,牧師也可以很貼切地提到:這個人過了平凡的一輩子,從來沒有和任何人有過任何爭執(zhí),無論是在單位還是在家里,他都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者。 如果是打定主意做一個根本不平凡的人,比如像成吉思汗或者像巴頓將軍,他們都曾經(jīng)在很小的時候表示過:我生來就不是為了做一個普通的人。這不是我的錯,這是老天爺?shù)腻e,他沒有把我生就為一個普通人。 這樣的“人”做起來其實也不困難,無非是凡事都爭強好勝孤注一擲,其結(jié)果要么像項羽似的一敗涂地,要么像秦始皇似的成就霸業(yè)。西方有一句流傳廣泛的話,叫“惟有偏執(zhí)狂才能生存”,什么叫“偏執(zhí)狂”?用咱中國老百姓的話說就是“一根筋”。“一根筋”的做人方式難嗎?我認為不難。最難的是知道什么時候該進什么時候該退,什么時候該“謙虛使人進步”,什么時候該“當仁不讓于師”,換句話說就是知道什么時候該“平凡”,什么時候該“不平凡”。 關(guān)于人生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得太多太多。即使是關(guān)于“做人的道理”,我們也能順嘴就說上一大串。其實,無論是“人生的道理”還是“做人的道理”,針對的都是黎民百姓的心愿——想生活得好一點,風(fēng)險小一點。實在不行,來個“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也算是完滿的一輩子。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jīng)給我打過一個比喻,他說做人和做生意一樣,都是有成本的。所謂的英雄,大多數(shù)是不計算成本,他們把自己的生命都當作成本,快意恩仇痛快淋漓地揮霍生命,所以中國有句古話“不以成敗論英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大多數(shù)人為什么成不了英雄呢?因為“患得患失”,在做人問題上太計較成本,結(jié)果呢就像螞蟻一樣過了一輩子,你說他委屈吧,他自得其樂;你說他幸福吧,他也有很多常規(guī)的痛苦。我的這個朋友是生意人,他的觀點是“做英雄,成本太高,萬一失敗就沒有本錢重頭再來了;而做常人,小本經(jīng)營,一輩子都忙忙碌碌又太平常了;最好的做人是使投入和產(chǎn)出有個平衡,也就是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收益。” 什么叫“最小成本”?就是做一個普通的人;什么叫“最高利潤”就是過著不普通的生活。所以他的做法是第一不能太另類,但是要有性格;比如說在“聽人勸和吃飽飯”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之間要有一個折中,“聽人勸吃飽飯”是做人成本最低的,因為不會為自己樹敵,但是人生效益也不高,無非是混個“吃飽飯”;而“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算是高風(fēng)險高產(chǎn)出,所謂高風(fēng)險很好理解,也就是說如果你真打算“我行我素”,你的做人成本一定劇高;而最后能否收回成本完全看“天時地利”,收回了你就是成吉思汗,有著高回報的一生,沒有收回你就是剛愎自用,成者為王敗者寇。那么怎么做才算是“最小成本最好收益”呢?告訴你吧——走自己的路,聽別人的勸。 我的朋友做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做人做得圓通無礙。問他奧秘,他說沒有別的,主要是一事當前先把成本考慮清楚——所謂考慮的原則其實就是既不能為了壓縮成本而放棄利潤,也不能為了追逐利潤而冒險追加成本。 他還給我舉了一個例子,說在他們公司有一個年輕人,很多人都說這個年輕人不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公司人力資源部的主管幾次想開掉那個年輕人,后來他把這個年輕人提拔了做公關(guān)經(jīng)理。但是在提拔這個年輕人的時候,他和這個年輕人有一番交談,他對這個人說:其實見什么人說什么話本身沒有什么問題,問題在于你讓別人都意識到了你的不真誠,這樣你說的話可信度就低了,而你原本的想法是通過見什么人說什么話達到一個好的目的,比如說使自己成為一個讓人信任的人,但是顯然你的目的沒有達到。這就說明你的做人成本高過于你的收益了,你賠了。 據(jù)說,現(xiàn)在這個年輕人已經(jīng)成為一個很好的公關(guān)經(jīng)理,他能貼切得體地處理各種關(guān)系,但是不會讓人覺得自己世故圓滑?,F(xiàn)在這個公關(guān)經(jīng)理開始帶徒弟了,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就是:“說什么和怎么說同樣重要”。我個人認為他已經(jīng)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 什么樣的人最容易過上好日子?就是這樣的人,同流不合污,隨波不逐流。 我認識一個人,他跟我說起一件事情,他有一個女朋友,很固執(zhí)也很不肯媚俗,和他在一起的時候,總是高傲得像一個公主。有幾次,他帶著她去參加一些朋友的聚會,她會濃妝艷抹但卻一直沉默不語,在聚會高潮的時候,突然不辭而別?;貋韱枮槭裁矗遣皇遣桓吲d,她則說沒什么,很淡淡的口氣。這個人跟我說:我就不明白她為什么總好像和周圍的一切對立?有的時候甚至是和自己過不去? 我不了解他的女朋友,不過我判斷他的女朋友要么是真不肯媚俗,要么就是有一顆太俗氣的心。中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名的文人,據(jù)說善于做“青白眼”,倘或來的人是他喜歡和心儀的,他必給人以青眼,如果來的人是他不喜歡的,則給人以白眼。不過那是什么時候,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那是封建時代,等級社會!現(xiàn)在是民主社會,咱們都是生來平等的,你不喜歡我可以,但是如果你當眾給了我白眼,那不說明你有性格,那說明你沒有教養(yǎng)。 一個人過的日子是否叫好日子,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看他是否受人尊重。我很難想象不尊重別人的人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很多人認為過日子是一個人的事兒,其實在中國,過日子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兒,你要是一個特別招人討厭的人,你試試看,你是不是能過上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