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啟蒙》是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所作,它按近體詩所循平水韻三十平聲韻部編成,每個韻部有三段韻文, 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以及十一字對,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虛實應對。我們學習《聲律啟蒙》要用吟誦的方式來讀,要學習平仄,練習對對子,記韻部,識典故,明意象,因為《聲律啟蒙》是為作詩做準備的蒙學讀物。
如果用朗讀的話,由于沒有遵循它的特點,無論情感多么飽滿,無論怎樣變化方法,都沒有韻律感。
吟誦遵循它本身平仄的特點而產(chǎn)生長短不同的聲音,瑯瑯上口,極富音韻之美。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兩岸曉煙楊柳綠,滿園春雨杏花紅。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入聲字是什么?
入聲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聲調(diào),在普通話里已經(jīng)沒有了,但是在很多方言中還存在,這個聲調(diào)的特點是短促:
入聲字的意義:
一,在吟誦古詩詞時,入聲字吟誦起來在聲音方面的意義很大,需要把它們找出來。
二,古漢語中的入聲都分入普通話的一二三四中了,而入聲字在平仄中屬于仄,在近體詩中會影響到格律。
這一段的入聲字有:雪、宿、尺、六、北、綠、客、一。
《平水韻》是唐宋時期的雅言文讀系統(tǒng),自隋唐開始,直到今天,作古詩詞都是用這個系統(tǒng)。《平水韻》分為五卷本,是將“平、上、去、入”分開的,但平聲字太多,就分為兩本“上平、下平”。其中平聲30韻(上平聲十五韻,下平聲十五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加起來是一百零六個韻,所以叫一百零六平水韻。
《平水韻》承載了唐詩宋詞的聲韻與詩味,對學習研究創(chuàng)作唐詩宋詞有重要的意義。
《平水韻》一東韻,吟誦起來,在聲音上的特點是圓形、通透。
這一段押一東的字有:風、空、鴻、蟲、弓、東、宮、紅、翁。
如果近體詩是一座房子,平仄格律就是它的基本框架。
一二聲平三四仄 ,入聲歸仄很奇特。
普通話中一二聲為平聲,三四為仄聲,入聲屬于仄聲。
吟誦起來,平聲低而長,仄聲短而高,高低長短,起伏婉轉(zhuǎn),構成一首的韻律之美的歌。
入短.韻長.偶中長
吟誦提示
平長仄短:平聲字總體讀起來要長;
入短韻長:入聲字讀最短,用!標注,韻字讀最長,用長橫來標注。
兩字及其以上的對子,每單聯(lián)的偶位(第二四六八位)平聲字拖長;
例如: 六鈞弓的鈞就是第二位,所以拖長,為中長,用中橫來標注。
仄用|標注,一三五平聲為短長,用短橫表示。
一字對:云對雨,雪對風。
擴展訓練:云對?雪對? 烏云對?
兩字對: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嶺北對江東。
擴展訓練:來對去,鳥對蟲,北對東。
三字對:三尺劍,六鈞弓,
擴展訓練:劍對弓,寶劍對?
五字對:人間清暑殿對天上廣寒宮。
擴展訓練:人間對天上,清暑殿對廣寒宮
七字對:兩岸曉煙楊柳綠對滿園春雨杏花紅。
拓展訓練:曉煙對春雨,楊柳對杏花,綠對紅,綠對?
十一字對: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對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拓展訓練:風霜對煙雨 客對翁,
注:訓練對對子,要從一字對訓練開始,然后向兩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子對延展,擴展一類的對子,比如顏色類,樹木類,天氣現(xiàn)象類等等。
晚照對晴空
晚照:傍晚的陽光;夕陽夕照。
[宋]宋祁《玉樓春·春景》詞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p>
晴空:晴朗的天空。
[唐]劉禹錫《秋詞》詩云:“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p>
三尺劍
三尺劍 古時長劍長約三尺。詩人多以三尺劍表達雄心壯志,報國豪情。
[唐]杜甫 《重經(jīng)昭陵》詩云:“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p>
典故:《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西漢王朝建立后,淮南王黥布起兵謀反,漢高祖劉邦在征討黥布的時候,被流箭射傷,走在半路上箭傷發(fā)作了,病情越來越厲害,呂后就請來一個高明的醫(yī)生為劉邦治病。醫(yī)生來到之后,劉邦便問病情怎么樣,醫(yī)生說:“還可以治好?!钡珓钭杂X壽命將終,憤憤地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劉邦罵醫(yī)生說:“我以一個平民的身份,親自手提三尺寶劍參加戰(zhàn)斗,現(xiàn)在得了天下,這不是天命嗎?命是有老天爺掌握的,就是現(xiàn)在有扁鵲那樣的好醫(yī)生,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沒有讓醫(yī)生給他治病,給了醫(yī)生五十兩黃金,打發(fā)走了,不久后,劉邦便病于長安。后來很多地方用“三尺劍”來比喻征戰(zhàn)沙場或戎馬生涯。
六鈞弓
六鈞弓 鈞是古代重量計量單位。一鈞相當于30斤,六鈞即180斤。比喻強弓,常引申為對武力武功的夸耀。
[唐]羅隱 《登夏州城樓》詩云:“好脫儒冠從校尉,一枝長戟六鈞弓?!?/p>
典故:魯國有一個勇士叫顏高,他的弓箭是六鈞弓。古代30斤為一鈞﹐六鈞就是180斤。'《左傳》中記載“士皆坐列,曰:‘顏高之弓六鈞。’皆取而傳觀之。陽州人出,顏高奪人弱弓,籍丘子鋤擊之,與一人俱斃。偃,且射子鋤,中頰,殪。顏息射人中眉,退曰:“我無勇,吾志其目也?!濒敹ül(fā)兵入侵齊國,攻打陽州城門的時候。士兵們排成行列坐著,說“顏高的硬弓有180斤呢!”大家都拿來傳看,非常佩服顏高的臂力。但是沒想到的時候,真正作戰(zhàn)的時候,顏高卻搶了別人的弱弓來射擊。也就是說六鈞弓是弓中的強者,即使顏高能拉得開,也不能靈活用于作戰(zhàn)。
人間清暑殿
東晉孝武帝司馬曜曾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建造清暑殿,“殿前重樓復道,通華林園,爽塏奇麗,天下無比;雖暑月,常有清風,故以為名?!?/p>
[宋] 馬之純 曾有七律 《清暑殿》詩曰:
見說當持百尺梁,四圍修竹翠云長。
正當盛暑都無熱,不有薰風亦自涼。
那與人間同日月,直疑天上兩陰陽。
有時更取龍皮浸,凜凜如飛六月霜。
天上廣寒宮
傳說唐明皇李隆基八月十五日夢游月宮,見一大宮殿,名“廣寒清虛之府”,故稱月亮為“廣寒宮”。也指傳說中嫦娥在月亮中的宮殿。
[唐]陸龜蒙 《秋賦有期因寄襲美(時將主試貢士)》詩云:“廣寒宮樹枝多少,風送高低便可攀?!?/p>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
途次是旅途的意思。周朝有個白發(fā)老人,在旅途中的客店傷心地哭泣。有人問他為何而哭,他說:“我少年已文德成就。開始求仕時,國君好用老者,但不久他就死了;新主又好用武者,于是我改為習武,武藝剛有所成,新主也死了;少主上來又好用青年,可我已老了。我怎么能不痛哭?”這是終生不遇的典型。
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商朝末年,年近八十的姜子牙,一天到晚在渭水支流磻溪(今陜西省寶雞市東南)之濱,用無餌的直鉤釣魚,等“愿者上鉤”。周西伯(時任西部諸侯之長的周文王)將出獵,占卜者說他獵獲的將是“霸王之輔”。文王果然在磻溪之濱遇上了姜子牙。二人一見傾心,文王于是拜姜子牙為軍師。姜子牙輔佐文王征伐,“天下(指商朝疆域)三分,其二歸周”。后又輔佐武王伐紂(殷紂王)滅商,建立周朝。姜子牙受封為齊王,成為齊國(今山東境內(nèi))之始祖。這是老年得志的典型。
云對雨,雪對風。
“閑云”“寒云”“朝云”“紅云”“孤云”“白云”“浮云”“彩云”的意象是游子。
“雪”寓意困難或者糟糕的環(huán)境,有時候寓意潔白純潔。
“東風”指春天,“西風”指秋天,“南風”指夏天,“北風”指冬天,不管現(xiàn)實中刮什么風,在詩中都是這樣對應的。
來鴻對去燕
鴻雁(理想,追求,思鄉(xiāng)懷歸、?思親、音信,?消息)
如《思鄉(xiāng)》?(岑參)渡口欲黃昏,歸人爭流喧。近鐘清野寺,遠火點江村。見雁思鄉(xiāng)信,聞猿積淚痕。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哀鴻象征流離失所的百姓,孤鴻是孤獨、孤傲的象征。
寒夜思友三首 其二
(唐·王勃)
云間征思斷,
月下歸愁切。
鴻雁西南飛,
如何故人別。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
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
萬里同悲鴻雁天。
燕子(春光的美好,惜春、離別思念親友、時光飛逝、世事變遷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羈旅情愁,漂泊流浪)
如《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燕子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以含蓄手法,寫燕子依舊,但屋主易人,來表現(xiàn)昔日豪門貴族不可避免的沒落命運,表面是感慨,實為辛辣的諷刺。
宴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詩經(jīng)·燕燕》),正是因為燕子的這種成雙成對,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破陣子》)的孤苦凄冷和思念。燕子的棲息不定留給了詩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周邦彥《滿庭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宮詞二首 其二
(唐·孫合)
雙雙紫燕語呢喃,
怪引春宮夢不甘。
聞道君王多惜玉,
肯教自碎碧鸞簪。
九日
(唐·杜牧)
金英繁亂拂闌香,
明府辭官酒滿缸。
還有玉樓輕薄女,
笑他寒燕一雙雙。
宿鳥對鳴蟲
宿鳥:鳥回巢中而人不能歸,在古詩中表示思鄉(xiāng)。
春夜
(明·于謙)
長風送華月,
照我庭前樹。
宿鳥忽驚飛,
雙雙背人去。
鳴蟲:鳴蟲寓意秋天,凄涼,滄桑,思鄉(xiāng)。
秋思四首 其四
(明·林章)
不知秋何如,
鳴蟲先解意。
長聲搗衣篇,
短聲織錦字。
嶺北對江東
嶺北泛指山的北面。特指大庾(別名“梅嶺”)、始安、臨貨、桂陽、揭陽五嶺以北。元代行中書省名。大德十一年設立和林等處行中書省,皇慶元年改爲嶺北等處行中書省。參閲元史地理志一。參見“和林”。
關西群吏送,嶺北大僚迎?!托炝L之虔州(明·胡應麟)
雁蕩南頭緱嶺北,此中佳境即蓬萊?!p溪隱居三首 其二(明·朱諫)
[唐]孟浩然《南還舟中寄袁太?!吩娫疲骸?strong>嶺北回征帆,巴東問故人?!?/p>
[唐]韓愈《次同冠峽》詩云:“無心思嶺北,猿鳥莫相撩。”
江東泛指江河的東面。特指從蕪湖、南京到入海的長江以南地區(qū),史稱“江東”。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而“不肯過江東”,即是“無顏見江東父老”這一俗語的來源。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題烏江亭(唐·杜牧)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夾岸曉煙楊柳綠,滿園春雨杏花紅
楊柳:最早出自《詩經(jīng)》:“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兮,雨雪霏霏?!睏罨ê土酰诠旁娫~中寓意漂泊的游子。
閨怨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曾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暮春
(宋·王安石)
北山吹雨送殘春,
南澗朝來綠映人。
昨日杏花渾不見,
故應隨水到江濱。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風霜:
1.喻歲月。 古文苑三漢枚乘忘憂館柳賦:“弱絲清管,與風霜而共雕?!蔽脑酚⑷A二三三唐沉佺期游少林寺詩:“雁塔風霜古,龍池歲月深?!睍r愈久則所經(jīng)風霜愈多,故喻人閲歷世故,也稱飽經(jīng)風霜。
2.喻節(jié)操高潔。 文選南朝梁劉孝標(峻)辯命論:“故季路學于仲尼,厲風霜之節(jié)?!睍x書列女傳贊:“操潔風霜,譽流邦國。
秋雨漸涼有懷興元三首 其一
(宋·陸游)
八月山中夜?jié)u長,
雨聲燈影共凄涼。
遙知南鄭風霜早,
已有寒熊犯獵場。
煙雨:煙雨”這個意象通常是描述細雨蒙蒙,煙霧無邊,寄托詩人無邊的愁緒和郁悶的心情。
南朝宋鮑照鮑氏集六贈故人馬子喬詩其六:“雙劒將離別,先在匣中鳴。煙雨交將夕,從此忽分形?!碧贫拍练洗航~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蘇溪亭
(唐·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
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
一汀煙雨杏花寒。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