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劉禹錫,少有才情。
十九歲,學有所成,北游長安。
“弱冠游咸京,上書金馬外,結(jié)交當世賢,馳聲溢四塞”,弱冠之年,上書天子,結(jié)交豪杰,名揚天下,可謂少年壯志不言愁。
二十一歲,在路過華山時,作《華山歌》以明志:
“……高山固無限,如此方為岳。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p>
其中,“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一句,意為沒有杰出的功業(yè),即使名門貴族也不過是平庸之輩。劉禹錫的雄心壯志躍然紙上,且傲骨初成。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他年方二十二,與柳宗元同登進士第,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時候。劉柳二人均才高八斗,意氣相投,遂成一生知己。
永貞元年(805年),唐順宗實行變革,以戶部侍郎王叔文為首的改革派大展身手。此時的劉禹錫與柳宗元同為王叔文革新集團的骨干,在革新派執(zhí)政期間,他任屯田員外郎等職。
好景不長,革新派受到了權貴等既得利益階層的強力反擊,不到一年便宣告失敗,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與他同時被貶的還有柳宗元等七位骨干,人稱“八司馬”。
那時候的朗州,可不是休閑養(yǎng)生的好地方。從長安出發(fā),跋山涉水,路有豺狼虎豹,屬于條件艱苦的邊遠地區(qū)。
朗州上任,劉禹錫三十四歲,正值壯年,是建功立業(yè)之時,然而,他不會知道,二十年顛沛流離的日子才剛剛開始。
冥冥中,一切像是安排好的,這大抵源于他的個性——執(zhí)著與堅韌。
2
被貶朗州,從此遠離政治中心,對于這個滿腹經(jīng)綸又有政治抱負的人來說,等于掉進了一個難于逾越的大坑,這是他人生的第一個低谷。
自古以來,被貶謫的人不少,他們面臨身心的雙重煎熬,能活到云開霧散的并不多。現(xiàn)實就是,大部分人都是死在了自己人生的低谷之中。
劉禹錫也面臨這個局面。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秋風引》
秋,向來是中國文人墨客的最愛,秋風瑟瑟,草葉枯黃,最能引起文人們的悲涼感,更何況他自嘲“我本山東人,平生多感慨”。
孤獨,焦慮,期待,情緒交織,剪不斷理還亂。
他無法欺騙自己的心,而立之年,滿滿的荷爾蒙,滿滿的抱負,竟然無處施展。
此刻的他,對人生的認識還不深刻。因而,這首《秋風引》,徹底暴漏了他的內(nèi)心。
外放邊關,對于一個胸懷大志的年輕人,確實很殘忍,他心中惆悵少不了,牢騷更少不了。
“少年負志氣,信道不從時。只言繩自直,安知室可欺?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yī)。人生不失意,焉能慕己知?”《學阮公體三首》。
他對自己說“人生不失意,焉能慕己知?”, 大意是“—人生不經(jīng)歷挫折,怎么能認識自己的短處?”,像是一種自我安慰。
其實不然,這是他的真情流露,身負大志,卻不從于流俗,他的性格中更蘊含著無比的堅韌與頑強。
到了這么個鬼地方,他氣,他罵,他諷刺,即使權貴們聽不到。
“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陋容多自欺,謂若他鏡明。瑕疵自不見,妍態(tài)隨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傾城。飾帶以紋繡,裝匣以瓊瑛。秦宮豈不重,非適乃為輕。”《昏鏡詞》
這首詩甚至把迫害改革的憲宗皇帝也一并諷刺了一番。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在他看來,而今的情境大不同了,皇帝和奸佞們不喜歡太清晰的鏡子,因為那樣會暴露自己,昏暗的鏡子更受歡迎,這幾乎不能稱之為諷刺,而是明罵。
還有更狠的一首詩,叫《聚蚊謠》,把這幫權貴奸佞比作蚊蟲。
“沉沉夏夜蘭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嘈然歘起初駭聽,殷殷若自南山來。喧騰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聰者惑。露華滴瀝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天生有時不可遏,為爾設幄潛匡床。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薄毒畚弥{》
“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你們這群蚊子烏央一片,我形單影只自然會被傷到,但是,你們不要高興的太早,等到秋天來了,螢火蟲遲早把你們吃光。
這首罵人的詩,不僅口氣大,還很堅定,甚至有點囂張。
換做你是劉禹錫的政敵,看了這首詩,有沒有想拍蚊子一樣拍死他的沖動?
不僅如此,他還自詡為壯士?!秹咽啃小分?,他寫道:“明日長橋上,傾城看斬蛟”。
何等的豪邁,大有提三尺劍平天下的味道。
雖然他仍然在人生和事業(yè)的大坑里,卻沒有停止掙扎、怒吼,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骨氣。
這樣的詩,在朗州期間不在少數(shù)。他挑釁對手,甚至藐視他們,卻像是對著空氣說話,無人接招,然而,卻在不久的將來一語成讖。
寫也寫了,諷刺也諷刺了,罵也罵了,生活總要繼續(xù)吧。
別以為他會因不得志而悶悶不樂,甚至縱情聲色犬馬,最后自己把自己滅了。那就錯了。
他不但沒有沉淪,還開始融入到了當?shù)厣钪小?/p>
楚人能歌善舞,感染到了他,他開始接觸民歌,被民歌的樸素無華,優(yōu)美所打動。
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彩鸞翔。蕩舟游女滿中央,采菱不顧馬上郎。爭多逐勝紛相向,時轉(zhuǎn)蘭橈破輕浪。長鬟弱袂動參差,釵影釧文浮蕩漾。笑語哇咬顧晚暉,蓼花綠岸扣舷歸。歸來共到市橋步,野蔓系船萍滿衣。家家竹樓臨廣陌,下有連檣多估客。攜觴薦芰夜經(jīng)過,醉踏大堤相應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煙起。一曲南音此地聞,長安北望三千里。
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最后卻以一句“一曲南音此地聞,長安北望三千里”畫龍點睛,此時的劉禹錫貌似在體味生活之美,卻心事重重。
朗州的經(jīng)歷,為日后他的眾多撰寫人民生活場景的名作打下了基礎。
這十年,是他遠離政治中心的十年,卻是碩果累累的十年,這十年定格了他的文學風格,更是人生格局升華的十年。
3
10年后(815年),他被朝廷“以恩召還”,回到長安。
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觀賞桃花,寫下了《玄都觀桃花》: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以桃花隱喻暫時得勢的奸佞小人。這樣的詩,政敵們氣的直胃疼!
他用自己的詩,明確的告訴了對手們,“老子回來了,老子依然不服”。
而他的政敵們那個時候并沒有失勢,他們也用實際行動告訴這個十年仍“執(zhí)迷不悟”的書呆子,有多遠你滾多遠!
他因“語涉譏刺”而再度遭貶,他何曾知道,這一去又是12年。
這次被貶到的地方是連州。最初他要去的地方并不是這里,而是播州,這個地方可以說是鳥不拉屎的地方,總共人口不足一千家,作為州長,他行使的確是村長的職權。
這個時候,鐵哥們柳宗元出面了。
他們一同被召回,又一同被貶,柳宗元要去柳州(“黔之驢”的產(chǎn)地),于是柳宗元上書要求與劉禹錫換一下地方,這樣可以照顧一下劉禹錫年邁的老母親,不至于死在上任的路上。
真朋友,才會雪中送炭。
皇帝考慮了一下,那就去連州吧。其實好不到哪里去,拉屎的兔子多一點罷了。
到了連州刺史任上,他已經(jīng)四十五歲了,在那個時代,孫子都該打醬油了,他大概也應該要入土了才對。
他的好友柳宗元在三年后(819年)病故,年僅四十六,好哥們仿佛就是他的唯一模版,遲早死在貶謫的人生大道上。
然而,他依然精神抖擻,戰(zhàn)斗力十足。
不再是十年前的毛頭小子,他沒那么多抱怨,不是他不想,而是他罵累了,更重要的是罵不頂用。
他開始寄情于民間生活,大有養(yǎng)老的味道。
這期間,他寫了大量描述西南山區(qū)少數(shù)民族勞動生活的詩篇,寥寥數(shù)句,就能勾勒出一幅生動的少數(shù)民族風俗畫。如竹枝詞(兩首)。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竹枝詞(兩首)其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兩首)其二
第一首,儼然一副美麗的畫卷,恬靜樸素的民間生活,讓人無限向往。
這個時候的他不再會用一句“長安北望三千里”這樣的點睛詩句,而是純粹的生活場景描寫,一種能讓人身心放松的對于美的刻畫。
第二首,“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千古名句,“無晴和有晴”實為“有情和無情”,把少男少女的纏綿的愛情寫到入木三分。
知天命的年齡還能把少男少女那點感情糾葛拿來寫一寫,這個時候的,劉禹錫有點老頑童的味道了。
他樂在其中。
你要以為他從此寄情山水,那就錯了。他只不過是成長了,不再鋒芒畢露,而是快刀斬亂麻,他的骨氣其實愈老彌堅。
在連州幾年后,他來到了巴蜀的夔州,寫下了《浪淘沙九首》其中,第八首: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看到這樣的詩句,估計他的對手們也會心虛,這個年近半百的老家伙,竟然如此的頑強,信心百倍。
劉禹錫這樣的對手,值得對手的尊敬,更是所有人不愿意面對的對手。
兩年后(824年),他被送到了和州,這時他的詩風已經(jīng)成熟,期間,寫下了歷史名篇《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人生五十知天命,他看透了世事無常,人生百態(tài),非大徹大悟焉能寫出這樣富于深意的詩篇。
4
826年,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jīng)揚州,遇到白居易。白居易為他的長期遭受貶謫抱不平,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對劉禹錫貶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極度不平和無限感慨。
劉禹錫回贈一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病樹前頭萬木春”,被折騰了二十多年后,年過半百,依然如此樂觀。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頑強不屈,劉禹錫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戰(zhàn)士!
不僅如此,他再游玄都觀,寫下了《再游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b>
“前度劉郎今又來”,痛快淋漓!
“老子就是這樣,你們愛咋咋地,不服來戰(zhàn)!”,這大概是他想說的話。
如果我是劉禹錫的對手,我一定會被氣到吐血,這首詩已經(jīng)超越了挑釁的層面,大有一種大勝而歸的得瑟勁。
經(jīng)過二十多年,有的對手死了,有的失勢了,就連皇帝也由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換了四個。
當年那些種桃花的“奸佞小人”,現(xiàn)在又能拿這塊啃不爛的硬骨頭怎么辦呢?
“樂觀到對手胃疼,長壽到敵人入土”,劉禹錫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健康,拖垮了對手?!?b>前度劉郎”成了不懈奮斗的代名詞。
好吧,你牛!
5
后來,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已經(jīng)年逾花甲。
當時蘇州發(fā)生水災,饑鴻遍野。他上任以后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就人民于水火之中。唐文宗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
也許是性格使然,劉禹錫的后半生,沒有特別的安定,縱然他老了,依然能有“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精神,值得膜拜。
這一生,他不怕苦,不怕窮,不怕敵人的折騰,或許是因為他的精神很富足。正如他的名作陋室銘寫的一樣,“惟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薄堵毅憽?/b>
世俗的喧囂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心靈的那份寧靜。
二十三年謫居巴山楚水,漫長的歲月,既“寂寞”又“蹉跎”,足以摧毀一個人意志,令人精神頹廢,萬念俱灰。
縱然“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而他以堅韌的品格,不屈的意志沒有“似沙沉”。
始終不改初衷,逆境不衰。終于換來了“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結(jié)局。
842年,時年71歲,他帶病作《子劉子自傳》“……天與所長,不使施兮。人或加訕,心無疵兮……”。
“天賦的才能不能施展,且有人誹謗,但是我也問心無愧??!”,這是劉禹錫終其一生的自我評價。
蓋棺定論,他的自我評價其實并不準確。
雖然沒有機會施展政治抱負,但是他在詩詞歌賦上的天賦卻因為人生的蜿蜒曲折而歪打正著,成就了他“詩豪”的歷史貢獻和地位,這才是真正的大展宏圖。
他一生的經(jīng)歷,仿佛告訴我們,人生其實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能跑到終點的才算英雄。
(完)
后記:
從歷史的角度看待人生,或許能讓我們開闊自己的眼界,認識更好的自己,過更加幸福美滿的一生。——強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