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的親生父親是誰?
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一度成為歷史疑案。
只因衛(wèi)國商人呂不韋,為了做成那樁“奇貨可居”的大買賣,在一次筵席上,將寵妾趙姬獻給后來的秦莊襄王,子楚(原名異人)。
據(jù)史記《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趙姬來到子楚身邊后,“至大期時,生子政”。
于是,兩千多年來,不斷有人傳言,嬴政其實是呂不韋的兒子。老謀深算的呂不韋以一招移花接木,將已經(jīng)懷有自己孩子的趙姬獻給子楚。
歷代多有史學家對此進行反駁,最愛君在此便不贅述。
▲少年嬴政?!緞≌铡?br>
只說一個bug。《史記》中提到的“大期”有兩種解釋,一為十二個月,一為足月分娩的日期(所謂十月懷胎)。
若是十個月左右,趙姬懷孕,應該是從與子楚在一起時算起。若不然,子楚再傻,也不可能沒意識到自己頭上頂著一片青青草原。如果趙姬確實是在十個月后生下嬴政,那與呂不韋就沒什么關(guān)系。
“大期”若作十二個月來解釋,那子楚更可以放心。隔壁老呂總不能先把趙姬送出,之后兩個月內(nèi)在自己眼皮底下“作案”。
不過,《劍橋中國秦漢史》則引用另一種頗為可信的說法:“大期生子政”這一句,“是一個不知其名的人加在《史記》之中的,為的是誹謗秦始皇,說明他政治的和出生的非正統(tǒng)性”。
畢竟,當一個新王朝建立后,盡一切可能抹黑前朝統(tǒng)治者,這種做法,在中國歷史中,亦是屢見不鮮。
無論如何,呂不韋的野心已逐步實現(xiàn)。
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子楚,原本在趙國作人質(zhì),通過呂不韋的協(xié)助,認其父安國君(后來的秦孝文王)的寵姬華陽夫人為母,返回秦國,之后更是順利登上王位。
為子楚扭轉(zhuǎn)乾坤的呂不韋,終于迎來自己事業(yè)的春天。
只是,子楚的爺爺秦昭襄王“超長待機”,一個人任期就長達五十六年。隨后的安國君和子楚又都短命,一個在位僅僅三天,一個三年,他們都沒機會延續(xù)大秦的霸業(yè)。
公元前247年,大秦帝國迎來他的新主人——十三歲的秦王嬴政。
坐落于渭河北岸的咸陽宮,神霄絳闕,氣勢恢宏。就連將門出身、12歲便能殺人的燕國勇士秦舞陽來到這里,見識了大秦帝國的雄偉氣魄,也不禁膽戰(zhàn)心驚。
荊軻刺秦王是二十年后的事情,可此時,身處宮中的嬴政也極度缺乏安全感。
這偌大的咸陽宮,暗地里不知還隱藏著多少兇險。此時的嬴政,還不是大秦真正的領(lǐng)袖。年少的他驟然被推向權(quán)力之巔,似乎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或許也想不到二十六年后,自己將一統(tǒng)天下,完成祖輩未竟的偉業(yè)。
此時,擺在嬴政眼前的,有一座大山,那便是任兩朝宰相,執(zhí)掌朝政的呂不韋。
▲秦王嬴政也曾一度受到權(quán)相的掣肘?!緞≌铡?br>
位高權(quán)重的呂不韋對秦國還是有赫赫之功的,不僅體現(xiàn)在他扶持子楚上位一事上。
首先,針對秦國的大屠殺政策,呂不韋提倡“義兵”。
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一向崇尚武力。當年長平之戰(zhàn),秦軍殘忍坑殺軍四十萬趙卒,秦國名將白起已意識到大屠殺的嚴重性。
當秦昭襄王命他接著攻打趙國都城邯鄲時,白起拒不受命,勸說道:“長平一戰(zhàn),趙國人死傷慘重。如今國內(nèi)同仇敵愾,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王若發(fā)兵,即便兵力比之前多一倍,也難以對付趙軍十倍于前的防守?!?/p>
秦軍到后,果然遭到趙國頑抗,徒勞無功。
呂不韋所主張的“義兵”,正是為抑制殺伐。他提出,秦軍所至之處,應為民除害,不擾民,不亂殺戮,幾乎放棄了商鞅變法時建立的“計首授爵”制度。
據(jù)史書記載,在呂不韋執(zhí)政期間,秦軍只有一次大屠殺的記錄,即秦王政二年,“麃公將卒攻卷,斬首三萬”。秦人嗜殺的不良習慣得以緩解,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六國軍民的反抗情緒。
其次,呂不韋大肆招攬人才,其手下賓客三千,不僅是為自己服務,更為秦國朝政輸送大批人才,其中最突出的代表,當屬荀子的弟子,楚國上蔡人李斯。
再次,呂不韋授意門客執(zhí)筆的《呂氏春秋》。這部著作不囿于一家之說,而是雜糅儒、墨、道、法等各家學說,被稱為“雜家”。
《呂氏春秋》一方面為統(tǒng)一作輿論準備,另一方面,又反對君主專制。書中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和“凡舉事,必先審民心,然后可舉”等主張,這是極富先進性的“民本”思想。呂不韋似乎有意以此取代法家,成為秦國的指導思想。
最后,在呂不韋主政的十三年間,盡管秦國重在休養(yǎng)生息,卻沒有停下統(tǒng)一的腳步,戰(zhàn)果頗豐。
▲歷經(jīng)兩千年歲月的兵馬俑在沉默地訴說,大秦帝國曾經(jīng)的輝煌。
公元前246年,秦軍攻韓國上黨,自齊國來投的秦將蒙驁(蒙恬的祖父)帶兵平定晉陽,建太原郡。
公元前244年,蒙驁攻取韓國13城。
公元前242年,蒙驁攻取魏國20城。
公元前240年,秦攻趙、魏。
公元前238年,秦國派楊端和領(lǐng)兵攻取魏國的首垣、蒲、衍氏。
在呂不韋的統(tǒng)籌下,秦國的統(tǒng)一事業(yè)蒸蒸日上。
與此同時,王權(quán)與相權(quán)之爭,已初見端倪。剛戾自用的嬴政不僅不滿呂不韋這位“仲父”擅權(quán),還不滿其介入家事。
呂不韋為子楚獻上趙姬的那場筵席,改變了這個絕美女子一生的命運。
嬴政出生于長平之戰(zhàn)一年后,彼時,秦、趙關(guān)系一度十分緊張。嬴政九歲前,跟著母親在趙國擔驚受怕,多次面臨死亡的威脅。幸而趙姬想盡辦法周旋,才得以死里逃生。
趙姬無法選擇自己的愛人,卻不愿被“物化”,積極爭取自己的權(quán)利。至少在床幃之事上,趙姬是一個很有追求的人。
子楚死后,王太后趙姬年輕守寡,寂寞難耐的她便與呂不韋舊情復燃。兩人私通,長期搞地下情,差個“官宣”就舉世皆知了。
▲嬴政:有一個愛勾搭男人的老媽是什么體驗?【劇照】
嬴政年紀小,呂不韋與太后私通,或許能鞏固自己的地位??呻S著秦王年齡漸長,這事兒若被捅破,呂不韋肯定身敗名裂,躊躇滿志的他自然要擔心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了擺脫趙姬,呂不韋急欲為她找一個新情人。
此時,本是市井無賴的嫪毐,走進呂不韋的視線。嫪毐還有個內(nèi)涵的外號“大陰人”,只因他能“以其陰關(guān)桐輪而行”,可說是男人中的戰(zhàn)斗機。
呂不韋將嫪毐收入門下,又多次向趙姬提起這位“能人異士”。欲求不滿的趙姬頓時很感興趣,如此猛男,老呂你自己又用不上,何不送到我宮里來。
呂不韋的如意算盤總算打得響,于是他讓嫪毐假裝受過宮刑,送進宮中侍奉趙姬。為了政治,呂不韋兩次將趙姬推向其他男人的懷抱。
趙姬對新情人寵愛有加,為掩人耳目,還帶著嫪毐離開咸陽,搬到雍城的離宮居住,和他夜夜笙歌,私下生了兩個兒子。
僅僅靠太后的私寵,嫪毐被封為長信候,僮仆多達數(shù)千人。嫪毐得勢后,一時門庭若市,上千人前來,請求做他的門客。
▲嫪毐小人得志?!緞≌铡?br>
嫪毐飄了。一次,他與人飲酒作樂,席間發(fā)生爭吵。嫪毐喝醉了,朝對方大聲呵斥:“我乃秦王的‘假父’,你又算老幾,敢跟我爭!”
嫪毐小人得志,囂張跋扈,引得怨聲載道。酒席之事發(fā)生后,不斷有人向嬴政告發(fā),嫪毐是假宦官,他以此為幌子,與趙姬私通,生有二子,并與太后密謀:“秦王死后,就讓他倆的孩子即位?!?/p>
當然,此時嫪毐的勢力并沒有能力奪權(quán)。盡管《戰(zhàn)國策·秦策》中,有魏王結(jié)交嫪毐,所謂“天下必舍呂氏而從嫪氏”之語。但是,縱橫家言,不可盡信。
這只能理解為,魏國懼怕呂不韋,從而挑撥離間。從現(xiàn)有史料來看,在秦國朝政,嫪毐完全無法與呂不韋相抗衡,雙方也沒有過斗爭的痕跡。
但是,嬴政還未奪回權(quán)力,倒平白無故多了個爹,他已忍無可忍。
年輕人如果不主動去爭取,永遠難成大事,即便生在帝王家,也是如此。
于是,當嬴政感覺自己羽翼豐滿,他終于露出了鋒利的獠牙。
對嬴政而言,要實現(xiàn)親政,就必須扳倒呂不韋。可呂不韋作為相國,權(quán)傾朝野,難以下手。
▲秦始皇嬴政。
此時,全靠嫪毐送上“助攻”,一出后宮丑聞,成為壓倒呂不韋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元前238年,二十二歲的嬴政前往雍城祖廟行加冠禮,下榻于蘄年宮。
早已膨脹的嫪毐與門客密謀,矯借秦王御璽與太后璽,發(fā)兵作亂,向蘄年宮進軍,企圖謀害嬴政。
嬴政對此早有察覺,只等嫪毐自投羅網(wǎng)。他急命楚國宗室出身的相國昌平君、昌文君平叛。嫪毐房事雖在行,兵事一竅不通,遇上秦軍,立刻大敗而歸。嬴政下令追擊,將他斬殺,滅其三族。
嫪毐這一幫烏合之眾,被一網(wǎng)打盡。參加叛亂的大臣衛(wèi)尉竭、內(nèi)史肆等一并梟首,車裂示眾。嫪毐的門客們,罪輕者沒收家財,罰為“鬼薪”(供役宗廟的取薪者),罪重者四千余人,均被奪爵遷蜀。
最可憐的是,趙姬和嫪毐生的兩個幼子。無辜的他們被嬴政下令,當場撲殺。趙姬本人則被遷往萯陽宮,遭到軟禁。
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嬴政開始了他殘暴的政治生涯,壓抑許久的他,仿佛在發(fā)泄多年來積攢的怨恨。
嫪毐并非嬴政真正的目標,他一心想對付的是,執(zhí)掌秦國朝政十三年的“仲父”呂不韋。
嫪毐作亂時,呂不韋被嬴政架空,完全蒙在鼓里,不僅沒有參與平叛,還被昌平君(楚國公子,多年后叛秦)等新貴迅速取代。等他反應過來,為時已晚。
經(jīng)過對嫪毐一案的徹查,呂不韋私通太后,進獻嫪毐等丑事自然被一一揭穿。嬴政若要論罪,呂不韋在劫難逃。
另外,據(jù)張蔭麟先生推測,由于“種族之見”,秦國宗室對呂不韋也多加以排斥。呂不韋以衛(wèi)人的身份執(zhí)掌秦政,他的門客又多來自三晉,和他結(jié)交的太后還是趙國女子。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一部分老秦人深信此道。
此時,“鄭國渠”事件引發(fā)秦人新一輪的恐慌。
鄭國是著名的水利專家,來自韓國。韓國見秦國步步緊逼,亡國之難近在咫尺,為了消磨秦國的國力,才派鄭國入秦,向秦國建議,修筑一道溝通涇水和洛水的工程。當時,主政的呂不韋同意了。
▲鄭國渠位置示意圖。
沒想到,鄭國渠才修了一半,嬴政接過權(quán)力,韓國 “疲秦”的陰謀泄露,鄭國也被當作間諜。鄭國急忙辯駁,這工程只不過能為韓國延續(xù)幾年國祚,可是對秦國子民卻大有益處,可建萬世之功。
鄭國一番話,得到嬴政諒解,鄭國渠得以修建完成,并造福八百里秦川百姓。若不是因為此渠確實對秦國有利,這一偉大工程估計要就此作廢了。
鄭國一案,使秦國宗室抓住把柄。他們說得振振有詞,聲稱外來人士不過是來離間我大秦的,請求將他們驅(qū)逐。于是,無可奈何的嬴政下了著名的“逐客令”,要將外籍游士驅(qū)逐出境。
處置呂不韋,正是在這樣的政治環(huán)境下。公元前237年,即嫪毐作亂的第二年,嬴政將早已靠邊站的呂不韋正式罷免。
嬴政最初并不想置呂不韋于死地,只是將其罷免,以鞏固王權(quán)。因此,嬴政命呂不韋退居河南封地,給他就此歸隱,頤養(yǎng)天年的機會。
沒想到,在呂不韋罷相的一年多里,來自各國的賓客、使者頻頻前去拜訪,相望于道。同時,呂不韋的門客們還屢次向嬴政游說,為他求情。這些行為,都成了呂不韋的催命符。
嬴政放下最后的一絲容忍,下詔質(zhì)問呂不韋:
“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于秦,號稱仲父?”
何功?何親?嬴政自然心知肚明。呂不韋扶持子楚上位,又輔佐年少的嬴政,歷經(jīng)兩朝,執(zhí)政十三年,不可不謂勞苦功高。一朝指大于臂,丑聞敗露,就為千夫所指。
同時,嬴政嫌呂不韋在封地住得太舒服,令其舉家遷徙蜀地。呂不韋接到詔書,心灰意冷,自知嬴政絕不會放過自己,于是飲鴆自盡。
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這個把生意做到朝堂之上的大商人,終究難逃厄運。
呂不韋名譽掃地,幸虧他的門客們感念其恩德,不顧殺身之禍,私自將他收葬在洛陽北邙山,前來送葬的人絡繹不絕。
聽說這事兒,嬴政又動怒了,對前去送葬的人進行嚴懲:
原是三晉遷來秦國的人,驅(qū)逐出境;原為秦國人,俸祿在六百石以上者,免爵流放。
嬴政嚴正申明:“從今以后,敢學嫪毐、呂不韋大逆不道的,就是他們這樣的下場?!?/p>
二十三歲的嬴政,接過渴望已久的權(quán)力。身處咸陽宮中,孤傲的他舉目眺望,國內(nèi),已經(jīng)沒有威脅,國外,六國皆不是秦國的對手,統(tǒng)一的大業(yè)終于傳到他的手中。
▲“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薄緞≌铡?br>
呂不韋所規(guī)劃的政治藍圖,是反對專制,施行仁政。而嬴政最終將其盡數(shù)推翻,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起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制帝國。
短短兩年間,年輕的嬴政雷厲風行,借由嫪毐之亂,成功將呂不韋拉下馬。誰曾料到,這一內(nèi)亂,竟引發(fā)了改變中國歷史的蝴蝶效應。
以后的數(shù)千年中國史,都沿著嬴政之路走下去,而不是呂不韋之路。福兮禍兮,沒有定論,畢竟歷史不是戲劇,無法重演。
參考文獻:
(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2006年版
(漢)劉向:《戰(zhàn)國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09年版
張蔭麟:《中國史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馬非百:《秦始皇帝傳》,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朱紹侯:《秦相呂不韋功過簡論》,《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