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宛建國,中國當代著名畫家。1955年生于河南安陽?,F為中國書畫研究院特騁教授,河南省對外文化交流委員會委員,安陽太行書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南分會資深會員,曾在中央美院,中央工藝美院進修學習,1994年起多次旅居中東國家游學和創(chuàng)作。
其擅長山水、花鳥畫創(chuàng)作,能工善寫,畫風中西合璧,雅俗共賞,既有深厚的中國畫傳統筆墨,又兼具濃鬱的西洋水彩風韻和唯美的藝術情節(jié)。畫面意境雋秀,富有詩意。由于其具備西方油畫、水彩畫的深厚功底,既能呈現北方山水畫的雄渾壯麗,又能繪出南國景色的清新典雅。近幾年,其以彩墨風景與花鳥融為一體畫,在構圖上采用全景式構圖,創(chuàng)作出全新的新面貌,使的繪畫藝術進入了自己的新階段。畫面更呈顯出豐富多姿,生機盎然,獨具特色。作品多次參加國家和省級大賽并獲獎,是一位畫風全面、技藝成熟的開拓型實力畫家。其作品具有觀賞,品鑒,收藏,且有價值升值空間很高一位畫家。作品曾被中國文字博物館,北京美術館,以及東南亞等國家藝術館和各界人士收藏。
《四季四條屏》135×68cm×4(條)
淺評畫家宛建國和他的山水畫
韞玉
宛建國是一個唯美主義的畫家,對大自然有著獨特的審美觀點。行萬里路是他從藝的決心,他懂得外師造化中的心源的道理,知道真山真水是真正的老師,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源泉。
山水畫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是稟愛自然的精華、天地的秀氣、晴雨、寒暑、朝昏、晝夜,有著無窮的妙趣。他用敏銳的心把大自然中的宏觀萬象孕于心中。
《春華錦秀圖》240×100cm
《春雨瀟瀟潤太行》240×100cm
對于一個山水畫家來說,對山水本身的認識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他的足跡遍及名山大川、名剎古跡,穿行在群山峻嶺之間,奔波于歷史的遺跡之中,他總是樂此不彼,把自己深入生活之中得到的靈感、觀察到的自然景物、體悟到的真知灼見,全都幻化成自己的筆墨語言。每一處都激發(fā)著他的創(chuàng)作欲望,啟發(fā)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他開啟創(chuàng)作的心捫,把豐富的文化韻味和鮮明的個人特征,躍然紙上,讓他在繪畫的天地間恣意倘佯。我們曾經與他一起同行采風,他的速寫本從不離手,恨不得將世間萬物盡收筆下,盡收心中,他像春蠶吐絲一樣,慢慢地吐著自己的絲綢之路。
《春水爭流》240×70cm
《松山云水圖》240×45cm
站在他的畫作前觀看他的畫作,畫面渾厚歷練又不失細膩,筆墨蒼勁有力,色彩清馨自然,整體氣勢磅礴,在他的筆下,太行的巍峨、泰岳的雄壯、黃山的秀麗都被他以神來之筆描繪的淋漓盡致。透過畫面仿佛能聆聽到來自遙遠的古剎鐘聲,能參與到發(fā)生在那山水古韻之間的神秘故事中,就連周圍的空氣也彌漫著大自然的韻味。在那博大的畫面面前,那深邃曠達的意境,那蒼茫蔥郁的明暗處理,濃厚凝重的力度感,蒼勁有力的線條,強烈的色彩對比,無不給人一種心底的震撼和視覺上的沖擊感。把展現大自然生命氣息的同時,更蘊涵著畫家對藝術的真誠和個性的張揚。
《秋林寂靜》240×100cm
《雲壑春喧》240×70cm
失去筆墨的藝術性,也就失去了作品表現的藝術魅力。筆墨有著它的不可替代性和畫面的質的決定性。宛老師的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筆墨造型”,無論是宋人以筆墨寫“形”,還是元人以筆墨寫”心“,他們從某種程度上都完備了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過程,宛老師就是通過水墨渲染來反映自然造化和超出象外的”虛靜澄懷“的情懷,將內心世界情懷移入自然, 不求氣而氣韻自在,不求法而法在其中,造化自為我有,從而達到天人合一境界。
《夢境南國》240×100cm
《鷺鳴林溪》240×70cm
他賦予筆墨氣韻、超遠、寧靜、空靈等豐富的內涵,展現在他的畫面之中。
盡管個性不等于創(chuàng)作個性,但是創(chuàng)作個性卻和個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宛老師在探索其藝術風格上筆墨語言明朗化,清晰化,”心隨筆運,筆隨心動“,把看到的、悟到的自然與想象融入到筆墨中,讓我們在他的畫作中感受到氤氳神韻,在彌漫了生命氣象的律動中,體味到了那奇異變化的視覺所蘊涵的意興抒發(fā)。名山大川,險峰奇樹在他的筆下顯得鐘靈毓秀,豪邁、灑脫、氣象萬千。
《太行春韻》240×70cm
《一彎清河繞山村》135×68cm
都說”畫如其人 “,一點不假,宛老師對繪畫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對藝術的一絲不茍,也正是他平時為人處世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他豁達、開朗、細膩、誠懇,我們在他的畫中可以捕捉到他的影子。他用真誠、平靜的心態(tài)去描繪大自然的博大和永恒,一步一步,扎扎實實,不求浮華,不追世俗,將激情融入筆墨中,默默地尋找自己的筆墨語言。
《古木寒山》180×90cm
《幽居圖》180×90cm
《寂靜秋林》135×68cm
《太行天河》240×120cm
《平湖秋月》135×68cm
《竹林鷺影》135×68cm
《春雨花黃》135×68cm
《祁連雲橫》180×90cm
《山水圖》135×68cm
《太行雄秀圖》240×1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