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中道上,吐魯番地區(qū)有兩個著名的姊妹故城,一個叫高昌,一個叫交河,它們曾經在歷史上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文明,今天我非常有幸?guī)ьI各位參觀其中的一座——交河故城。
二:位置
交河故城位于吐魯番以西13公里的雅爾乃孜溝中,當?shù)氐睦习傩辗Q它為“雅爾和圖”,我們乘車15分鐘就可以到達。
三:名稱的由來和交河故城的形狀
交河一詞最早的由來見于班固《漢書.西域傳》:車師前國,王治交河,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交河故城外觀的土崖因河水切割呈柳葉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北最長1650米,東西最寬處300米,因四周河谷環(huán)繞,讓人覺得它更像一艘被擱淺的歷史巨輪。
四:歷史沿革
①由于這是一塊天然的、地勢險要的黃土臺地,因此,公元前3世紀左右,姑師人為了躲避戰(zhàn)亂、洪水、猛獸,選擇了這里定居下來。②自張騫出使西域后,漢朝在交河與匈奴進行了5次大的戰(zhàn)役,史稱“五爭車師”。到公元前60年,漢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從此交河歸屬于中央王朝的管理。③兩晉南北朝,吐魯番的政治經濟中心偏移到了高昌,交河成為了一個陪都。④公元640年,唐滅高昌曲氏王國,并設西州,安西都護府的旗幟一度在交河上空高高飄揚。唐代詩人李頎的“白日登山望峰火,黃昏飲馬傍交河”應該是這一歷史時期的真實寫照。⑤公元840年,回鶻人西遷,公元866年,一支回鶻人在這里建立了高昌回鶻國,交
河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軍事重鎮(zhèn)。⑥1275年,由于蒙古族后裔海都、篤哇的攻打,守城半年之久的高昌回鶻國被攻破,交河也隨著高昌一起毀于戰(zhàn)火之中。⑦1442年,明朝吏部侍郎陳誠游歷交河,寫下了“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設危城水上頭。斷壁懸崖多險要,荒臺廢址幾春秋?!庇纱丝梢?當時的交河已經被廢棄多年。從此,交河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五:布局
交河故城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子午大道,把交河分成了3個區(qū)域,交河故城總面積約43萬平方米,以現(xiàn)在的建筑來統(tǒng)計,建筑面積大約在22萬到30萬平方米,現(xiàn)在的交河是它鼎盛時期的規(guī)模,大體為唐代遺存。子午大道的東側為東區(qū),主要有民居、官署、練兵場、嬰兒墓和一座東門,建筑面積約78000平方米,西區(qū)分布著許多手工作坊,當年的集市一定是在這里,北區(qū)也就是子午大道的最北端,以大佛市為主體的有大佛塔、西北小佛塔、西南小佛塔。城北區(qū)還有一組十分壯觀的塔群,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塔林,塔林的中央是一座土坯壘砌的金剛寶座式大塔,上部曾有塑像,現(xiàn)在已蕩然無存,四角各有25個小塔,排列縱橫成5的方正,總計101座塔。
六:建筑特色
①交河故城是一塊天然的黃土臺地,離兩側河谷高達30米,所以沒有城墻,是這個城市的特色之一。②古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依賴天險而保護自已。進入故城,房屋的建筑很奇特,尤其是東區(qū)的居民區(qū),可以看到古代的百姓利用“減地法”簡單而且迅速建造了自已的家園。③除了用大量的“減地法”建造民居外,北部的寺院區(qū),多用“干打壘”的形式,所筑的板夾泥垛墻,也是交河故城的建筑特色之一。④交河故城在不同的區(qū)域間有寬大的街道相連,但奇怪的是,在街道兩側的土崖上,竟然看不到一扇門和一扇窗,相必這也是古代的百姓為了防止敵人入城之后而設的保護手段吧!
七:幾大亮點
①和平時期城中的百姓可以打開東門進入河谷中取水,戰(zhàn)亂時怎么辦?據考古工作者考證,交河故城有古井300多處,至今仍有多處古井依然有水,這就解決了戰(zhàn)時整個城池百姓用水的問題。②歷史上許多人一直認為交河故城只有南門和東門,但最近這些年的考古證明,交河故城還有第三座城門:西門。南門古時是運送糧草之門,是座可操作的吊橋,戰(zhàn)時收起,與對岸隔絕,東門是進入河谷東岸取水之門,此門還有一軍事設施——甕城,看得出來,戰(zhàn)時這里也成為誘敵和殺敵的場所。西門因為是在西側的斷崖處,最近幾年才被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據說是古代戰(zhàn)時凱旋的將士們進入之門。③位于東部官署區(qū)練兵場西側,有大大小小200多個嬰兒墓穴坑,這為我們留下了交河的千古之謎。
八:結尾
當漫步在這黃色高大的迷宮中,感受故城的殘缺之美,咀嚼歷史的厚重,歲月的無情,它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幽思。篇二:交河故城導游詞
交河故城導游詞
各位游客:
大家好,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中道上,吐魯番有兩個著名的姊妹故城,一個是
高昌,一個是交河,它們曾在歷史上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文明,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
有“東方龐貝城”之稱的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于吐魯番市西南大約13公里的牙爾乃孜溝中,從我們現(xiàn)在的賓
館出發(fā),大約需要二十分鐘,牙爾乃孜溝是遠古時代由洪水沖刷而成的一道河谷,經過千年沖蝕,在河谷中形成了一個平面呈柳葉形狀的河心洲,交河故城就座落
在這個長1700m最寬處300m的河心洲上。
“交河”這個名字,最早出現(xiàn)在《漢書,西域傳》中,“車師前國,王治交河
城,河水分流繞下,故號交河?!睆倪@里可以看出來交河實際上是漢文的音譯,
也有可能是中原地區(qū)人們對它的稱謂。當?shù)氐木S吾爾族把交河故城稱為“雅爾和
圖”,是“崖兒城”的意思。
交河故城是歷史上有名的奇城,王城和佛城。為什么說他奇呢?因為它是世
界上唯一一座從原生土中挖出的古城,城里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筑方法。這得
益于吐魯番盆地的獨特氣候,吐魯番盆地降水量極少,蒸發(fā)量大,氣候干燥,有
了這樣極度干燥的環(huán)境,聰明的交河古代居民采用了最適合這里的建筑方法。從
生土中掏挖出這樣一座城來,創(chuàng)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跡,我們知道,古代的城市最
重要的作用是防御,所以一般的古城,城墻都建的很高很厚,而交河故城則利用
天然形的陡峭崖岸寬百米深三十米的河谷建起了得天獨厚的防御系統(tǒng)。
那么在這樣的城里生活的是什么人呢?據《史記》記載,這里早期居住著姑
師人,早在戰(zhàn)國時期姑師人就已經進入了階級社會,活動遍及新疆東部,這個河
心洲就是他們的據點之一。西漢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控制著西域,阻斷了
絲綢之路的交通,甚至經常騷擾漢王朝,漢武帝繼位后漢朝有防御轉為反擊,而
姑師人生活的這片的土地是開辟西域的通道,戰(zhàn)略地形極為重要,因此西漢王朝
與匈奴對“姑師”展開了長期反復的爭奪,史稱“五爭車師”,最終西漢王朝取
得了勝利。公元前109年,漢朝大將趙破奴攻破姑師,將原來姑師人的領地按地
理形勢劃分為八國,車師前國、車師后國和山周六國,交河就是車師前國的王部。
從這時起一直到公元450年車師前國滅亡。交河一直是車師前國的王城,也是吐
魯番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就是我們稱它為王城的原因。
車師前國滅亡之后,這里又經歷高昌王國、唐西周和高昌回鶻時期,從高昌
王國起,吐魯番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轉移到了交河的姊妹城高昌故城中。
而交河一直作為吐魯番地區(qū)除高昌外的另一個重要城市,在歷史上占有一席之
地。
交河的歷史一直延續(xù)到13世紀末,在那場由西蒙古貴族海都都哇發(fā)動的叛亂中,交河損失慘重,就此毀廢于連綿的戰(zhàn)火之中。交河的歷史結束了,高昌回鶻人成了交河最后的居民,所以現(xiàn)在交河故城中留存的大多是高昌回鶻時期的遺跡。
那交河為什么又是佛城呢?高昌回鶻時期正是佛教盛行時期,當時交河人口
不過6000,僧人就有1000多,家家禮佛誦經,是名副其實的佛城。如今的交河城,在斷壁殘垣中仍留有不少佛寺和佛塔的遺跡。
現(xiàn)在,交河故城就在眼前。在這里,我要強調一下,這里氣候非常炎熱,大
家要多帶些水,以免中暑。這個城市比較大,徒步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但是里面沒有廁所,因此大家可以先去廁所在跟隨我進去。
現(xiàn)在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就是南城門了,您可能會覺得這不過是一條普通的豁
口,這是因為戰(zhàn)爭的破壞,城門上端坍塌的緣故。交河故城面積約22萬平方米,經歷了無數(shù)次戰(zhàn)爭劫難,現(xiàn)存的建筑遺跡主要集中在故城中南部,南門入口這一帶則是毀壞得最嚴重的部分。我們腳下這條橫貫南北的子午大道是通向最北端的佛寺的,它把故城分為了東西兩塊。東邊是官署區(qū),主體面積約8000平方米,但這些建筑大多已不存在了,在這些遺址中唯一可見的就是這座很大的地下庭院了,頂上的天井八米見方,旁邊的兩道斜坡寬約五米,單從這些遺跡來看,就可以聯(lián)想到當時門禁森嚴的情景了。據考證這里曾是車師前國的王宮,也是安西都護府的治所,它的作用是官署和銀行,八百多年前,這里的墻上畫滿了壁畫,并掛著很多佛龕,可見當時佛教多么地下庭院是城內唯一一處廣場,當年的車師人就是在這里進行貿易活動的。官署區(qū)有一處奇怪的墓地,幾百座半百長的長方形墓穴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埋葬著幾百個嬰兒,人們稱它為嬰兒墓,沒有姓名沒有墓志,整齊地完全一樣,墓穴大小排列整齊,交河城內有很多謎,嬰兒墓也許是最難解開的謎了。
大道西邊是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區(qū),他們挖地為院,隔梁為墻,掏洞為室,這
一帶有很多民宅都保存的較為完整,甚至今天仍可以堂堂入室。
大家或許已經注意到了,城中大街兩旁盡是高厚的圍墻,臨街不見一個門窗,
這便是交河城精心設計,帶眼明顯防御自衛(wèi)目的的居民區(qū),縱橫連接的街道把建筑分割為若干個小區(qū),很像唐代城市的里坊這種建筑布局足以說明,交河城曾在唐代進行過一次有規(guī)劃的重修改建,唐以前的痕跡早已面目全非了。
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規(guī)模居全城之最的佛教寺院,寺院由山門、庭院、
大殿、僧房、古井等組成,南北長88米,東西主體建筑面積5200平方米,前面是庭院,后面是佛殿,側面的這是僧房。我們先看看寺院的北面的這所佛殿,中間的這個是方形塔柱,塔柱的四面有28個佛龕,可惜的是佛龕的佛像大多被破壞,甚至失去了蹤影,這一區(qū)的佛寺建筑方法跟前面的官署區(qū)以及西面小院有非常明顯的差別,采用的是交河特有的板筑法,也只有在這樣干旱少雨的情況下,才能采用這種方法。佛教前面兩側各有一口井,井非常深,大家小心,左邊這口井曾經出土過一男兩以及一匹馬的尸體,專家們推測,可能是在交河最后的戰(zhàn)亂中,他們想到佛寺中尋求庇護,結果不小心掉進井里,這座龐大的寺院伴隨回鶻高昌王朝走完了最后的歲月。
現(xiàn)在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組壯觀的塔群,共有101座塔,中央是一座大佛
塔,四角各25座小塔,排列成縱橫各五的方陣。遺憾的是由于人為地破壞,只有這些遺跡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的佛教是多么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