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經(jīng)歷
1924年,在大學里,在作畫的同時,開始以白話執(zhí)筆為文;1月13日,在《晨報》副刊上,以瑞唐為筆名發(fā)表短篇小說處女作《女兒身世太凄涼》,接著又發(fā)表《資本家之圣誕》及雜感《朝霧中的哈大門大街》等。
1925年1月10日,奠定在文壇上的地位的成名之作《酒后》在《現(xiàn)代評論》(第一卷第五期)上發(fā)表;3月21日,短篇小說《繡枕》又在同一刊物(第一卷第十五期)發(fā)表,引起了廣泛的注意。至此創(chuàng)作的興趣更濃,除在《現(xiàn)代評論》上發(fā)表小說外,也在《新月》月刊、《晨報》副鐫、《燕大周刊》《文學雜志》《大公文藝》《武漢文藝》《文學季刊》《開明》《國聞周刊》及《中國文藝》上發(fā)表作品。
1928年,春新月書店出版了第一個短篇小說集《花之寺》('現(xiàn)代文藝叢書'第四種),由陳源編定。
在武漢,在授課之馀,還努力創(chuàng)作;為了'搜羅華中文藝天才',還主編《武漢文藝》。
1930年,短篇小說集《女人》('現(xiàn)代文藝叢書'之一)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35年,良友圖書出版公司出版了兒童短篇集《小哥兒倆》('良友文學叢書'第二十種)。
1960年,新加坡星洲世界書局和馬來亞青年書局,出版了以中國婦女和兒童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小說自選集《凌叔華短篇小說選》和以海外紀勝及文藝詩歌評介為內(nèi)容的散文集《愛山廬夢影》。
1972年至1981年,先后五次回國,遍訪祖國的大好河山,作畫寫文,優(yōu)美的散文《敦煌禮贊》(刊于《大公報在港復刊三十周年紀念集》)就是參加了敦煌石窟后寫下的佳作。先后發(fā)表獨幕劇,在香港《大公報》《南洋商報》上發(fā)表介紹祖國名勝和文藝作品多篇。
也用英文寫作,所寫的一些關于祖國的文化藝術、風俗人情的作品如《漢畫石拓》《明代木版畫》《中國庭園》《鄉(xiāng)村生活》《敦煌千佛洞》等,在英國各報刊發(fā)表后,得到知識界的普遍好評,尤為英國現(xiàn)代最有名氣的女文學家維吉妮婭·伍爾芙(Virginia Woolf)和英國桂冠女詩人薩克威爾·威斯特(Vita Sackville-Wost)所贊賞。
她的自傳體的英文作品《古韻》(ANCIENT MELODIES)是在V·Woolf指導下寫成的,被譽為是一部令人陶醉的作品。英國讀書協(xié)會(Book Society)評它為當年最暢銷的名著,《星期日泰晤士報》文學增刊還特別撰文加以介紹。也因此而馳名于國際文壇。
畫展
僑居異國三十多年,曾先后在巴黎、倫敦、波士頓等地博物館和新加坡、(木兵)城商會內(nèi)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1962年12月,Cenuschi博物院為了紀念已故院長、著名漢學家格洛肖特逝世十周年,應邀在巴黎Musee Cenuschi舉辦中國文人和自己的畫展。這是轟動巴黎的一次畫展。這次畫展,除她自己的三十多幅畫外,還展出收藏的元明清三代大畫家董其昌、倪瓚、陳老蓮、惲南田、傅青主、石濤、李(魚單)、鄭板橋、金冬心、趙之謙等人的名作,這些珍品曾印成紀念巨冊。另外,還展出了收藏的文物、文房四寶及金石。法國電視臺、電臺廣為介紹,《世界報》和《費加羅報》等大報刊均刊專文贊揚。法蘭西科學院著名院士、作家安德列·莫羅瓦(Andre Maurois)特撰文介紹她的畫。莫羅瓦的文章刊印在她畫的明信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