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張門清輝


蘇軾故去,北宋一代風華隨之黯然。而一代有一代之人杰,巴蜀作為華夏英才之淵藪,自然又會孕育出新的飽學豪杰之士,繼續(xù)滌蕩天地,引領風騷。這其中,張浚張栻父子就是典型代表。

張浚于1097年(哲宗紹圣四年)生于四川綿竹,為西漢留侯張良、唐朝開元時期名相張九齡之弟張九皋之后。四歲時父母亡故,成為孤兒,但他從小行直視端,不語誑言,已顯大器之象。后入太學,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年僅21歲登進士第,調山南府士曹參軍。


靖康初,張浚任太常簿。汴京開封陷落后,張浚得知宋高宗在應天府即位,遂馳赴應天府,除樞密院編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之后金兵南侵,高宗南走揚州,張浚進言說:“中原是天下之根本,希望修葺東京、關陜、襄鄧以待巡幸”。之后高宗召見,對他說:“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欲有所作為,卻如想一飛沖天而無羽翼,你留下來輔助我吧”。遂授任御營使司參贊軍事,從此張浚得以在軍事領域嶄露頭角。

張浚根據形勢,預計金人必來攻,大洪水將至,而南宋朝廷晏然自得,毫不防備,故力勸宰相黃潛善、汪伯彥要盡早防范,但二人皆笑張浚過慮。

建炎三年(1129年)春,金人果然侵犯南方,高宗已到錢塘,留下朱勝非在吳門抗御,讓張浚一同節(jié)制軍馬。后來朱勝非被召回,張浚單獨留下,獨撐危局。當時潰兵數(shù)萬,所至之處剽掠不已,張浚皆盡力平定下來。后宋高宗在臨安被將領苗傅、劉正彥所廢。張浚組織呂頤浩、張俊、韓世忠、劉光世等擊敗苗傅、劉正彥,使高宗復位,被任知樞密院事。

建炎四年(1130年),為鞏固家鄉(xiāng)故國的防御,張浚提出經營川陜的重大建議,并親自出任川陜宣撫處置使。到任之后即訪問風俗,罷斥奸贓,以搜攬豪杰為先務,諸將悉從聽命。其組織能力與凝結核作用可見一斑。

張浚在關陜三年,訓練新兵,以劉子羽為上賓,趙開為都轉運使,擢吳玠為大將守鳳翔。劉子羽善理財,而吳玠每戰(zhàn)必勝。西北遺民,歸附日眾。所以雖然其后關陜丟失,但全蜀安全,且以形勢牽制東南,江、淮亦賴以安。所以從此意義上說,張?;刈o川陜,自有深意在焉。


紹興元年(1131年),金將烏魯進攻和尚原,張浚麾下的吳玠乘險擊之,金人大敗走。完顏兀術親自出馬,吳玠及其弟吳璘又大破之。這就是吳玠的大散關和尚原之戰(zhàn)。張浚論功升檢校少保、定國軍節(jié)度使。

紹興四年(1134年),張浚被召至臨安,后謫居福州。次年出任右宰相。

紹興六年(1136年),部署諸路軍馬北伐金朝扶植的劉豫政權,進取中原。九月,劉豫出兵反撲,高宗下令兩淮守軍南撤。張浚為保長江天險,星夜馳至采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制止宋軍撤退,擊退劉豫軍。

紹興七年(1137年)因人事安排建議而出現(xiàn)意外叛降事件,張浚引咎辭相。

紹興九年(1139年)正月,宋高宗與金和議,張浚復官。但因多次上書反對高宗﹑秦檜與金議和,被排擠出朝。二月,出任福州知州,福建路安撫大使。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訂立紹興和議;同月,授張浚檢校太傅、崇信軍節(jié)度使、萬壽觀使閑差,次年封和國公。

紹興十六年(1146年)七月,張浚上奏備戰(zhàn)抗金,秦檜大怒,張浚被罷去檢校少傅、節(jié)度使、國公官爵,只保留文階官特進,以提舉宮觀,紹興二十年(1150年)又移往永州居住。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秦檜死。十二月,張浚被重新起用,恢復觀文殿大學士職銜及和國公爵位,任判洪州(今江西南昌)。此前不久,張浚因母死守喪,于是奉柩歸葬西川,到達江陵時,又上奏請高宗備戰(zhàn)抗金,引起新任宰相、秦檜黨羽萬俟卨、湯思退的不滿,高宗也以“今復論兵,極為生事”沒有采納。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十月,張浚再次被貶往永州。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正月,金軍南犯已迫在眉睫,高宗在不得不作抵抗準備的同時,也放寬了對張浚居住地點的限制。十月,宋金戰(zhàn)爭開始,又起用張浚。至年末高宗又認為終歸于和,所以并不重用張浚。直到次年五月,又才任命張浚專一措置兩淮事務兼兩淮及沿江軍馬,全面負責江淮防務。關鍵之時,人臣如棋子,棄用之間,全賴主上一時之意。秩序廢弛如此,安得不敗。六月,高宗退位,孝宗即位,張浚復為樞密使。

隆興元年(1163年),封為魏國公,都督江淮軍馬渡淮北伐,收復宿州等地,后因部下將領不和,兵敗符離(今安徽宿州)。主和派勢力隨即抬頭,秦檜黨羽湯思退被任為右相兼樞密使,議和活動也在進行中。

隆興二年(1164年)三月,張浚視師淮上,積極部署抗金措施。四月,被召回朝,隨后江淮都督府也被罷,在太上皇宋高宗干預下,左相湯思退更加緊進行降金乞和活動,張浚感到抗金無望,即求致仕,遂被罷相,授少師、保信軍節(jié)度使、出判福州。同年八月,張浚病卒,葬寧鄉(xiāng),贈太保,后加贈太師。


張浚不僅軍功了得,在宋金之戰(zhàn)中對川陜又保境安民之功,而且其文治齊家之德也勘稱典范,兒子張栻、師侄朱熹,皆成一代大儒,引領湘水浩蕩余波,至今未絕。

張栻于1133年(高宗紹興三年)出生于四川閬中。當時其父張浚率吳玠、吳璘大敗金軍于和尚原之后,于次年奏迎母親由綿竹家鄉(xiāng)來閬中軍中奉養(yǎng),其妻也隨太夫人前往,張栻即降生于閬中。

紹興八年(1138年),張栻6歲,隨父至永州居住,自此開始了在湖湘的學問生涯。

紹興十六(1146年),張栻14歲,隨父居連州,從王大寶游學。王大寶是潮州海陽人,曾知連州,后召為禮部尚書。張浚貶官至連州,即令張栻從之學。此時,張浚又親自教授張栻《周易》。

紹興二十年(1150年)至三十年間,正是張栻18至28歲的青春時光。這段時間,張栻隨父移居永州,主要是從父學習儒家仁義之道,并受到二程理學思想的薰陶。其間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張栻祖母逝世,張栻隨張浚護喪歸葬于四川綿竹故里。后返永州。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張栻29歲,前往衡山拜見胡宏為師,問河南程氏學。胡宏對張栻的學問十分欣賞,許為“天下之英才”。是年張浚到潭州(今湖南長沙),張栻亦隨父居潭州城南之妙高峰,筑城南書院,以教來學者。


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張栻31歲,以蔭補官,以年少周旋于幕府之中,內贊密謀。在此之前,張栻始見得宋孝宗。他進言希望皇帝進一步內省俯察研習古事,啟用親近賢人孝宗對張栻的見解感到驚嘆,于是始定君臣之契。這也是張栻從政的開始。同年,張栻與一個重要的同志相見,一段儒林盛世就此開始。

讀者也許還記得前文提及的劉子羽,也即張浚的軍事參謀,就是他向張浚大力推薦吳玠的那個人。他不僅是力主抗金的將領,還是學問淵博的學者。劉子羽與吏部侍郎朱松關系很好,朱松去世時,將兒子托付給他。劉子羽與弟弟劉子翚一同教導朱松之子,這個爭氣的兒子就是后來的大儒朱熹,也就是說,朱熹也就是張栻爸爸張浚的師侄晚輩。這一年,張栻與朱熹首次見面,引為知己。

乾道二年(1166年),張栻34歲。潭州重修岳麓書院建成,地方官劉珙對張栻的學問一向敬佩,請張栻主教岳麓書院。張栻對劉珙重修書院之舉極為稱贊,作《潭州重修岳麓書院記》。至此,張栻來往于湘江兩岸的城南、岳麓兩書院講學授徒,傳道授業(yè)。張栻辦學的規(guī)模后來已遠遠超過當年胡宏主持的碧泉書院,這樣一來,湖湘學派的重心從衡山轉移到了長沙。南宋湖南文化發(fā)展,人才之盛,實與張栻講學于岳麓、城南兩書院分不開。黃宗羲評價說:“湖南一派,在當時為最盛”。這說明張栻講學授徒,確立湖湘學派的影響之大。 

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從福建崇安啟程來到長沙,與張栻“會友講學”,并展開學術辯論。這是兩人的第三次會面。朱熹抵達長沙時,受到張栻的熱情款待。朱,張兩人在一起討論了《中庸》中的重大理論問題,相互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兩人的辯學和相互影響,開創(chuàng)了書院自由講學的新風,對于促進學術思想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次張朱二人的“潭州嘉會”共兩個月,兩人相與講學于岳麓、城南書院,附近的學者聞風而至,聽者甚眾,一時盛況空前,成為岳麓書院史上的大事。


此后,張栻與朱熹一直保持密切的學術交流,又與另一位大儒呂祖謙論學,史稱三人為“東南三賢”。乾道八年(1172年),劉珙復知潭州,再次整修了岳麓書院。張栻復往來于長沙岳麓、城南兩書院主持教事,教授學者。

淳熙二年(1175年),張栻赴靜江府任。張栻到任后,精簡州兵,汰冗補闕。并傳令各酋長不得相互虜掠,仇殺生事。頓時廣西境內清平,方外柔服,社會治安得到治理。

淳熙五年(1178年),孝宗聞張栻治理靜江有方,乃詔特轉承事郎進直寶文閣,尋除秘閣修撰、荊湖北路轉運副使,改知江陵府,安撫本路。張栻到任后,整頓軍政,一天去除貪吏十四人,把放縱賊匪的首要官員全部彈劾。

淳頤七年(1180年)二月六日,詔張栻以右文殿修撰提舉武夷山沖佑觀。詔書未到,張栻卻先于二月二日因病卒于江陵府舍,終年48歲。其弟張杓護喪歸葬于其父張浚墓側。


張氏父子于南宋一代的文治武功可謂貢獻甚巨,尤其張浚與其他中興板蕩之臣不同,他在建立功業(yè)的過程中一心系念家鄉(xiāng)故國,讓鄉(xiāng)土四川在宋金之戰(zhàn)中沒有遭遇生靈涂炭之災,這一點就算功德無量,德性昭然。張栻作為岳麓書院的靈魂人物,與自己學兄朱熹一起在書院的歷史中流下了千古足跡。岳麓書院對后世湖南的學術文脈影響極大,湘學圖譜在后世結出了累累碩果。當湖南人豪邁地說出“大江東去,無非湘江余波”之時,可曾想到這余波之源,是發(fā)源于天府之國呢?

附錄張栻詩一首:

蜀江東下接襄江,總是當年蔽芾棠。

此地回旋莫嫌窄,且教春色滿三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長篇歷史小說《吾道南來》作品梗概
張械
朱熹《岳麓書院學規(guī)》
南宋張浚浪戰(zhàn)誤國,為何名聲卻很好?他有一個好兒子
劉氏名勝——劉公神道碑
書院的歷史地圖|綿竹,從張栻說起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