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font>
亭是園林中重要的點(diǎn)景建筑,多建于路旁或水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在建筑形態(tài)上的特征是“有頂無墻”。在《園冶》中,亭“造式無定,隨意合宜則制,惟地圖可略式也?!奔词钦f,這許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為原則,只要平面確定,其形式便基本確定了。
自古四大名亭:醉翁亭、愛晚亭、陶然亭、湖心亭。
△ 醉翁亭
△湖心亭
△愛晚亭
△陶然亭
臺“臺,觀四方而高者?!?/font>
高而平的建筑叫臺,一般筑成方形。臺是最古老的園林建筑形式之一,臺上可以有建筑,也可以沒有建筑。規(guī)模較大、較高者便叫壇。
武漢名勝古琴臺,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的發(fā)源地,又名俞伯牙臺。據(jù)傳是后人為紀(jì)念伯牙和子期之間的深厚情誼所建。
△古琴臺
樓“樓,重屋也?!?/font>
《說文》中,樓的解釋為:“重屋曰樓”。在園林中一般用作臥室、書房或用來觀賞風(fēng)景。有些樓因?yàn)樽銐蚋撸渤33蔀閳@中的一景。
《古詩十九首》中有“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梢姡?dāng)時(shí)的“樓”和現(xiàn)在所指的“樓”相差無幾。
黃鶴樓和岳陽樓分別因?yàn)閮墒啄捴巳丝诘脑娋涠劽诒姟?/p>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p>
△黃鶴樓
“吳楚東南柝,乾坤日夜浮。”
△岳陽樓
閣
重屋為樓,四敞為閣。
“樓閣樓閣”,閣與樓似乎總是連著出現(xiàn)。閣與樓近似,體量較小巧,可以看做架空小樓層。其特點(diǎn)是通常四周設(shè)隔扇或欄桿回廊,供遠(yuǎn)眺、游憩、藏書和供佛之用。
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滕王閣,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滕王閣雪景
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屋?!?/font>
軒的古意為有窗的長廊或小屋。多為高而敞的建筑,但體量不大。軒的形式類型也較多,形狀各異,如同寬的廊,是一種點(diǎn)綴性的建筑。造園者在布局時(shí)要考慮到何處設(shè)軒,它既非主體,但又要有一定的視覺感染力,可以看作是“引景”之物。
拙政園中,化蘇軾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fēng)我 ”的與誰同坐軒,其四面皆可觀景,扇形的窗、扇形的軒,獨(dú)特的設(shè)計(jì)使其別具趣味。
△與誰同坐軒
榭“建在高土臺或水面(或臨水)上的建筑。”
水邊建筑,人們在此倚欄賞景。榭不但多設(shè)與水邊,而且多設(shè)于水之南岸,視線向北而觀景。建筑在南,水面在北,所見之景是向陽的;若反之,則水面反射陽光,很刺眼,而且對面之景是背陽的,也不好看。
位于中山陵園的流徽榭,初建時(shí),陵園工程師顧文鈺大膽地在卷棚式的白色亭頂上覆以乳白色的琉璃瓦,加上紅色立柱,形成美不勝收的水中倒影。
△流徽榭
廊“屋檐下的過道或獨(dú)立的有頂?shù)倪^道?!?/font>
廊是連接兩個(gè)建筑物之間的通道。上有頂棚,以柱支撐,用以遮陽、擋雨;也便于人們游走過程中觀賞景物。
著名的頤和園長廊不僅因其“最長的廊”而聞名,更因梁枋上精美的14000余幅彩繪,而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jì)錄大全》。
△頤和園長廊
舫“不系舟?!?/font>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園林的水面上建造起來的一種船型建筑物。似船而不能劃動,故而稱之為“不系舟”。舫大多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
蘇州拙政園內(nèi)香洲石舫,建筑元素豐富,從船頭至船尾,依次為臺、亭、軒、樓、廊??芍^以石舫展示園林建筑形式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