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在歐美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暴跌的疊加效應下,A股大跌超過2%,市場對于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再次襲來,對于外盤消息的敏感也成了A股低迷的一個注腳:熊市時每一個負面消息都會被放大。
筆者認為,A股中期不會有牛市。判斷的理由基于下面幾個因素:中國經濟轉型尚待確認;股市供給面無限,而需求面有限;市場利率仍在高位運行。
對于目前中國經濟走勢,普遍的觀點是單純靠投資拉動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在經濟真正轉型之前,投資者對于經濟發(fā)展的質量將有持續(xù)的質疑,投資者只能保持謹慎樂觀。
與此同時,在勞動力工資持續(xù)上漲的背景下,通貨膨脹率將會在未來較長時間內維持高位,而超發(fā)的貨幣也需要較長時間的緊縮政策來消化。
另外,對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雖然主流觀點認為從資產負債率衡量,債務風險依然可控,但從草根調查來看,地方融資平臺還債依然過于依賴土地,可是最近的房地產調控給土地出讓形勢帶來了不確定性。
但對于中國經濟也不應過于悲觀,在城市化進程尚未完成之時,消費增長仍然可期,經濟的發(fā)展引擎從出口、投資,轉為消費拉動的過程,會催生出大量需求。
從股市供給面來看,再融資和新股發(fā)行都在最近兩年提速,而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個過程將會持續(xù),中國證監(jiān)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曾表示,“僅無錫一市,符合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條件的公司就有近千家,而全國又有至少十座像無錫這樣的城市。”因此,即使考慮到發(fā)審委的“產能”有限,今后數年每年都會有數百家新公司上市。
需求方面,由于貨幣緊縮將會維持較長時間,這會造成市場資金減少,股市需求面萎縮。
因此,在需求相對有限、供給相對無限的情況下,股市出現大牛市的概率不大,進一步說,如果發(fā)行審核制度將來改成備案制的話,供給遠遠大于需求的現象會進一步突出。
再看市場利率,金融學理論告訴我們,股票的價格與利率成反比,也就是說,利率越低時,股票價格越高,同時,低利率也會促進經濟增長,但是從現在的市場利率看,3月期SHIBOR和7天回購利率一直高企,三年期企業(yè)債收益也不斷攀高,所以,高市場利率的環(huán)境并不支持牛市產生。
基于上面的幾點理由,筆者認為A股中期不會有牛市?,F在中國A股的情形,類似70年代的美國股市,在同樣的持續(xù)高通脹背景下,美國那次熊市持續(xù)了十年,而中國的熊市,才剛剛進入上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