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一個概念就是皇帝會賜給親信大臣一個純金的免死金牌,上面有大大的“免死”兩個字,通常在危機時刻,免死金牌一出,官府眾人都瑟瑟發(fā)抖,劇情也成功進入轉(zhuǎn)折。
圖注:古裝劇中的免死金牌
但是歷史上真的有免死金牌嗎?免死金牌真的這樣好用嗎?本期以史為鑒就跟大家簡單聊一聊免死金牌的故事。
首先免死金牌這一說只是民間的叫法,在官方史書里面叫作“丹書鐵券”;
而且所謂的“免死金牌”并不像影視劇里的一樣,只有大大的免死兩個字的金牌子,而是寫有幾百個小字的弧形鐵券。
丹書鐵券這種東西最早是漢高祖劉邦發(fā)明的,劉邦建立大漢后就給功臣分封土地爵位,為了證明給誰封了什么爵,承諾了什么事,就制造了鐵契,用丹砂填充文字,再用“金匱、石室”封好,鄭重其事地藏于宗廟之中。
“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于宗廟”。
但是這個丹書鐵券并沒有免死的作用;到了幾百年后的南北朝時期,各種政權(quán)為了籠絡(luò)大臣,就開始在鐵券上增加各種承諾,免除死罪的條款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的。而且這一時期的鐵券刻字后用金粉裝飾,所以又稱“金書鐵券”;
到了隋唐時期,基本上給開國元勛發(fā)金書鐵券已經(jīng)成為常規(guī)操作了,而且這種鐵券上的免死條款也出現(xiàn)了次數(shù),比如有的免死一次,有的免死三次;更有甚者,不僅受賜者自己免死,連他的子孫也可以免死1-3次;
圖注:錢镠鐵券,長29.8厘米,寬52厘米,厚2.41厘米,重約132兩,形狀如一塊瓦片。鐵券上的字都是填金的,所以又被稱為“金書鐵券”,現(xiàn)存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目前國內(nèi)可考的最古老的“金書鐵券”是唐代唐昭宗頒賜給吳越國王錢镠的。
乾寧四年(公元897年),錢镠的老上司準備謀反,錢镠一心忠于大唐,趕緊把這消息匯報給唐昭宗,后來還帥軍平定了叛亂。
當時各地節(jié)度使都不把皇帝當回事,錢镠這種一心向著大唐的重臣太少了,唐昭宗很是激動,直接給錢镠頒發(fā)了這個金書鐵券,上面用金子寫了三百余字,除了表明頒發(fā)鐵券的原因,還說明錢镠本人可以持此鐵券免除九次死罪,其子孫后代可以免除三次死罪。
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圖注:吳越王錢镠
錢镠拿到鐵券后基本上也用不上了,因為唐代馬上就滅亡了,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的局面,而錢镠也成了吳越王。
此時建立后唐的李存勖也正在給自己親信各種頒發(fā)金書鐵券。
比如他給親信大臣郭崇韜賜予金書鐵券,鐵券上夸張的寫道可以饒恕他十次死罪。
但是后來郭崇韜和李存勖兒子李繼岌發(fā)生矛盾,李繼岌直接在成都假借議事的名義,誘殺了郭崇韜。免十次死罪的鐵券根本用不上。
到了明代,朱元璋建立大明,他麾下的開國大臣們也想混個丹書鐵券,免死金牌啥的,但是跟著朱元璋的大都是泥腿子出身,沒見過免死金牌是啥樣的。
這時候有人說,臺州有錢家的后人有一張錢镠鐵券,于是朱元璋就照著錢镠鐵券的樣子,分為公侯伯等七個等級,外面刻著擁有者的履歷,戰(zhàn)功,中間刻著免罪的次數(shù)等,造了97副之多。
根據(jù)記載,明代這個鐵券是圓形,左側(cè)半圓是賜給功臣的,右側(cè)半圓是藏在內(nèi)府的。要是有爭議,拿出來合在一起一看就知道。
洪武二年,太祖欲封功臣,議為鐵券,而未有定制?;蜓耘_州民錢允一有家藏吳越王镠唐賜鐵券,遂遣使取之,因其式而損益焉。其制如瓦,第為七等?!饪搪臍v、恩數(shù)之詳,以記其功;中鐫免罪、減祿之數(shù),以防其過。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功臣,右藏內(nèi)府,有故則合之,以取信焉。
但是吧,明代拿到免死鐵券的不但沒能免死,而且基本上就提前判了死刑了!
比如大明開國第一元勛李善長,當時朱元璋賜給他金書鐵券,說明不但免李善長2次死罪,還給他兒子免除一次死罪。結(jié)果是二十年后,因為胡惟庸謀反牽連,李善長全家七十余人全部被處死。
再比如藍玉,雖然戰(zhàn)功顯赫,有世襲免死鐵券,但是因為自己驕傲自大,不但自己被剝皮實草,全家滅門,還連累了許多擁有免死鐵券的功臣,藍玉案被株連被殺的多達一萬五千多人……
影視劇里的表演,大家看看就好,千萬別當真了。畢竟歷史上擁有了免死鐵券的人,經(jīng)常是不但不代表可以免死,反而成了獲得者的催命符。
文/以史為鑒
圖/網(wǎng)絡(luò)
參考資料/
《明史》
《“鐵券”真的能夠免死嗎?》 法制日報
《國寶檔案》 CCTV 20161216 赤城尋珍——金書鐵券
更多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漢武帝打了40年仗,用5招解決大漢的軍費問題,后世受益匪淺!
開城談判:中美首次談判桌上的交鋒!中朝5名談判代表都是誰?
師長被俘,首戰(zhàn)幾乎全軍覆沒,朝鮮戰(zhàn)爭中美第24師為何這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