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
提到中國銅奔馬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件俗稱為馬踏飛燕的文物自從出土以來,就吸引了全國、全世界人民的關(guān)注。尤其是它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的造型,不僅僅從精神上展示了奔馬的神速,更是當(dāng)時的工匠已經(jīng)準(zhǔn)確掌握了力學(xué)平衡的原理的證明。
銅奔馬在出土之后,迅速成為中國出土文物之中最知名的一件,也成為了甘肅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更在1983年就被國家旅游局選定為中國旅游標(biāo)志;
銅奔馬雖然精美至極,但是因為出土的武威雷臺漢墓并未發(fā)現(xiàn)有墓志相關(guān)資料,銅奔馬的主人是誰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巨大的謎團。
當(dāng)時甘肅博物館的專家根據(jù)墓葬中出土的漢代五銖錢,以及其他騎兵俑上提到的“守左騎千人張掖長張君”等銘文,在考古報告中斷定銅奔馬是東漢文物;但是也有人提出異議,認(rèn)為墓葬還可能是漢魏、西晉、晉末、前涼等時期。
關(guān)于銅奔馬的主人,也就是墓葬主人,一般都認(rèn)為是墓葬中出土印章上殘存的“XX將軍”,或者是曾任武威郡左騎千人官的“張君”,但是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結(jié)論。
5月12日,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王琦發(fā)布《甘肅武威出土銅奔馬及墓主人再研究》一文,明確提出4大新證據(jù),直接認(rèn)為銅奔馬的主人就是三國時期殺了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的宛城名將張繡!
廢話不說,直接把王館長提出的證據(jù)列出來:
甘肅武威擂臺漢墓出土?xí)r,已經(jīng)被人為破壞,許多資料都已經(jīng)遺失,甚至銅奔馬以及其他依仗馬的發(fā)現(xiàn)也都是被盜墓者裝到麻袋中帶出。
雖然盜墓賊被抓,文物被追回,但是盜墓賊也說不清這批陪葬品的具體位置以及布局,所以后來考古專家只能大致排列,把最精美的銅奔馬放在最前方。
而有字的“守左騎千人張掖長張君”的銅馬、俑人,則只不過是眾多青銅車馬儀仗隊中的一員,精美程度和三足騰空的銅奔馬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出土車馬儀仗上的銘文,右二文字為為“守左騎千人張掖長張君騎馬一匹,牽馬奴一人”
再加上,整個墓葬的規(guī)格較大,不但隨葬有威武雄壯的銅車馬儀仗俑隊,還有其他大量的精美隨葬品,地上還鋪有28000 多枚五銖錢。
據(jù)《后漢書》記載:“中二千石歿后,賜墓葬鋪地錢二萬?!?br>
可以判斷墓主人是東漢時期秩比二千石以上中高級官吏,不可能是一個只統(tǒng)帥一千人的“張掖長”!
而東漢時期,武威郡出身秩比二千石以上中高級官吏并不太多。
在雷臺漢墓中曾出土了四枚龜鈕銀質(zhì)印章。
圖注:館藏在國家博物館的國寶——滇王金印
在東漢時期,印章都有明確的等級劃分,比如諸侯王的都是金制,文字刻的是是“某王之璽”,比如著名國寶“滇王之璽”;
而朝廷高級官員三公、前后左右四將軍的印章也是金質(zhì),不過印章是龜鈕,文字刻的是“某官之章”;
比三公四將軍低一等的就是兩千石的官員了,他們的印章是銀印龜鈕。
而雷臺漢墓出土的銀質(zhì)龜鈕印章可以明確主人身份是兩千石以上的高官。
但是,一般來說,有印章就有文字,所以印章都是辨別墓葬主人的絕佳證明,但是唯獨武威雷臺漢墓的印章卻給墓主人的辨別平添了許多謎團。
圖注:雷臺漢墓四枚銀印電子顯微鏡照片
根據(jù)考古報告顯示,這四枚印章竟然沒有一枚的文字是完整的,而且印面留下了好多深深的劃痕,好像是故意把印上的名字劃掉,不讓人分辨出來。
甘肅省博物館前館長初世賓和前副館長張朋川二位先生,對著四枚銀印再三仔細(xì)觀察,依稀辨認(rèn)出兩枚破壞不那么徹底的“XX將軍”之印的前兩字可能為“破羌”二字。
也就是說,墓主人極有可能是武威出身的東漢“破羌將軍”!
破羌將軍是兩千石的高官,在史書當(dāng)中肯定有記載,而且加上依仗馬上確定墓主人姓張,那么這一目標(biāo)進一步縮小了。
東漢末年,武威郡人士,官居破羌將軍,姓張!這幾條線索統(tǒng)統(tǒng)指向一個人——三國時期在宛城擊敗曹操,殺死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的宛城太守張繡!
而且如果墓主人是張繡的話,第三個證據(jù)也就很合理了。
《三國志·魏書》記載:“張繡,武威祖厲人,驃騎將軍張濟族子。“而且張繡在賈詡的支持下,雖然殺掉了曹操長子,但是在官渡之戰(zhàn)的關(guān)鍵階段投降曹操,替曹操去掉了后顧之憂。
于是曹操并未追究張繡的殺子之仇,反而給他高官厚祿,甚至和張繡主動聯(lián)姻:“為子均取繡女,拜揚武將軍。”
等到官渡之戰(zhàn)曹操戰(zhàn)勝袁紹后,張繡因為有功被封為”破羌將軍“。
等到張繡跟著曹操打敗了袁譚,曹操又給張繡增加了食邑,張繡總共食邑達到兩千戶。陳壽在《三國志》里也評價道,當(dāng)時天下殘破,人口十成存一,跟著曹操的親信將領(lǐng)封賞都沒有超過千戶的,只有張繡特別多!
官渡之役,繡力戰(zhàn)有功,遷破羌將軍。從破袁譚於南皮,復(fù)增邑凡二千戶。是時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諸將封未有滿千戶者,而繡特多?!龂疚簳?br>
而給張繡出主意的賈詡,也成為曹操最貼心的謀士之一,在曹丕立太子這件事情上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曹操大度不追究張繡的責(zé)任,不代表別人不追究。
因為曹昂的死,曹操原配丁夫人直接和曹操離婚,甚至至死都不原諒曹操!曹操臨死前也說:“我這一生行事問心無愧,但唯獨不知道在黃泉之下,曹昂問我母親在哪?我該如何回答呢?”
因為哥哥曹昂的死,讓曹丕非常痛恨張繡。
根據(jù)記載,曹丕曾對著張繡大罵:”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
也是因為曹丕的記恨和大罵,讓張繡非常不安。
畢竟曹昂死后曹丕就是曹操長子了,等曹操死后曹丕上位,張繡全家都會很危險!為了保證家族,于是張繡選擇了自殺!
五官將數(shù)因請會,發(fā)怒曰:"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繡心不自安,乃自殺?!嶙⑷龂疽郝?/p>
《三國志》中沒有提到張繡是自殺,只說張繡跟著曹操北征烏桓的時候死在半路上,謚號為”定侯“。安民大慮曰定,定侯算是美謚了。
但是張繡死后,曹丕并沒有解恨。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在漢中、荊州、合肥同時和劉備、孫權(quán)開戰(zhàn),情況十分不妙。
在九、十月的時候,關(guān)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而就在此時,建安二十四年九月,在曹魏的大本營鄴城,有一個名叫魏諷的人發(fā)起叛亂,大概可能是趁著曹操不在,企圖殺掉曹丕,或者是聯(lián)合關(guān)羽挽救漢獻帝。
但是因為處事不密,被曹丕知道了,曹丕直接快刀斬亂麻,把這幾個叛亂的全給殺掉,連坐了好多人,而恰好張繡的兒子張泉也在其中,直接被曹丕殺掉了。
所以,張繡死后,以侯爵歸葬武威,因為張繡害死了曹操長子,得罪了曹丕,因此為了避禍,低調(diào)下葬。這也解釋了為何印章上存在人為破壞的痕跡,張繡后代為了低調(diào)避禍,干脆把張繡印章上的名號都故意抹去。
但是既然是張繡之墓,為何出土的車馬儀仗中會有”守左騎千人張掖長張君“的字樣呢?
經(jīng)過考證,在中國古代的葬禮上,有一種”賵[fèng]賻[fù]制度“。
《荀子·大略篇》說:“貨財曰賻,輿馬曰賵,衣服曰褳,玩好曰贈,玉貝曰晗?!?/p>
《左傳·隱公元年》:“賵,所以助主人送葬也”;
翻譯過來之后就是逝者的親朋好友在葬禮上會贈送一批陪葬品,送錢的叫賻[fù],送陪葬車馬的叫做賵[fèng]。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墓中會出土無論是工藝、細(xì)節(jié)都相差很大的兩批陪葬青銅車馬器。
所以出土的銅車馬上面雖然寫了銘文是”守左騎千人張掖長張君”,但這位張君不是墓主人,而是墓主送葬的親友。
而根據(jù)當(dāng)時考古隊清理墓葬時的情況,也發(fā)現(xiàn)墓葬后室內(nèi)擺有兩具棺木,另外一具棺木應(yīng)該是墓主人的夫人過一段時間去世后,二次合葬入墓葬中。
所以推測后面這一批不同的陪葬車馬是墓主張繡的夫人去世后,親屬隨葬了另一批工藝粗糙且刻有銘文的銅車馬。
而且在東漢晚期盛行多室磚券墓,同一家族幾代人先后葬入同一墓穴中是普遍現(xiàn)象,而且每次入葬都有隨葬品,這也證明了這幾批青銅器不是同時間陪葬的器物。
不知道您如何看銅奔馬的主人是張繡這一結(jié)論的呢?
文/以史為鑒
圖/網(wǎng)絡(luò)
參考資料/
《甘肅武威出土銅奔馬及墓主人再研究》
《國寶故事鮮為人知的銅奔馬出土之謎 》
《裴松之注解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