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種植物,風一吹就翻白,農民見到就鏟除,殊不知價值珍貴
農村一種植物,農民采摘喂豬,殊不知是價值珍貴的“中國草”
在農村,有很多植物,這些植物構成了農村無限的風光,然而,并不是每一種植物都會受到歡迎,也不是每一種有價值的植物,它的價值都會被發(fā)現,就像我們人,雖然每一個人都非常有才能,但您的才能不一定會被最大化的發(fā)揮,有的時候也埋沒了,植物也一樣,有很多有價值的植物,農民見到就鏟除,當然,也有的農民把它們采摘來喂豬,殊不知這其中有一種植物是價值珍貴的“中國草”。
本文所要說的“中國草”,其實在農村是一種常見的植物,這種植物有一個特點,導致它在很遠的地方都能被人們所發(fā)現,這種植物,風一吹它就翻白,遠遠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如果不是周圍的環(huán)境不同,您一定以為這里積滿了雪。其實那只是它的葉子被風吹翻了而已。
既然它敢號稱“中國草”,顧名思義,這種草在中國是非常廣泛的,它主要產自我國的云南,貴州,廣西,廣東,江西,浙江,湖北,四川,福建,陜西,河南等地方,它的命名字叫苧麻,是咱們中國特有的植物,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于紡織業(yè),用苧麻制成的纖維,號稱“纖維之王”,制成的布料,如果妥善保存,可以千年不腐爛。而咱們國家的苧麻的產量約占全世界注目產量的9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草”。而且用途廣泛,是中國的一種國寶。
而到了現代,用苧麻做成的布料,由于比較粗糙,所以在農村,這種制造技術已經失傳,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人愿意再穿粗麻衣服了,可以說是一種傳統(tǒng)技術的丟失。
既然無法再用苧麻織成布料,也無法換取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所以沒有人管了,由于苧麻生長的能力特別強,繁殖能力也很強,所以農民見到就把它鏟除了,怕它影響莊稼的生長,其實這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民以食為天,沒有經濟價值、實用價值的苧麻,被鏟除在情理之中,但也十分可惜。
在農村,農民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對于植物也是一樣的,也追求植物的價值的最大化,苧麻既然不能用于紡織業(yè),那么,有農民就試著把它做柴燒,但做柴火燒的時候不耐燒,所以很多農民干脆把它砍了扔掉。
而另外一些農民發(fā)現,苧麻其實可以用于養(yǎng)殖業(yè),也就有農民把它采摘了,把它拿來喂豬,喂牛,喂羊,甚至是喂養(yǎng)小兔子,這些動物倒是非常喜歡吃苧麻葉,總算還能利用一部分價值。
當然,很多朋友都在這兒的時候,可能也會覺得把苧麻用來喂豬,或者喂養(yǎng)其它的動物,確實是有一點可惜,畢竟它是著名的“中國草”。
嫩葉也可養(yǎng)蠶,喂豬、喂羊等等,作為青飼料。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食用。可謂價值比較大,但是它和另一種植物蝎子草很像,大家別認錯了哦。
朋友們,你們認識苧麻嗎?知道它的價值嗎?問問家里的老人,或者農村的朋友,他們是否用過苧麻制品,比如搓麻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