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中俄邊境地區(qū)虎林市虎頭鎮(zhèn)的人,大都游覽過虎頭軍事要塞。走進那潮濕陰暗、斑駁陸離的水泥隧洞,面對這一功能齊全、異常堅固的戰(zhàn)爭機器,人們往往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當年日本關東軍在中國土地上的種種罪行。
但是,許多人卻不知道,70年前在這片土地上曾發(fā)生過一場水陸空立體戰(zhàn),并以1000多名蘇聯(lián)官兵和2000多名日本關東軍守備隊官兵的生命為代價,終止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比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延遲了11天。正因如此,這里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終結(jié)地。
日軍侵占虎頭,秘密修建要塞
虎頭是一個邊陲小鎮(zhèn),坐落在完達山的余脈——虎頭山上,面臨烏蘇里江,與俄羅斯伊曼市隔江相望。
1933年,日本關東軍侵占虎頭后,為了防備蘇聯(lián),即在這里駐扎重兵,并著手秘密修建地下要塞。他們認為,“虎頭恰似正對著符拉迪沃斯托克和烏蘇里斯克咽喉的匕首,又像直插蘇聯(lián)濱海邊疆區(qū)心臟部位的長矛槍尖?!边@句話,一語道破了日本關東軍的天機——這里是有朝一日進攻蘇聯(lián)的橋頭堡。
虎頭的地形如一只兇猛的臥虎。高昂的虎頭,隔江雄視著蘇聯(lián)的伊曼市、伊曼鐵道橋、西伯利亞鐵路及薩里斯基軍事區(qū)。進,可切斷蘇聯(lián)的鐵路、公路、水路運輸;援,可支援綏芬河、東寧的日軍主力向蘇聯(lián)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區(qū)進攻,阻止從伯力南下增援的蘇軍。
虎頭要塞大大小小共有十余處,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其中,猛虎山是主要陣地,虎東山、虎北山為其兩翼前沿陣地,成鉗形以南北兩線呈護衛(wèi)陣勢;虎西山、虎嘯山兩個陣地位于猛虎山主陣地西面,為猛虎山后方第二線陣地。主陣地猛虎山由中猛虎山、東猛虎山、西猛虎山三個丘陵組成,周圍是沼澤地帶,形成難以通行的天然屏障。
起初,日軍以中猛虎山為中心修建地下工事,由山底向東西猛虎山延伸,長達8公里,之后又延伸到虎北山和虎嘯山,形成了巨大的地下隧道網(wǎng)絡。隧道寬、高約3~4米,用3米厚的鋼筋水泥澆鑄。地下工事包括指揮所、通訊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糧庫、彈藥庫、發(fā)電所等,有豎井直通山頂觀測所和出入口、通風口、槍眼、炮眼、反擊口等幾十條橫豎通道,像蜘蛛網(wǎng)一樣在山底下向各處延伸。工事上面自然植被茂密,不見一點兒人工痕跡。要塞外圍,筑有野戰(zhàn)工事和飛機場。
正是由于虎頭要塞的分布范圍廣、工事規(guī)模大、軍事設施全、防御堅固、攻擊力強,日本關東軍將其吹噓為永久要塞——東方“馬奇諾防線”。
1945年8月,虎頭要塞由日本關東軍虎頭國境守備隊的1387名官兵防守,配備有40厘米口徑榴彈炮1門和各種遠射程炮。
1934年——1939年,虎頭要塞修建費時6年,征用勞工十余萬,大部分是日軍從中國關內(nèi)及東北騙招和抓來的勞工,也有部分中國軍隊的被俘官兵——殘酷的勞役,非人的待遇,加上食物缺乏及超強度的體力勞動,大批勞工被折磨至死或被槍殺。由于當時修筑虎頭要塞是在秘密狀態(tài)下進行的,而且日本關東軍為保守軍事秘密,處死中國勞工也是在秘密狀態(tài)下進行的,勞工死亡的準確數(shù)字已難于統(tǒng)計。
虎頭要塞修建完工后,日本關東軍謊稱舉行慶??⒐ぱ鐣?,將勞工和被俘人員集中到猛虎山西麓(猛虎谷)的洼地里。其中,有的被俘軍官識破了這一詭計想逃,卻被抓回,并強行趕到洼地。宴會進行到高潮時,機關槍突然從山頂一齊向洼地掃射過來。宴會在機槍的火舌中頓時化作血腥的屠場,尸體疊壓,血流成河。
蘇軍強行渡江,進攻虎頭要塞
1945年8月6日,位于虎頭西南方烏蘇里江畔的新橋國境監(jiān)視哨被蘇聯(lián)紅軍挺進隊突然包圍。日本守備隊立即下達了戰(zhàn)備令。
8月8日11時58分,蘇聯(lián)薩里斯基軍事區(qū)的重炮(15厘米口徑榴彈炮)打出了第一發(fā)炮彈,擊中完達車站背后的倉庫,引起連鎖性爆炸。巨響震撼了整個虎頭鎮(zhèn),煙塵彌漫,一片昏黑。
8月9日1時5分,集結(jié)于蘇聯(lián)伊曼附近的16門20厘米口徑的蘇軍重型榴彈炮,一齊向虎頭的日本關東軍陣地開火。蘇聯(lián)第57邊防總隊在炮火的掩護下,乘坐汽艇和小船,強渡烏蘇里江和松阿察河,對日軍的所有哨所進行襲擊,經(jīng)過一個小時的激戰(zhàn),消滅日本關東軍260名,占領了日軍的江邊哨所,控制了邊境線。
日軍進行了還擊,炮兵第一中隊4小隊用40厘米口徑大炮打響了射向蘇聯(lián)境內(nèi)軍事目標的第一炮,共發(fā)射11發(fā)炮彈。
蘇聯(lián)邊防軍占領了日軍的所有江邊哨所后,天空忽然陰云密布,下起了滂沱大雨,雨水淹沒了道路,烏蘇里江支流松阿察河水暴漲出槽,但蘇軍仍按原先的作戰(zhàn)計劃,兵分三路強渡烏蘇里江:一路在距虎林縣城東南60公里的倒木溝、東林子一帶橫渡松阿察河;一路在距虎頭北面約30公里的小木河、阿布沁河口一帶橫渡烏蘇里江;一路直插虎頭西南的黃泥河、月牙泡一帶,切斷虎頭通往虎林的交通線,形成對虎頭要塞的南北兩翼策應態(tài)勢。
當日晚6時30分,蘇軍的炮火再次猛烈襲擊,對日軍地面軍事目標展開摧毀性打擊。這是蘇軍渡江前清掃障礙的炮擊。
蘇軍的突然襲擊,給日軍造成巨大損失,虎頭要塞地域的道路、地面工事、營房、通訊設施、鐵路和車站均遭到嚴重破壞,使日軍的警戒部隊和司令部中斷聯(lián)系。由于守備隊長西脅武大佐去掖河的日本第五軍部開會未歸,守備隊炮兵隊隊長大木正大尉代行其指揮權。大木正下令,人員和大炮等裝備進入要塞。直到8月10日天色微明,日軍才進入預定陣地和地下工事。
8月10日凌晨,伊曼方向的蘇軍炮兵又突然對虎頭要塞地域先進行了15分鐘的急襲射,再進行等速射。接著,蘇空軍的49架伊爾-4轟炸機在50架殲擊機的掩護下,對虎頭要塞地域的工事連續(xù)轟炸了兩個小時,并強擊了日軍炮兵隊。
7時左右,蘇軍在對岸重炮火力的掩護下,乘汽艇于虎頭日軍前哨陣地強行登陸。日軍則集中了各種火力進行狙擊。由于蘇軍的炮火掩護力強,先頭部隊成功登陸。這時,蘇軍35集團軍1085團奪取東江邊碼頭的戰(zhàn)斗也打響了。
11時左右,從月牙泡、黃泥河方面迂回的蘇軍也進入日軍虎嘯山陣地前沿的飛機場附近,并很快攻占虎嘯山麓。與此同時,一部分蘇軍向石切山和小臨江臺展開進攻。
18時許,蘇軍以坦克開路,指揮陸軍從三個方向發(fā)起第一次總攻。日軍的虎頭要塞處于兵臨城下的嚴重態(tài)勢,地下要塞的多處混凝土掩體在飛機轟炸和重炮襲擊下出現(xiàn)嚴重崩裂。但是,近1400名日軍守備隊員進行了瘋狂的反擊。
日軍的火力裝備較強,如猛虎山主陣地就有40厘米大口徑火炮1門、16厘米口徑加農(nóng)炮6門,加上野炮、速射炮、曲射炮、迫擊炮,共計24門,特別是40厘米口徑的大炮,威力巨大。據(jù)日軍幸存者回憶,這門大炮發(fā)射時,陣地被震得天搖地動、耳膜欲穿,炮塔前的遮蔽林被削去一片,旋風將大樹連根拔起,旋上天空。整個陣地煙塵彌漫,一切都被濃黑色裹了起來。在其他陣地上,日軍也動用了所有的武器、人力向蘇軍反擊,令強大的蘇軍在虎頭要塞前數(shù)日止步不前。
日軍不僅正面同蘇軍較量,夜間還組織夜襲隊,偷襲蘇軍營地,不惜一切代價地與蘇軍死拼,給蘇軍造成很大傷亡。當年虎頭鎮(zhèn)的居民、至今仍然健在的姜老說,他逃難時,躲在虎西山西面飛機場旁邊的草甸子里,目睹了蘇軍在日軍的陣地前一片片倒下。
8月10日,蘇軍進攻虎西山的日軍陣地。開始,蘇軍勇猛地向上沖鋒,日軍躲在山上的工事里向蘇軍還擊。蘇軍雖然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去,但最終還是沖上了高地,并在高地上插上了紅旗??墒寝D(zhuǎn)眼間,日軍就從工事里沖了出來,瘋狂地向蘇軍殺過去。蘇軍頓時倒下一片,余下的退下山去,紅旗也被鬼子拔下去了。
在蘇日軍力明顯失衡的情況下,戰(zhàn)地司令官大木正竟下令炸毀無線電。他在軍官們面前叫嚷,在險惡的時候,要全員玉碎。他還命令部隊在多處隧道安放了50公斤重的炸藥包,一旦戰(zhàn)斗無望,就引爆自毀,決心與蘇軍死戰(zhàn)到底。
蘇軍攻占要塞,日軍被全殲
1945年8月19日這天,是虎頭要塞日本國境守備隊最悲慘的日子。前一天,即8月18日,蘇軍向日軍守備隊發(fā)出最后通牒,要日軍按照天皇的詔書無條件投降。但日軍由于銷毀了無線電臺,不曉得日本已宣布投降,仍堅持頑抗,還殺害了勸降的蘇軍信使。
于是,第二天,即8月19日,蘇軍采取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早晨,蘇軍一舉占領了東猛虎山頂,并在那里設置了前進觀測哨,然后動用了所有可以投入作戰(zhàn)的各種火炮,對猛虎山日軍陣地進行無休止的轟擊。爆炸聲連成一片,巨大的塊狀物和片狀物在煙塵中被拋向高空,日軍地下要塞各處的混凝土掩體在猛烈的震動中出現(xiàn)嚴重的崩裂,伴隨著崩裂發(fā)出了可怕的、巨大的聲響。
上午11時,蘇軍載有“卡秋莎”迫擊炮的戰(zhàn)車開進猛虎山,對日軍的猛虎谷炮塔猛烈炮擊,幾乎炮炮擊中目標。日軍炮塔倒塌崩裂,塵土飛揚,煙霧彌漫,遮天蔽日。因為日軍的炮彈已經(jīng)打光,只能用“發(fā)射炸藥”的辦法還擊蘇軍。
傍晚時分,幾十輛蘇軍野戰(zhàn)重炮車隊從虎頭鎮(zhèn)邊的樹林子邊緣向日軍的主陣地靠去。激戰(zhàn)一天,蘇軍攻占了日軍守備隊本部,駐守中猛虎山、東猛虎山陣地的日軍守備隊步兵1中隊、步兵隊本部、步兵炮中隊、炮兵隊本部全部被殲?;㈩^要塞各制高點均被蘇軍占領。殘余日軍無力反擊,驚慌地鉆進地下要塞頑抗。
當時,在猛虎山要塞區(qū)后方的虎嘯山還有由津久井準尉帶領的五十余名日軍幸存者。由于他們與主陣地失去了聯(lián)系,所以對主陣地猛虎山的情況一無所知。他們?nèi)奶煳匆姷教K軍的蹤影,向大虎嘯山派出的偵察兵也未發(fā)現(xiàn)蘇軍的蹤影,便歡呼雀躍,認為戰(zhàn)爭結(jié)束了,從尚未被炮火摧毀的地下要塞里爬了出來。
有人提出,虎頭要塞已經(jīng)不行了,是否應當考慮機動作戰(zhàn)。津久井準尉極力反對:“不行!沒有得到猛虎山或后方上級機關的通報,不能采取任意行動。我們必須死守虎頭?!庇谑牵麄儗⒁婚T受損的速射炮搬進地下要塞修復。
8月23日,他們突然發(fā)現(xiàn)山腰處有蘇軍卡車運行,又看到、聽到猛虎山各處騰起的爆炸煙塵和接連不斷的爆炸聲。
8月24日,他們又發(fā)現(xiàn)蘇軍的迫擊炮陣地,便將修好的速射炮推出要塞,運抵平頂山緣,利用傍晚暮色的掩護,對蘇軍迫擊炮陣地連發(fā)三炮。由于炮對鏡損壞,他們未擊中目標。但是,他們重新點燃的戰(zhàn)火再也無法熄滅了。他們的炮聲剛停,蘇軍的迫擊炮彈就雨點兒般向他們飛來,步兵也隨之對他們實施包圍,嚇得他們立即退縮到要塞里。
8月26日拂曉,龜縮在地下要塞里的50余名日軍官兵突然得到崗哨報告:“敵人來了!”
7時,崗哨報告:“虎西山下的蘇軍步兵部隊開始大規(guī)模移動?!苯又腥藞蟾?,蘇軍的重炮和野戰(zhàn)重炮從虎頭鎮(zhèn)方向開來。
8時,他們又發(fā)現(xiàn)蘇軍在虎嘯山周圍地帶布置了陣地,配備有重迫擊炮20門、20厘米口徑榴彈炮4門、15厘米口徑榴彈炮6門,1000余名步兵呈密集隊形散開。
這50余名日軍官兵感到死亡即將臨頭。9時,驚恐中的日軍迎來了蘇軍炮火的猛烈轟擊,重炮彈一顆接一顆地在他們的陣地上爆炸,大地如地震般震蕩。
蘇軍的炮擊持續(xù)20分鐘,突然停止后,步兵開始行動。激烈的槍聲不絕于耳,日軍從要塞里沖出來進行垂死抵抗,把手榴彈向蘇軍投去。然而,蘇軍攻擊得更加勇猛。突然,側(cè)翼又沖出一支日軍。原來,另外的要塞洞里也有活著的日軍,也不顧死活地朝蘇聯(lián)士兵沖過來。手榴彈爆炸聲、機關槍掃射聲交織在一起,雙方展開殊死搏斗……
1945年8月26日下午3時30分,虎頭日軍守備隊僅剩的53名官兵被蘇軍活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終場帷幕終于在虎頭落下。這次戰(zhàn)斗比二戰(zhàn)結(jié)束的時間拖后了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