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反映晚清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在亂世之中,他們生活無比艱難。)圖:碼頭上的兩名工人,其中一人使用土法給工友治療疼痛的胸部。當(dāng)時找郎中看病費用高昂,普通老百姓根本看不起。
路邊的土地廟,一名男子等待信徒們來供奉,這樣他就能吃到一些貢品。土地廟外側(cè)墻壁上有副對聯(lián),“噫敬我二老,好賜你三多?!眱?nèi)部墻壁上還有一副對聯(lián),“公公一方公道,婆婆好片婆心?!?/p>
走街串巷的賣豬肉小販。類似這樣的小本買賣,成為當(dāng)時窮苦老百姓的首選。不過,與其他小販不同的是,肉販絕大多數(shù)只會出現(xiàn)城鎮(zhèn)里,因為這里有錢人相對較多。
正在休息的苦力們,他們承包了一位鄉(xiāng)紳家中的磚塊搬運工作。當(dāng)時的農(nóng)村人,除了給地主鄉(xiāng)紳們種地外,閑暇時也會找一些零活來補貼家用。
路邊樹上犯人的首級,這是清朝的“梟首示眾”。所謂的“梟首示眾”是指,將犯人砍頭后,把首級裝在木籠子里,然后懸掛在城門口或路邊樹上,以達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房屋前正在紡線的女子,她裹著小腳。注意,這不是紡布,而是將蠶絲等紡成線,然后使用紡織機將線紡織成布。
洋人打獵,他雇傭了當(dāng)?shù)氐囊恍┐迕?,這是大家在深山的房屋前休息。這樣的房屋主要功能有兩點:一是護林員休息的地方;二是來山上打獵人暫時的落腳地。
集鎮(zhèn)路口的兩個小乞丐,他們是孤兒。
這是真正的三寸金蓮,看起來非常殘忍。史書記載,從北宋開始,纏足從宮廷貴族,逐漸普及到老百姓家中。當(dāng)時,纏足大約從五六歲就開始,用厚布將腳裹住,阻止其繼續(xù)發(fā)育,非常殘忍。
戴著木枷的犯人,即將被流放,這是好友來送他一程,順便給他喂口飯。當(dāng)時所戴木枷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犯人的罪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