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高 沂水長
圖片來源:王仕平/部分網(wǎng)絡(luò)
詩文作者:王仕平
?編輯制作:王仕平
音樂歌曲:《蒙山沂水》
歌唱演員:宋祖英
《蒙山沂水》
演唱 宋祖英
我的家鄉(xiāng)飛出一支歌
飄過蒙山高,流過沂水河
鳳雀來儀開屏迎賓客
紅色故事讓咱心頭熱
人人都夸沂蒙好
如今有更多的人來說
人人都說沂蒙人親
我要把新沂蒙唱給祖國
我的家鄉(xiāng)就是一支歌
唱得日子甜
唱出人心和
廣廈霓虹閃亮彩云間
濱河兩岸天寬地更闊
人人都夸沂蒙好
如今有更多的人來說
人人都說沂蒙人親
我要把新沂蒙唱給祖國。
蒙山巍巍,沂水浩蕩。沂蒙因沂河、蒙山而得名,數(shù)百、數(shù)千、數(shù)萬年來,這水與石的碰撞與交融,已經(jīng)沉淀成一種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人格和靈魂。在這里,沂蒙二字因了一種感天地、泣鬼神的水長山高而閃光。蒙山山脈發(fā)脈于泰山,自西北而東南延伸,綿亙75公里,跨平邑、費縣、蒙陰、沂南等縣境,面積達1125平方公里。與北面的泰沂山脈,共同組成魯中南低山丘陵區(qū)的脊骨。
北條蒙山山脈綿延在大田莊、南張莊、馬頭崖、竹園等鄉(xiāng)鎮(zhèn)。該山脈發(fā)脈自泰山,自西而東,在玉柱峰進入費縣境內(nèi),經(jīng)紫荊關(guān)、旗桿山折而向南,有華皮嶺(原名華劈頂)、玉皇頂(又名平仙頂),再北折至望海樓、東延至黃草關(guān),再東為燕子山;南折有貓頭山、青山、五彩山,再東折有牛皮嶺,逶迤而東入沂南縣境。
遲浩田為沂蒙精神題字
作者撰文軍旅書法家李海章書寫
作者撰文軍旅書法家陳金錄書寫
作者撰文軍旅書法家李海章書寫
臨沂市人民廣場
沂蒙山水我的家
蒙山,古稱“東蒙”、“東山”,素稱“亞岱”。地處山東省臨沂市西北、沂蒙山區(qū)腹地。是山東第一大山和第二高峰。是國家生態(tài)屏障的組成要素和區(qū)域自然格局的紐帶。
蒙山最高處在平邑縣境內(nèi)的龜蒙山頂,海拔1156米。
蒙山總面積1240平方公里,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有1000米以上山峰14座。蒙山為文化名山,歷史上屬于東夷文明,西周時期顓臾王主祭蒙山以來,向為登臨勝地?!渡袝び碡暋?、《詩經(jīng)·魯頌》、《論語》等均有記載,唐宋以來,文人墨客題詠極多。蒙山融道教、佛教、儒教于一體,凝練了具有時代意義的沂蒙精神。
蒙山是世界地質(zhì)公園、世界著名養(yǎng)生長壽旅游圣地、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中國生態(tài)名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zhì)公園,2014年入選《國際旅游度假目的地名錄》。
蒙山山脈走向圖
蒙山主峰“蒙山頂”標志
偉人峰的東側(cè)面像一個人的頭像剪影,從上往下,先是寬闊的額頭,接著是眉棱和眼,往下隆起部分象鼻子,再往下是緊閉的嘴唇。有人說像毛主席,有人還說下巴上有一個突起的痣,只是這痣稍大了一點兒。所以叫這座山為毛公峰??墒且灿腥苏f,那頭像剪影的鼻梁高聳,左面的樹叢可看作胡須,所以更像列寧。我們說,不管是象誰,它都是一位偉人,是靜臥在群山之上、仰望藍天的一個偉岸的身影,所以命名為偉人峰,是當之無愧的。
位于平邑縣境內(nèi)的雕刻巨型老壽星
蒙山龜蒙世界著名養(yǎng)生長壽圣地,位于臨沂平邑縣境內(nèi)。蒙山群峰嵯峨,重巒疊翠,森林茂密,風(fēng)光秀麗,以雄偉壯麗名著華夏,素有“九州之巨鎮(zhèn),巍然敦大觀”之稱。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秀出云表,聳翠天際,因其狀如神龜伏臥云端而得名,為山東第二高峰,與泰山遙遙相望,被譽為“岱宗之亞”。
費縣蒙山天蒙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蒙山之陽,費縣境內(nèi),植物1100余種,野生動物142種,又名“天然動物園”。自然保護區(qū)面積203平方公里,海拔1001.2米,西起云蒙玉柱峰,東至東蒙望海樓、大青山、五彩山,東西綿延50余公里,南北跨距20余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5%,費縣蒙山稱天蒙,包括萬松山乾隆行宮、指動石、塔山森林公園,費縣蒙山天蒙景區(qū)是天主教、道教、佛教三教為一體的山蓋。
蒙山云蒙山位于蒙山之陰,是沂蒙山的核心,風(fēng)景秀麗,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名勝古跡頗多。蒙山北坡森林面積達30余萬畝,素有百里林海之稱。自然景觀有中國瀑布、后花園、觀峰臺、天壺峰、神龍聚會和云蒙峰等;人文景觀有金剛門、流碧橋、雨王廟、戲仙臺等。云蒙山負氧離子含量居全國之首,被譽為“世界級天然氧吧”,蒙山空氣又稱“極氧”。
蒙山彩蒙,又稱五彩山,臨沂市十大景觀之一。位于蒙山山脈東端的沂南西南部雙堠鎮(zhèn),距縣城駐地30公里,南面與費縣交界,西面緊臨蒙陰,總面積21平方公里。
作者2008年在龜蒙山主峰
“蒙山”是范曾題字
作者在云蒙山“天然氧吧”留影
沂河又名沂水。在山東省南部,江蘇省北部,東與沭河分流。發(fā)源于魯中南山地的沂源縣西部,源頭有南、北二支:北支源于魯山南麓;南支源于南岱崮西麓。二支匯于南麻鎮(zhèn)南,沿深山峽谷曲折東南流,至沂水縣城西折向南,蜿蜒流經(jīng)沂南、臨沂2縣,于郯城縣西南部入江蘇省邳州,繼續(xù)南流注入駱馬湖。沂河長574公里,山東境內(nèi)長287公里。流域面積11 600平方公里,山東境內(nèi)面積10 772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為35.1億立方米。主要支流多在右岸,有東汶河、蒙河、白馬河等。屬淮河水系,山洪河道。
流域地勢北高南低,落差較大。上游流經(jīng)500米以上的山區(qū),下游流經(jīng)山東的沂沭平原和蘇北平原。流域是山東省降雨最豐富的地區(qū),降雨集中,洪水迅猛,一瀉而下,易造成下游洪澇災(zāi)害。河水漲落迅速,含沙量大,下游多是淺灘沙洲。新中國成立后,為根治沂(河)沭(河),在下游疏通河道,分沂入沭;在上游及其支流建有跋山、岸堤、田莊、許家崖、唐村等大中型水庫20余座和眾多的小型水庫,使魯南、蘇北平原地區(qū)基本免除了洪澇之害 。
201沂河古稱沂水,古代為泗水支流,黃河奪淮、泗入海后,沂水成為黃河支流。1604年(明萬歷三十二年),開河運河航道成,沂水又為新開運河所截,不得入黃河 ,因而改道南流,匯入駱馬湖。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為保運河河道和宿遷城 ,開攔馬河(后名六塘河),引駱馬湖水東注黃海。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挑挖六塘河,使沂河水東至灌河口入海。以后雖多次治理,直至新中國成立后1951年開挖新沂河, 仍保持由灌河口入海的形勢。
沂河河道流向圖
沂河源頭標志
沂河在臨沂城區(qū)內(nèi)
臨沂城區(qū)沂河美景
臨沂電視塔遠景
沂河桃源橡膠壩
北城新區(qū)北京路沂河大橋
作者2021在沂河沙灘休閑
作者2021年在沂河沙灘鍛煉
《 沂蒙精神頌 》
王仕平
蒙山高聳九霄崇,
沂水滾滔千里傾。
山乃脊梁無媚骨,
水為騁目有杰雄。
報國不計生和死,
建業(yè)只知劬與躬。
能叫炎黃送青眼,
堪稱勛譽滿蒼穹。
蒙山沂水傲長空,
愛黨崇軍水乳融。
戰(zhàn)火紛飛擂戰(zhàn)鼓,
旌旗獵獵永前沖。
英雄血染青碑立,
紅嫂擁軍萬古銘。
今日家園披錦繡,
幾多感慨蕩心胸。
歲月常吟沂水頌,
軍民難忘蒙山情。
車推糧米援前線,
嫂滴乳汁救小兵。
志士報國載史冊,
英雄創(chuàng)業(yè)立新功。
他年若遣馮唐至,
蔽日遮天射大弓。
2023.3.31 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