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按:本文中張老分享了一首治療咳嗽的民間驗方,取名鎮(zhèn)咳飲,方中的御米殼是一味中樞鎮(zhèn)咳藥,目前臨床中很少能使用了。如果除去此藥,從方中其它藥物看,鎮(zhèn)咳飲還是針對寒飲郁肺證,麻黃祛風散寒,止咳平喘,茯苓、白芥子、百部健脾化痰止咳,露蜂房祛風解毒,配伍百部針對一些頑固性咳嗽,特別是過敏性咳嗽是一組常用藥對。文中張老也分享了一些常用藥對加減法,學者可參考。在此小郎中想提示一點,癥狀的背后是病機,選擇加減藥物是針對特有病機去考慮,而非僅僅是對癥狀用藥,例如咳嗽兼有嘔惡,加半夏和橘紅,是針對痰飲犯胃,胃氣上逆而設,如果是肝郁犯胃出現(xiàn)的嘔惡,就不是半夏和橘紅藥對解決的問題,而是要前胡和旋復花藥對更為合適。
古代醫(yī)家流傳一句話“咳嗽咳嗽,醫(yī)家對頭”,由此可見,臨床中治療咳嗽難度挺大。《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的一句話道出了其中的真機,“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說明咳嗽的病機相對會多,會復雜,因此臨證中要詳細辨證才能獲得背后真實病機,只有針對確切病機用藥,才會收到很好療效。如果不針對病機僅僅是使用“止嗽散”之類的止咳藥堆積,肯定不能收到很好的療效,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小郎中臨床中治療咳嗽首先要分清內(nèi)傷還是外感;其次要重點分清是哪些因素影響了肺的宣發(fā)肅降,因為咳嗽最根本的病機還是肺的宣發(fā)肅降功能出現(xiàn)了異常;最后就是要調(diào)節(jié)好肺臟氣和津的盈虛通滯。從小郎中的臨床體會中看,內(nèi)傷因素中,肝郁氣滯,脾虛濕盛較為常見,外感因素中寒氣閉郁較為常見,而單純的熱邪壅滯較為少見,可能和現(xiàn)代抗生素和寒涼藥物濫用有關系。臨床中小郎中使用的止咳方多為小青龍湯,苓甘五味姜辛湯、射干麻黃湯、小柴胡湯和半夏厚樸湯、桑杏湯、杏蘇散之類,而很少使用止嗽散和御米殼之類的止咳藥,如果使用這種止咳藥,有時也會取得一定療效,但是容易反復,形成“假效”。最后推薦一篇文章“【醫(yī)門傳薪】宋興教授:外感新久咳嗽辨治思路”,相信大家認真讀后體會,會對臨床治療咳嗽有很大的幫助。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醫(yī)生參考學習,患者請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勿盲目試用,因自行試用產(chǎn)生的任何問題,本號不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任!
飛雪初降已暮天
燭影搖紅憶殘年
春來人言無限好
吾愛書城不羨仙
志存高遠修仁術 勤勉篤行勵后學
一襟明月,抱拙博覽古今書
兩袖清風,懸壺濟世百年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