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天文圖(成大物理分站)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探索宇宙!每天一幅不同的影像或照,并由專業(yè)天文學家簡明的解說,帶你遨游迷人的宇宙。
2019 年12 月3 日
M27:啞鈴星云 影像提供與版權(quán): Steve Mazlin
說明: 我們的太陽將來會變成這付模樣嗎?很可能!太陽未來宿命的線索,首次意外發(fā)現(xiàn)于1764年。在當時,梅西葉正把一些可能會和彗星混淆的彌漫天體編錄成冊。在梅西葉的星表中,啞鈴星云的編號是M27,所以現(xiàn)在就稱為M27。如今我們知道M27是個行星狀星云,而將來我們太陽核心的核融合停止之后,它也會產(chǎn)生這種星云。M27是夜空中最明亮的行星狀星云之一,用雙筒望遠鏡就能在北天的狐貍座方向見到它的身影。在上圖中,從M27內(nèi)的氫與氧所發(fā)出之輝光,大約要歷時1,000年才能傳到我們這里。雖然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M27,但是M27的物理內(nèi)涵和其重要性,皆遠非18世紀的科學知識所能理解。甚至直到現(xiàn)在,像M27這類的雙極瓣行星狀星云,仍有諸多未解的謎團,包括:小質(zhì)量恒星拋出外層氣殼,留下一顆會發(fā)出X射線的熾熱白矮星之物理機制為何。
2019 年12 月4 日
電光閃閃的夜晚 影像提供與版權(quán): Ivan Pedretti
說明: 乍看之下,好像是銀河產(chǎn)生了這些閃電,但它們真實的源頭是地球。這幅大地夜景主題影像,是在今年6月初攝于義大利.蕯丁尼亞島的南端。影像前景的巖石和灌木叢,是位在著名的斯巴提文多角燈塔附近,而相機則是往南眺望非洲的阿爾及利亞。在這幅25秒長曝光廣角影像里,地中海遠方的海面上,有一個雷暴系統(tǒng)正在肆虐,并產(chǎn)生數(shù)道雷擊。而在更遙遠的后方,有位在太陽附近的數(shù)百顆銀河系恒星散布在天空中。在最遠處從左上角垂下的,則有聚成銀河中央盤面的數(shù)十億顆恒星。
2019 年12 月5 日
螺旋星系NGC 6744 影像提供與版權(quán) : Zhuokai Liu(劉卓楷) , Jiang Yuhang(蔣宇航)昴星團攝星隊
說明: 美麗龐大的螺旋星系NGC 6744,寬度將近有175,000光年,比我們的銀河系大。位在南天孔雀座方向約3千萬光年遠處的這個星系,在小望遠鏡里是一個暗淡彌漫的天體。在這幅涵蓋了大約一個滿月張角天空的無比細致星系影像里,沿我們的視線方向看出去,這個鄰近的宇宙島幾乎是正向著我們。影像中,這個星系龐大泛黃的長棒形核心,是由大量的年老低溫恒星所組成。在星系核外頭的宏偉螺旋臂上,則散布著年輕藍色星團和粉紅恒星形成區(qū)。影像的右下角,有一道長長的螺旋臂掃過一個較小伴星系的前方。NGC 6744的這個伴星系,外觀酷似銀河系的伴星系 大麥哲倫星系。
2019 年12 月6 日
從昴宿星團到畢宿星團 影像提供與版權(quán) : Amir H. Abolfath ( TWAN )
說明: 這片宇宙視野,從上到下涵蓋了滿是塵埃的金牛座將近20度的區(qū)域。視野啟于昴宿星團,止于畢宿星團,這二個在地球夜空中,自遠古時期即廣為周知的星團。位在影像頂端的,是距離約400光年遠的緊實昴宿星團。這個美麗星團的成員星,在散射藍色星光的塵埃云后方綻放光芒。位在影像底端的V字型畢宿星團,對比之下較為稀疏,但是座落在遠較密近的150光年之處。散發(fā)泛黃輝光的明亮紅巨星畢宿五,看似為畢宿星團的定錨天體。但是畢宿五的真實距離只有65光年,所以只是湊巧位在往畢宿星團的視線方向。而散布在這幅影像里的暗淡黝黑不透光塵埃云,則是位在金牛分子云的邊緣。此外,在這片大視野影像里,還可見到左緣的暗星云巴納德22,以及畢宿五上方的稚齡恒星金牛T型星和欣德變星云。
2019 年12 月7 日
時間的跡線 影像提供與版權(quán) : Anton Komlev
說明: 在不停轉(zhuǎn)動的行星上,隨著時間流轉(zhuǎn),恒星在夜空中會曳出星像跡線。這幅由多張連續(xù)曝光照片數(shù)位疊加而成的影像,是用位在地球.俄羅斯.濱海邊疆區(qū).奧勒爾農(nóng)場的一部搭配廣角鏡頭之相機,攝于2個多小時期間。在影像中,恒星曳出的同心圓弧跡線,是以位在地平面下方的南天極及右上角外的北天極為中心。此外,這幅疊加多張短曝光照片的影像,也讓恒星的色澤得以顯現(xiàn)出來。其中,泛藍的星像跡線來自比太陽熾熱的恒星,而泛黃的跡線則源自比太陽低溫的恒星。非常久之前,這顆樹曾枝繁葉茂,不過隨著時間流逝,如今徒留下時間蝕刻出的皺縮風化殘軀。
2019 年12 月8 日
智利上空的雙子座流星 影像提供與版權(quán): Yuri Beletsky ( Carnegie Las Campanas Observatory , TWAN )
說明: 這些流星都是從天空的一點流出來的嗎?基本上是。當?shù)厍虼┻^繞日的彗星碎片流,所產(chǎn)生的流星看似全都來自碎片流的方向,而這個方向的投影點就稱為輻射點。例證之一是每年12月中旬都會發(fā)生的雙子座流星雨,如這幅主題影像所示。上面這張攝于2013年12月13/14日晚極大期的夜空組合影像,記錄了在四小時期間,雙子座流星掠過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上空的景象。在影像的前景,可見到2.5米的杜邦和1米的SWOPE望遠鏡。流星的后方,有影像中央附近的明亮木星,左方垂直上指的銀河系盤面,以及最左側(cè)粉紅色澤的獵戶座大星云。在拍照之時,掃集自活躍小行星 3200 Phaethon(法厄松)軌道的塵埃,以每秒22公里的速度穿過大氣,形成雙子座流星。2019年雙子座流星雨的極大期,將出現(xiàn)在下個周末。
資料來源:天文實驗室 ( 成功大學 物理學系 ;蘇漢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