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如鞭繩]
臂的各個關(guān)節(jié)、肌肉都要放松,要“滴里搭拉”地連接著,關(guān)節(jié)又是相連,又像不相連。臂像鞭繩,又像“撥浪鼓”系墜的繩,是軟的,不能硬。無論練養(yǎng)生、技擊,都需要這樣。
臂的肌肉松,能轉(zhuǎn)動。
臂、手在盤架子時都不能用力。
臂不能伸得筆直,要曲蓄有余。
臂發(fā)力時,肱骨肌不用力、不僵硬,而是要自然、放松、伸長、通出勁兒。
肩、臂(肘、腕、手)、腰都要放松,才有彈簧力。
[靈活手腕]
活于腕,發(fā)與肘,腕手要十分靈活、松軟。
手不活在(于)腕,腕不活在(于)肘。
盤架子時要用腕子,把手空出來,手像沒有了,手中才有球。
手要“五指露縫掌洼心”,手背弓、手心虛、手掌松,手指微屈,不能伸直僵硬。
肩、肘、腕放松,兩手手心含有氣球。球越小越好,可以小如小米粒。無論手如何狀態(tài),球都不能掉,手心朝上是手托著球;手心向下時吸著球;手心向側(cè)時粘著球。無論養(yǎng)生練法、技擊練法都要這樣。技擊時把球按到對方身體里去。手中球不停地在轉(zhuǎn)。以腰送球。
勾手時五指露縫,舒展,手指不能合攏,勿向里勾,而是向下自然松垂,手指張開、松弛,腕子松散。
食指為力,中指為意,兩指吊著肘腕。
出手向隅的方向。
手指方向:內(nèi)線用食指指,外線用小指指,中指也可以指方向。內(nèi)勁兒從中指根出。盤架子時“食指指”是不對的。
三尖相照:手尖(出力點(diǎn))、鼻尖、實(shí)足尖相照應(yīng)。
中心意出手。手出去后,要回到中心,再出去。
手從口(胸口、中心)出。
盤架子時,先把意氣松到手上,手上有“東西”,手感到熱,手動感到“呼煽、呼煽”的像呼拉空氣。手上有了氣感,再運(yùn)行架子。
松肩、松肘、松腕、松手,手才能熱。
冬天盤架子,如何使手、腳不冷?全身放松,動背,用肩提著一點(diǎn)手,用胯提著一點(diǎn)腿。
盤架子時,手癢,不對,那是因?yàn)橛昧α?。只手心熱手背冷,也不對,?yīng)該整個手熱。
盤架子時,手只能轉(zhuǎn),不要翻。手轉(zhuǎn)腰慢,不要猛然變換。
在冬天盤架子時手涼。這說明氣沒有通到手。原因之一是肩沒有松,或是追手了。要全身合適,意氣向四周圍散,沒有一個地方停滯。
盤架手有麻、脹、熱的感覺。這說明還處在初級階段。到了高級階段,只有熱的感覺。
手無定向,手不斷的轉(zhuǎn)動,盤架子時手要轉(zhuǎn)動。
手指只能左右轉(zhuǎn),不能上下折,轉(zhuǎn)時,腕子不要動地方,不能移動跑空。
手要軟,靈活如鞭子梢。
盤架子,手里始終有氣球。手心無論朝向哪里,手中球不能掉。手心朝上托著球;朝下,吸著球;朝左、右,貼著球。手指不能伸直,否則球就掉了。手指伸得挺直或伸直兩指“領(lǐng)”,都不對。
盤架子時,手中有個氣球。這球是神、意、氣形成的。
手中氣球與中心要“說上話(相聯(lián)系)”。
手中氣球有多大?可大、可小。大可以如雞蛋、核桃,棗……,小可以如小米、針尖。功夫越高,手中的氣球越小。
手中含有氣球,有利養(yǎng)生。
用手中氣球技擊,快捷、輕巧、高效。
[圓襠松膝]
裹襠,溜臀,松垂尾閭。
圓襠,不要夾襠。
合膝圓襠,才能收臀。
松膝,膝能轉(zhuǎn)動。
曲膝不能超過腳尖,下坐不下跪。
用膝,關(guān)節(jié)固定。一膝向另一膝合,前腳跟蹺起,后腿用力。
[腳心吻地]
腳心空,與地接“吻”。各腳趾向外平展?!澳_趾摳地”是指發(fā)勁兒時一剎那的情況,平時要自然舒展,這樣才能全身放松。如果腳趾摳地,違反自然,身僵滯。不能意“入地三尺”。
盤架子時,意念不要放在腳下。要讓下邊什么都沒有,這樣就能輕靈。所謂意氣貫輸?shù)接咳?,只是意想,只是動意念想。意念不要重。不要用力下沉?/span>
楊澄甫老師說,兩腳著地要輕,如同踩在水上飄著的葫蘆上。
踩要松。
邁步如履薄冰。
邁步如貓行。
邁步前腳出腳不要向外畫弧,否則就“別”。
邁步出腳后,落腳先腳后跟著地,然后腳心著地。意氣要求這樣運(yùn)行移動腳。在一般情況下,只能動虛腳,轉(zhuǎn)腳尖,不能移腳跟。不能移實(shí)腳。
意念入地三尺,這只是發(fā)勁兒時的要求,盤架子時不能這樣。
[松沉直豎,中正安舒]
身體要松沉直豎、中正安舒。這是練拳的第一要義。有的人練了好多年拳,但身上沒有“東西”(沒有內(nèi)功),這是因?yàn)榱?xí)練的方法不對,關(guān)鍵是沒有按照松沉直豎、中正安舒的要求去練。
松沉直豎、中正安舒則正氣出。
松沉直豎、中正安舒,包括虛靈頂勁、松肩、闊背、開胸、張肘、氣沉丹田、輕松腰胯、松垂散尾閭……,都是用意不用力。用力則不靈,達(dá)不到目的。
打拳要先把身形調(diào)直,松沉直豎、中正安舒。關(guān)鍵是百會穴和會陰穴對正,再和兩腳心連線中點(diǎn)形成垂(直)線,身體勿傾。
松沉。只松不行,還要沉。沉不能刻意追求,真正做到松,就自然沉了。
直豎。運(yùn)行過程中,身體始終保持直豎,如提線木偶,上邊提著,下邊直豎。
提腿,出腿,落腿,身體保持直豎,不能貓腰。
盤架子時,身體進(jìn)退、旋轉(zhuǎn),要直豎,如旗桿、桅桿,不要前傾后仰、左右搖晃。要以腰為軸,軸不能晃動。
身形很重要,姿勢正確與否,在于身形而不在手勢。
身形要能伸縮。伸,即開,脊柱放松、伸長,豎頂,尾閭下垂對拉拔長。,縮,即合,要舒服自然。脊柱伸縮能促進(jìn)內(nèi)臟運(yùn)動,有利養(yǎng)生。
無論姿勢成了什么樣子,自己總保持“中”,保持水平,身體歪了,仍要保持“中”,如海底針、栽捶、指襠捶,不能低頭,眼要向前平視。這樣保持平衡,別人打不倒你。
[身形手勢,關(guān)系得當(dāng)]
腰、胯、膝為身形,肩、肘、腕為手勢。
盤架子的規(guī)矩:先正身形再動手勢。不準(zhǔn)以手勢拉動身形,不準(zhǔn)手勢到后再跟身形。
身形與手勢的關(guān)系,如同樹干與樹枝的關(guān)系。
要把身形放合適,全身放松。意氣從中心向外舒散圓,再走手勢。而不是先伸臂出手,再動身形。
要以身形帶動手勢,不能以手勢帶動身形。
盤架子,變換姿勢很重要。功夫在于變換。變換姿勢要先正身形,換腰,自己的“中”對正方向,身體正直,放松。意氣從中心向外舒散。周身合適后,再出手勢,而不是先伸出手勢。出手勢要有身形作后援。
練身形,可以在勢子進(jìn)行過程中,暫停一下,放下手臂,檢查身形是否正確,腰、尾閭跟上沒有跟上。
盤架子要“兩膊相系”,兩個胳膊“說上話”,不能一個胳膊動,另一個閑著。兩臂形成圓形(意)。
左、右臂中,一臂伸,另一臂縮,勁兒由肩傳導(dǎo)。屈肘進(jìn)身,直肘退身。
步隨身邊。先轉(zhuǎn)身,再出腳。
兩腿虛實(shí)變換要平穩(wěn)。實(shí)腿用勁兒,虛腿不讓實(shí)腿用勁兒,勁兒從實(shí)腿傳到腰,再傳到虛腿。關(guān)鍵是腰膝放松。
邁步移動身體時,注意重心要擺好。
左、右腿,一腿伸,另一腿屈,勁兒由腰傳導(dǎo)。
步行似貓,邁步時腳跟先著地,再腳趾著地。這不是形式,而是勁兒的運(yùn)動。
弓箭步:前腿勿過分弓,后腿放松,肌肉勿繃勁兒。
前膝勿過腳尖,否則傷膝關(guān)節(jié)。
[方向明確]
身上有八卦,手上也有八卦。八卦指的是八個方向,也就是通常說的四正、四隅。
每個姿勢都有自己的特定的方向。走姿勢、換姿勢,首先身體要對正那個姿勢要求的方向。怎樣對正?松腰、換腰,擺好身形。
動作方向要明確。方向不明不成。但意念也不能過重。
手指方向。要明確。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