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作者:
對眾多小商、中商來說,成為大商的目標就像一座燈塔,指引自己前進、不知懈怠。
大家渴望擁有大商那樣的成就和榮耀。然而,你知道一個大商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是什么嗎?
電視劇《一代大商孟洛川》中有這樣一句話:“良賈何負名臣,大商笑看書生?!币馑季褪钦f,一個擁有高尚品德且實力很強的大商,其成就是不亞于名臣的。
書生們總是喜歡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個別人甚至陶醉于孤芳自賞中不可自拔、與之相比,大商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動促使貨通天下、利射四海,足以反襯書生的淺薄和無知。
這句話淋漓盡致地道出了古今中外大商的抱負和情懷。
事實上,何止良賈不負名臣,很多名臣本身就是商人出身,如管仲、范蠡、白圭、呂不韋等,他們既是商賈,又是名臣,他們用商人思維治國理政,取得了 令世人震驚的成就。
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經商不是末流。經濟基礎決定上 層建筑,一個國家要想富國強兵,踐行商道是比較見效的方法。
有人在經商 活動中積累了大量經驗,用于治國;或把治國的經驗運用于后來的經商,兩者 智慧融會貫通,由“求術”到“求道”,由“求利”到“大商”,由“大商”到 “名臣”,他們的人生真正抵達了“達則兼濟天下”的境界。
你知道越王勾踐是如何打敗吳國的嗎?有人問,不是臥薪嘗膽嗎?臥薪嘗膽勵精圖治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運用商業(yè)智慧。勾踐身邊有個謀臣叫范蠡,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商人。
勾踐先是采用范蠡的建議臥薪嘗膽,不忘報仇雪恥,還賄賂吳王夫差并贈美女西施,以此麻痹敵人斗志。
同時贈送木料,讓吳國大興土木、建筑豪華宮殿,消耗吳國財政實力。有一天,一個絕佳的機會出現,即吳國遭遇大旱。在范蠡的倡導和謀劃下,越國開始大規(guī)模收購吳國糧食,從而導致吳國糧庫空虛。
第二年,吳國由于嚴重缺乏糧食,爆發(fā)大面積饑荒,人民吃不飽飯,人心抱怨浮動。此時越國正式發(fā)兵攻打吳國,猶如摧枯拉朽般順利。
仔細思考一下,我們就能發(fā)現,越王勾踐之所以能打敗吳國,范蠡的商業(yè)智慧不可小覷,表面看是在做一樁跨國的糧食買賣,實際上卻是謀國之道。
從這一點來看,你還敢小瞧商賈的大智慧嗎?大商與名臣從本質上原本都是相通的。范蠡因幫勾踐立了大功而被封為上將軍,可是他深知勾踐這人 “長頸烏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同安樂,于是選擇退隱江湖。
退隱之后,范蠡來到齊國,隱去真實姓名,改為鴟夷子皮(指古代用牛皮做的酒器,也就是 “酒囊皮子”的意思),帶子孫和門徒在海邊開荒耕耘,并大規(guī)模開展商業(yè)活動,只用了幾年時間就積累千萬家財。
不過,范蠡并不貪慕錢財,而是散財行 善,恩惠鄉(xiāng)民。不料這件事被齊王知曉,他無比欽佩范蠡的賢良智慧,特邀他 入國都臨淄,并授他相國之職。.
可是范蠡深知道家“功成身退”的道理,他說:“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白手起家的自己來說,已經到了頂點。
如此這般久受尊名,終不是什么好事?!彼J為,任相國名臣遠不如做一個 大商自在,于是再次辭官隱退,向齊王歸還相印,而且豪爽地散盡了家財。
范蠡又一次漂泊遷徙。這次他來到陶地,以布衣之身重新開始經商活動。在把握經濟規(guī)律的基礎上,他運用神出鬼沒的商業(yè)智慧,沒過幾年時間, 他再一次成為當地的大商巨富,由于定居在陶,所以自號陶朱公。
當地的民眾都被他的經商之道和仁德所折服,都尊崇陶朱公為財神,同時范蠡還被后人奉為商圣——中華商人之鼻祖。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范蠡功成身退,攜西施泛舟五湖,何其快哉?行大商之道積萬貫家財,何其暢哉?懷仁義之德散盡家財,何其豪哉?
想當初,在越王勾踐旗下,與范蠡同朝為官的還有文種。文種因為貪慕官位,知進不知退,后來被勾踐猜忌而殺掉。如此名臣的人生不令人聞之悲嘆嗎?縱觀范蠡的人生,可以說完美詮釋了“良賈何負名臣,大商笑看書生” 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范蠡其人,不愧是財神和商圣,擔得起大商的楷模!你看他,當官是相國,打仗是將軍,經商是商圣,談戀愛把西施娶了,名滿天下,功成身退。如此快意人生,才是大商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們不僅要做一個有能力的人, 而且要做一個有本事的人。有能力是智商高,有本事是智商加情商。智商高的人成績好,情商高的人往往混得好。
我們的目標是要做一個像范蠡這樣有道德、有本事的人,一個有資格笑看書生和名臣的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