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鰱魚、鯉魚、草魚、鳙魚稱為四大家魚。而鰱魚就是一種非常見的魚類,尤其在農(nóng)村地區(qū)。由于鰱魚價格便宜,產(chǎn)量大,所以在魚市場上非常常見。鰱魚有著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但是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xiàn)在吃鰱魚的人也越來越少了,這是為什么呢?其實歸根到底應(yīng)該跟鰱魚本身有著分不開的關(guān)系吧。
【1】肉質(zhì)松散
很多人覺得鰱魚的肉比較面,有人形容鰱魚吃上去像是沒煮熟的面條,軟綿綿的。它沒有草魚和鯉魚的肉嫩滑,不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2】魚刺太多
鰱魚的魚刺太多,同時魚刺還很小。無論是清蒸還是燉煮都不方便,尤其是對于一些家中有小孩子的家庭來說,鰱魚雖然價格便宜,營養(yǎng)價值很高,但是鰱魚本身刺很多,在處理的時候很不方便,在食用的時候也比較麻煩,吃魚肉的時候要小心翼翼的,生怕魚刺卡進喉嚨里。尤其是對于一些家中有小孩子或者老人的家庭,他們唯恐出錯,于是寧可選擇比鰱魚更貴的其他魚類做食材,也不愿意選擇鰱魚,也許跟鰱魚本身的魚刺太多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
【3】魚腥氣太重
通常我們在魚市場上買到的鰱魚,都有一股很濃重的腥氣。因為鰱魚的價格比較便宜,所以鰱魚的存放方式也是粗放的。但是鰱魚存放之后很容易產(chǎn)生腥味,而這種魚腥氣又很難處理干凈,因此買到手的這種鰱魚,無論是從氣味還是味道上都已經(jīng)大打折扣,尤其是對于一些討厭腥氣的食客們來說,這簡直是一種很大的恐懼。
【4】魚頭小
鰱魚分為白鰱魚和花鰱魚,通常在農(nóng)村經(jīng)常見的就是那種白鰱魚。白鰱魚的魚頭太小,無論是做魚頭湯還是其它方式的制作,都不能和其它魚類相媲美,同時鰱魚身體表層有一層黏黏滑滑的粘纖,看上去很惡心,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多吃鰱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