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偶得是天成,從來應制難為詩。
從古至今,伴游君側的詩人多。但是才思敏捷,又能合君心的有幾人?便天縱奇才李太白,寫得“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絕世金句,最終也為君所棄。開律詩之先的宮廷高級詩人宋之問,為了應制,拿出死了好多年的侄兒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蒙混過關,成了詩史上的惡心笑話。應制詩要寫好難。
好詩,大多來于靈犀一點。
應制
藏頭詩,是命題詩,和應制詩一樣,甚至要比開出主旨題目來的應制詩更難。因為目前來講的藏頭詩都是指每句詩的第一個字組成一個詞語,或者一句話。這句話里面就會有一些字并不適合用在詩句中的開頭。
一旦藏頭的字確定了,如果沒有要求,倒還好說,如果還要做首格律詩的話,那基本上就很難了。因為雖然首字平仄可以通融,但是關鍵是首字和第二個字一般是詞組,而格律詩的第二個字是決定了一首詩平仄走向的關鍵。
所以第一點,要做出好的藏頭詩,沒有十足的把握,不要作近體詩(格律詩)。勉力強為,只怕也是一首爛詩。
藏頭詩
拋開平仄格律,那就方便多了。但是現在的人又不認為古風藏頭是藏頭詩,現在的藏頭詩是不允許長短句的,還得看上去像律詩,五字或七字,押韻,一順排下來,把藏頭的字還要加粗才有意思。
然后就是好詩的關鍵了——意境。藏頭的那句話是什么意思,需要整首詩作闡敘,引申還是相反的論調?把這個確定好,再尋找合適的思路,用“起承轉合”的寫文章方式安排好句式。大致成詩,最后再確定藏頭字組成的詞語,不合適就更換,去查意思相近的,但是得用藏頭字的詞來代替。
全搞定之后,朗誦一兩遍,沒有特別拗口的地方,要能夠通讀下來。意境如果還能上去,格調自然就高了。
恭喜你,一首好藏頭詩就出爐了。
不要提電腦作詩,那是小白才干的的事情。
下面舉個例子。有朋友提出想用“冬月難覓”作為藏頭寫詩,我們具體看怎么操作。
“冬月難覓”,四個字不是成語,也沒什么固定的意思,是難覓冬月?還是冬月里難覓什么東西?無頭無尾,那就不用管了,就四個字,自然是絕句。把四個字嵌套進句首就好,表達什么都隨意。
從五絕開始。我們看五絕的四種基本格式,發(fā)現了一個問題。
仄起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入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不入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就算是用了可平可仄,帶()的地方,第二句和第四句也不可能同時出現仄音。“冬月難覓”,這四個字中“月”、“覓”兩個字同時為仄音,因為五絕必須嚴格遵守格律,所以用這四個字寫五絕就不可能,只要藏頭,必然出律。七絕也就不考慮。
那么怎么辦呢?那就寫古絕吧,古風不要求平仄,押韻也寬松,更適合自由發(fā)揮。不過搞清楚為什么按照藏頭要求沒辦法寫成格律詩,對大家是有益無害的知識點。
然而古絕也不是隨意亂寫的,韻腳雖然不嚴格,但也不至于不押韻。平仄雖然可以不看,但是讀起來還是要朗朗上口。而且,古風之古,在于詩意。題材可以新,但是直白、淺近、清新、古意才是古風的特色,不要玩弄言辭,不要曲折徘徊,要的是古樸蒼涼大氣雄奇。
試著寫一首:
雪中情
冬深風舞雪,月隱路難行。
難舍佳人意,覓酒玉塵中。
冬深,雪舞,路難行,偏偏女朋友來電話說她一個人在家,再難也得沖玉塵(雪),覓佳人。
覓了佳人做什么?那就留白給大家猜吧。
另外也寫過一些藏頭格律詩。要看的關注去看前面文章,每次寫都有關于藏頭詩和平仄格律的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