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會經常見到頸椎病的患者同時出手麻癥狀來就診的,如果查體不仔細很容易想當然的直接按頸椎病神經根受壓并以此為診斷進行治療,往往經過數次治療后效果不佳,但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其實就是查體的時候不夠仔細,或者對手麻的形成原因了解的少,才會這樣。
一,頸椎病神經根卡壓引起的手麻
這種情況下,應通過頸部的被動前屈和后伸試驗檢查神經是否在關節(jié)突關節(jié)和鉤椎關節(jié)處形成卡壓,(被動運動可排除肌肉軟組織張力的影響)一旦出現陽性,再通過分別的左右方向的前屈后伸判斷是哪一側的卡壓,一般只要是此類的手麻,在實驗過程中都會誘發(fā)手麻并使其加重。并且手麻會隨著頸部活動角度不同而加重或緩解。此類手麻會同時有臂叢神經從頸部到上肢區(qū)的串麻感,患者能較清楚的描述出串麻路線。這里要提醒一下,不可以用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去確定頸椎病與手麻的關系,因為你牽拉的是整個臂叢,不只是神經根,臂叢試驗陽性僅能代表是神經癥狀,但并不能很好的確定其卡壓的位置。
二,斜角肌緊張引起的手麻
臂叢神經干經過前、中斜角肌之間時,若遇到緊張的斜角肌可造成神經干卡壓進而引起手麻。當頸部被動后伸手不麻而主動后伸手麻的時候,同時臂叢牽拉試驗陽性時,應仔細觸診斜角肌,可以觸診前、中斜角肌肌腹及兩者之間,看是否有手麻加重現象出現。此類手麻會在頸3-6橫突的前端,頸2-7橫突的側端以及前、中斜角肌的止點處發(fā)現陽性點并向手部放射串麻。
三,背闊肌及下后鋸肌引起的手麻
此類情況臨床上較少出現,可一旦出現就非常辣手,因為很可能找不到病因,往往此類串麻,在檢查時頸部找不到任何相關的陽性點,卻可以在下后鋸肌和背闊肌上部的筋膜層找到非常明顯的觸發(fā)點,有時,可在胸3-6棘突旁找到極為敏感的觸發(fā)點,但這也僅僅是筋膜的張力引起的,實際上此處并沒有實質的神經組織卡壓。大家一定要會鑒別才行。
四,腕管綜合征引起的手麻
這種手麻往往不會出現其以上組織的誘發(fā),個別情況下可合并頸椎病?;蚱渌尚钥▔?,但臨床較少見。用腕管試驗不難鑒別,并且在擰毛巾,擰瓶蓋,拎重物時會誘發(fā)。我們往往不是不會做腕管的篩查,而更多的是忘做,容易漏掉,而從臨床數據來看,此類手麻又最多,確實不應該忽視。
五,末梢神經感覺障礙引起的手麻
此類患者無任何神經根及神經干癥狀,但會經常出現手指端的麻木感,觸覺及溫度覺遲鈍,往往呈現多個手指麻木,可受天氣變化影響,皮膚顏色發(fā)黑,皮膚紋理增粗,患者自覺有手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