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茶文化源于中國,但是在日本的發(fā)展速度以及傳承都比較中國更好一點,日本是最早引進中國茶文化的國家之一,但是在后期的發(fā)展中也融入了自己的一些風格,習俗的理念,所以在整個茶葉的沖泡品飲,以及喝茶禮儀等方面也有一些略微的區(qū)別,今天在此呢,我們就一起簡單的分享一下,中國茶具和日本茶具的一些不同之處。
【1】日本茶道發(fā)展史
提到日本與中國茶的關系,南宋時代的抹茶傳入日本的是鐮倉時代的榮西禪師,而將明代的煎茶道傳入日本的是江戶初期的隱元禪師。日本的茶道有抹茶道和煎茶道兩種,而抹茶道和煎茶道之間有著相當大的差距,一般所謂的抹茶道叫做茶之湯,使用末茶,品飲茶方法主要是由宋代的飲茶方法演變而來的,但是宋代采用的團茶,而日本則更多的采用末茶,省去了羅碾烹炙之勞,直接以茶末再煎煮,至于煎茶道,則是直接有明代的飲茶法演化而來。
而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無論是從飲茶的各種茶葉的沖泡方法以及茶具的多種多樣性,都可以從側(cè)面體現(xiàn)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有著不同的豐富多彩的變化。而且通常會因為地域的不同,好多地方的飲茶文化習俗都略有差別。
【2】茶具發(fā)展不同
在中國不同時期,茶客對于喝茶所用的泡茶器具和品飲器具也有著不一樣的需求,比方說在唐代人們喝茶通常都是一些餅茶,喝茶的時候需要把茶葉先進行焙烤,研碎之后再經(jīng)過煎煮而成,這種茶湯的色澤一般都是呈現(xiàn)白紅色或者淡紅色,所以為了更加直觀的觀看茶湯的顏色,我們所采用的沖泡器具和品飲器具可能內(nèi)壁都是一些白色,也因此白瓷比較盛行。而到宋代開始,茶客們飲茶的習慣,也發(fā)生了一些略微的變化,由之前的煎煮改為點注,所以,茶湯的色澤也就發(fā)生變化成了白色,這樣的話,唐代所推崇的青色的瓷茶碗也就不能襯托白色的茶湯,也因此宋代就開始盛行一種茶盞,而尤以靖安的黑盞最為出名,主要是黑釉的茶盞才能夠更加反映出茶湯的色澤。最主要是不同時代,有不一樣的泡茶喝茶需求,所以所使用的泡茶器具和飲用器具也不一樣,這次就不一一羅列。
而在日本,他們喝茶采用更多的是一種茶碗,后來興起的玻璃茶具在日本也有著很大的發(fā)展,主要是由于日本人特別崇尚一種工匠精神,他們所制作的玻璃茶具一般都不大規(guī)則,完全是隨性而作,有更多的藝術感,也更加契合日本人飲茶的那種講究以及心態(tài)平和。
【3】常見泡茶方法不同
日本人喝茶更注重的是一種煎茶法,雖然煎茶道起源比較晚,到了江戶時代才開始,但是煎茶道在日本,卻有著很大程度的發(fā)展,要知道最初檢查只是文人雅士的一種消遣娛樂,只到了天寶年間,才有茶人從抹茶道的形式理論中加以去粗取精,使之演變成一種茶禮茶法,而且和茶道一樣,他們的見解是成有一種師承制度,所以在日本也衍生出了不少的喝茶流派。
日本的抹茶最為盛行也最為有名,從側(cè)面也可以看出來,日本的抹茶道和煎茶道是發(fā)展比較盛行的。而中國人喝茶相對比較簡單就煮飲和沖泡飲用這兩大類方法,但是也會根據(jù)茶葉的不同特性進行在沖泡之前進行簡單的焙青。
【4】茶禮文化有所區(qū)別
日本人講究茶道,對于日本人而言不僅僅只是講究喝茶,他們更加注重喝茶的禮法,在日本喝茶有著嚴格的規(guī)制和詳備的規(guī)范。
在日本學習茶道盛行是師承制度,也就是說一個師傅往往會帶一個徒弟,將自己畢生所學,全部傳授給徒弟,如此他們在茶文化的傳承上是完全沒有保留,有著自己的發(fā)展也有著歷代的傳承更有著新的創(chuàng)新,所以日本茶文化的發(fā)展在當今世界上來說是比較快的,而且講究相對也是比較多的。
通過以上4個方面維度的對比,大家是否了解了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文化既存在共同點,又存在不一樣的區(qū)別之所在,這也就是為什么日本茶文化會有著如此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茶禮儀什么如此注重的原因吧。所以一些愛喝茶的人建議可以有機會去日本體驗一下他們那種泡茶文化,深入骨髓的一種茶文化,他們跟中國還是略有區(qū)別的。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